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新:布衣诗人边连宝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4 06:46 浏览 N 次边连宝,清代中叶重要诗人、学者,和大学者纪昀、戈涛等人齐名,与大诗人袁枚并称“南北随园”。但在古今学界视阈之中,南北两“随园”之研究却冷热两途。究其原因,当与以往对边氏著述发掘和整理远远不足有很大关系。此其一。其二,边氏一生布衣,终身以塾馆为业,虽著述颇富,但终究“文以人传”,故“边连宝”之名,后世几淹没不彰。2007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刘崇德教授等编纂的《边随园集》。边氏之著作在尘封了230余年后终与广大读者见面。
边连宝,字赵珍,号随园。直隶任丘(今河北任丘市)人。边氏有诗3000余首传世,蒋士铨赞其诗:“出入昌黎、东野、香山、玉川间,才力纵恣,雄起北地。”对边氏诗进行系统的研究,梳理其诗学源流,挖掘其艺术特质,无疑对清代诗歌史研究具有裨补阙遗之功。
边随园诗可谓失意文人的心灵史。他一生困顿穷苦,有志难酬,自弱冠后,历乡考十余次,皆铩羽而归。最终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于塾馆之间,尤其后半生,更是贫病交加,度日如年。所以他的诗抒写了一个失意文人悲苦的心路历程。诗是边氏生命的慰藉和支撑,他用诗表达愁苦抑郁,叙述朋辈友爱,歌吟手足亲情,生活中的一切感受都化为长歌短吟的诗章。
科场失利,他痛苦不堪:“昔者我下第,慷慨悲填胸。当筵情凄切,泪下何淙淙”(《代书答芥舟》);诗人喜酒,但家贫常无酒可饮,于是写《无酒叹》:“但见长瓶终日卧,何曾槁面暂时红。可怜炯炯鳏鱼眼,每夜愁中与病中。”甚至诗人已67岁高龄,但为了糊口不得不离家奔波:“二三老弟兄,素发互低哑。临歧哪忍别,含泪未敢下。”(《赴新安馆四首》之一)壮志无酬、生命流逝的悲哀与无奈,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他状白发,写老态,长歌当哭:“志士例多悲,悲多彻骨髓。吾发将溪逃,推激有恒理。”(《以东野志士白发早为韵》之二)边氏一生悲苦多于欢欣,“天付穷骨”的他将自己清寒愁苦中的自省与自励、感叹与悲吟,都真实地再现出来。
不平则鸣,边氏愁苦抑郁的心境,使他的诗歌带上了浓厚的清寒孤冷的情调。他宗杜师韩,接受韩愈“穷苦之言易好”的诗学主张,反对王士禛“叹老不得,嗟卑尤不得,了无感慨,绝少激昂”的作法,主张以赋为诗、以文为诗,以苦寒为美。从而,他的诗风与清代诗坛的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迥然不同,唱出了与所谓“康乾盛世”不和谐的音调,以“清矫冷峭”的抒情风格,自成一家。以“苦寒诗人”孟郊自比,他曾写《读孟东野》:“人皆病苦涩,我颐独为朵。其味美于回,诵如咀谏果。郊寒而岛瘦,故与时相左。寒瘦厌不为,肥热亦云伙。”因而不仅是叹老嗟贫、悲志不遂的篇什,呈现出孤冷的风调,就连赠别怀人、咏史怀古,甚至咏物题画之作,也渗透出凄苦冷峭的风貌。
边连宝是清代文学史、学术史上的大家,尤其在诗歌方面有重要建树,可他的孤高凄寒、锦心绣口在历史的烟尘中渐渐黯淡下去,如同遗落在尘土中的随珠卞玉!如今刘崇德教授等感慨于边氏终生困顿,却无怨无悔于诗歌创作的境遇,且出于对一个布衣文人著作等身却几近湮没不闻的不平,他们以“惺惺相惜”的认同和学者的勇气,最终用《边随园集》这部清目新篇,重新赋予了“边连宝”这个名字以新的文化生命。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