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卞之琳和关之琳

卞之琳和关之琳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3 23:56   浏览 N 次  

卞之琳和关之琳,一个在海门,一个在香港;一个已故去,一个还年轻;一个是汉族,一个是满族;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一个是诗人作家,一个是当红明星,完完全全是风马牛不搭界的事,可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我却将其张冠李戴,导致好友们听后笑得前仰后翻。

平日里港台片看得比较多,必竟关之琳素有“香港第一美女”之称,对美女加超模的她印象还是相当深的,所以一见“之琳”二字必自然联想关美人也。

前不久在外应酬回家,带着微醉翻看《江海晚报》“夜明珠”专栏,无意中看到好友杨雪荣的大作《寻访卞之琳故居》,不及细看就昏昏欲睡,脑子里竟然形成了“关之琳是海门老乡”“关之琳的故居在海门汤家镇”的印象。第二天正好去海门开会,晚宴上三杯美酒下肚,我飘飘然起来,神秘地对大家说:关之琳的故居就在海门汤家镇。刚开始,大家没有反映得过来,竖起耳朵听我海吹,不一会就有人提出了质疑说:不可能,关之琳应该出生在香港,从来没有听说与海门有关,如果真有关的话,这篇文章早就做大了。我可不吃这一套,因为报纸上有我好友的文章,这可是铁证啊,怎么会错呢。为了证明我的正确“论断”,我还提议会议主办方能安排大家去一趟“之琳故里”汤家镇。海门的好友终于忍不住了,他告诉大家,海门确实出了一个叫“之琳”的名人,只不过姓卞不姓关。我一下子被这句话惊得三分醒,如此说来,我可能真是看花了眼张冠李戴,卞、关不分了。认错、罚酒、打招呼,反正皮厚不怕羞,但内心还是有点惭愧的,怪只怪自己看电影多读书少,只认美女不识文豪,现在的关键是回去赶紧“恶补”,誓将美女和文豪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事情起因是雪荣的文章,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先拜读三遍。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不看不知道,越看越骄傲:谪亲老乡卞之琳,江苏海门人,一九一○年生,幼年於私垫勤习古书,一九二九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後到济南、保定等地教书。并参与编辑《水星》、《新诗》等刊物。抗日战争期间,先後任教於四川大学、西南联大,一九三八至三九曾到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於鲁迅艺术文学院。一九四六年到南开大学任教,一九四七年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从事研究,解放後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一九五三年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六四年後任该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著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合刊》、《慰劳信集》、《十年诗草》、《雕虫纪历》及报告文学、翻译等多种。受过"新月派"影响和醉心于法国象徵派、英国浪漫派,他的新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只可惜这位才高八斗的文豪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离开了我们,让我们享受其文化大餐的同时生出些许遗憾。

不管怎么说,认识卞之琳是一种缘份、一个必然,更是冥冥之中上苍的安排,必将永远珍藏,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搞错了。看样子,海门汤家镇的卞之琳故居我得赶紧去一趟了。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