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渐行渐远的城市剃头匠(南充晚报实习)

渐行渐远的城市剃头匠(南充晚报实习)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4 11:11   浏览 N 次  

题记:在南充城区,有这样一位理发师傅,他没有固定的店铺,总是蹬着一辆自行车,为顾客提供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他每天行程10多公里,坚持了近20年,固定顾客达到1000余人,老人和残疾人是他主要的客源。如今,像他这样操着传统剃头手艺并走街串巷的理发师傅,在南充已不多见。

9日,记者见到了这位特别的理发师傅冯茂林。冯师傅今年56岁,从事理发行当已有40余年。

谈起自己的从业史,冯大爷感触很多。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小学念完后他便辍学。15岁,他跟着舅舅学起了剃头。一开始,冯茂林干的都是些杂活,磨刀、整理工具,样样都做,勤奋肯学的冯茂林不到一年,就掌握了绝大部分技能,能够剪出漂亮的发式来。

那个时候,不允许私人开办理发店,冯茂林便进入到奎星街一家名叫“立新”的理发店里,这家理发店有三通大门面,员工二十多人,理发店后面有很大的锅炉,提供源源不断的热水。这在当时的南充城区,算得上最大的一个理发店了。

1990年,因集体性质的理发店改制,所有理发店全部解散,冯茂林失业了。当年在理发店一起干的同事,有的转行干别的,有的干脆自己开起理发店,当上了小老板。冯茂林为了方便照顾体弱的母亲,干起了上门理发的活儿,哪儿有客源,哪儿就是他的流动理发店。

近20年过去了,冯茂林由曾经默默无闻的剃头匠,成了街头巷尾小有名气的流动理发师。冯大爷说,找他理发的有个体经营户、中年人、老年人和学生,还有一些残疾人,他们有的因为工作忙,有的行动不便,上门服务最适合这些人群,加上部分老城区居民无法接受现代理发店高昂的费用,觉得传统的理发师傅手艺精、服务好、价格实惠,都愿意找他。 “好多时候,一天要理好几十个头,站得腰腿都很疼,”冯大爷笑着说:“没办法,街坊需要嘛!”

大家都称赞冯大爷的手艺好,剪得细致。在价格上,冯大爷从来不仗着自己手艺好要高价,大部分都是一元两元。遇上忘记带钱的老太太或老大爷,冯大爷也从不计较。在市内许多老年公寓里,也时常能见到冯大爷的身影。每隔一段时间,冯大爷就会准时给老人们理发,陪他们说话。这算得上是老人们的一个定期活动了。

在理发的技术上,冯大爷不因为年纪大,服务对象要求低就安于现状。没有条件到专门的学校学习理发新技巧、新方法,冯大爷就自己琢磨。从当初的“菊花头”、“飞机头”、“螺旋顶”到现在时尚的“碎发”、“爆炸头”,甚至连较为复杂的染发,冯大爷都能做到让顾客满意。

看着这些年南充街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理发店、美容美发廊、形象设计店等,冯大爷有喜有忧。他说时代在进步,以前剃头就是一把剪子,后来剪刀变成电动剪子,吹风机也越来越先进,发型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想紧跟时代如今已力不从心,他最终也会有停下来一天。可他又觉着,现在很多理发店装修太豪华,没有立足大众消费层次,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理发很不方便,而且以前传统剃头师傅的手艺,如挖耳,也很难觅到踪迹,他感慨,很多老师傅的手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嘀嘀嘀”,又是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看来冯大爷又要去另一处忙活了,这位穿梭在城区的手艺人,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冯大爷告诉记者,只要他身体还允许,他将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南充晚报》2009年7月12日 绸都人物 版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