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明月山温泉-最干净的旅游风景区(因为有他们)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00:46 浏览 N 次在那一片秀色可餐的奇山异水间,有着那么一些人:正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游人才能够赏心悦目地游览于修竹翠林、苍岩峭石间。他们风雨无阻地往来在山林中;他们不分寒暑地走在那一节一节的石梯上;他们要在80度的陡坡上来来回回一天又医天;他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那片山林……他们打扫着山上卫生,守护着山林宁静与热闹、日出与日落。尽管如此,他们连“工人”也称不上,甚至他们不知道自己是“环卫工人”,但这些在他们眼里似乎都不重要,只有山林的清洁和游人的快乐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是低头与那片山林亲密接触的人……
9月中旬,记者多此陪同一些小记者去明月山采风,每每于半山腰间碰到一些环卫工人,每次都是我们正亦步亦趋地爬在半空中,而小记者们正往上爬去,为了赶上他们,便放弃了许多次采访的机会。记者的脑海里不断地回想起那山间的环卫工人,总觉得应该为他们写点什么。黄金周如期而至,终于有了机会,不禁欣喜若狂,遂于10月5日搭车来到了明月山。
高山遇环卫工人
山涧,溪水;修竹,通幽;奇山,梦境。一路走来,奇山异水美不胜收,其山、其水、其景、其境让人“心旷神怡,宠辱不惊”。没有见到环卫工人,心里不禁有点怅怅。
云雾飘渺萦绕在山腰,清泉自云雾里渗出来,时断时续,如仙人使法,胜巧夺天工。倾耳细听,溪水嬉戏的声音自悠扬的二胡声里溢出,漫得山峦间到处都是。抬头望眼,却已到了云谷飞瀑。这时,天正下着蒙蒙细雨,路上有点滑,回头望了望来路,心里不禁一阵寒战——只见人似乎悬挂在空中,而来时的小石梯早已被雾气吞没。“再上200米吧!”记者心里嘀咕着,于是拉着腿脖子往上攀。在一处岜石转弯处,一个身影蓦然映入眼来:只见一个约莫50岁左右的老伯正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山上爬着,他背上背着一个陈旧的蛇皮袋,手里拿着一把扫把,每走一个石梯,他就往上面扫一下。记者心里一喜,有一点释然了:总算找到了一位环卫工人了。
于是,记者上前说明来意,老伯善意地笑了笑,露出黑黑的牙齿:“呵!呵!宜春晚报的记者?好!好!可是我没什么值得采访的!”皱纹爬满了他的脸,像一圈一圈的涟漪一样四溢开来。
他矢口表示自己不是个“英雄”,也不是个“模范”,叫记者不要采访了。在记者的要求下,他答应和记者拉拉家常。我们打算找个地方坐下来,便往上继续爬,直到到了一个稍微平缓的地方才停下来,此时记者的心里情不自禁想:“这样的工作真不容易啊!”
不分寒暑扫了4个年头
在一块平缓的地方坐下后,记者开始和老伯拉家常,记者这才开始端详他来:他穿着一身半新的中山装,一米六左右的个子,其貌不扬,岁月在他脸上刻满了皱纹,青春早已在他脸上剥落,没有被拭去的是淳朴、善良、勤劳——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那些东西。老伯自我介绍:姓谢名水田,是袁州区温汤镇潭下村竹园二组的农民,一家三口,儿子今年20多了,媳妇也相好了,正准备娶她过门。他向记者介绍,他至今在明月山上做环卫工人已经有4年有余,谈及这4年的岁月,谢水田感慨良深。
他娓娓道来:和他一同打扫山林的环卫工人共有4个人,每个人负责数公里的路程,一直从明月山麓直到山顶。“有游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踪迹,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打扫和捡垃圾!”每天拿一把扫把,扫把主要是把石梯上落叶扫到一边;背一口袋子,里面盛着一路捡来的垃圾。
阳光毒辣的夏天,连一顶遮阳帽也不要,竹林幽境,让人顿感凉爽,有时微风吹来,让人累意全无;也不需带伞,下雨时,每一棵树下都可以是一把避雨的大伞,稍微靠身在它的脚下,就不会遭受淋漓之苦了。“在这山上,大雨是很少有的,大多似阳春三月的烟雨一般,落在身上并不难受……”谢水泉嘿嘿地笑着,仿佛忆起了往日的种种。
“乡下的人大清早就起床了,外面的空气让人舒心啊!再说早一点起床也是一种锻炼,所以我现在身体好得很……”谢水泉一提起早晨上班的时候,他又笑了,从他的脸上记者看不出任何的埋怨与劳累。每天8点钟起床上山,那时山上正幽静,一个人走在山间,心无旁骛,走一步扫一步。扫到了自己负责的那段的终点,然后再折回一步一步地扫下山来,有时一天下来要扫好几个来回,直到下午6点下班。
中午也不下山吃饭,自己背着饭上山,饭就放在盛放垃圾的袋子里。午饭并不定时,直到饿了才进行,有时12点不到便开始了,有时3、4点才开始动筷,吃饭不需找亭台楼阁,到哪随石块一坐,便开始吃起来。也无需带水上山,山上到处都有泉水,渴了就捧泉水喝,“那水胜过城里的矿泉水呢!”谢水泉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他背上的“垃圾袋”,然后掏出一个铝盒子,小心翼翼把它放在地上,然后轻轻地打开它,向记者展示他的午餐:半盒饭加两个鸡蛋。“鸡蛋是自家鸡生的,有营养!”
“不是说得好听,扫了这么多年的山,也扫出了感情,一天不上山打扫,我还真的有点不习惯呢!”谢水泉谈到与山林的感情时,有点异常的激动。他用双手在空中扬了一下说:“整个一片山林我都很熟悉,哪里有石头,哪里有小溪,真的可以说一切的一切都很熟悉!”这似乎不仅仅是一个环卫工人简单的情怀,是不是还包含了一片对家乡真挚的深情?
危险与快乐同在
在山上打扫卫生是没有休息日的,因为每天都有游客上山,即便是农忙时也不能抽身,家里的活让老伴和儿子干,忙不过来的时候便请人。只有自己生病的时候才请人顶替,“你看我这身体,一年到头没有病倒过呢!”
“冬天你们也上山打扫么?”记者问道。谢水泉连忙应口:“上!怎么不上山呢?”其实冬天的明月山不是太冷,雾气从山涧间腾空而起,萦绕在人的身边,似乎有一股暖流从脚底至心里,人也不冷了。最怕的是起冰冻的天气,石梯上也被冻了,滑滑的,脚一踏上去很不稳,稍不留神就可能有危险。更可怕的是,有时山上冰冻了的石头会滑落下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砸到。说到此处,谢水泉舒了一口气:“以前有一个扫山的,有一次被冰冻了的石头砸到大腿,现在还没有痊愈……”当记者问及他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时,他心有余悸地点了点头,然后不再言语。
记者看了看我们来时的那条石梯,几乎成80度的陡坡,且石梯仅有一米宽左右,虽有栏杆,但回头望望深不可测的深谷让人眩目,环卫工人竟然还要日日往复着打扫,真的十分不易啊!
“我回头看一眼深谷都有点害怕,你们一边爬还要一边打扫,怕不怕?”记者笑着问。“这么深的山谷,这么陡的坡,谁都有点怕,但我们爬多了,在山上呆久了,也就习惯了!”谢水泉咧着嘴露出十分淳朴的笑容,他扬了扬眉毛,接着给记者讲他的明月山情怀:开始上山搞环卫工作时,的确有点害怕,层层的山峦,深深的峡谷,长长的陡坡,每次上山的时候,总是一只手拿扫把一只手抓住栏杆,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惟恐大意失足。久而久之,练就了一身本领,在山上的陡坡上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如履平地,从前的恐惧感也不翼而飞,现在走在登山的石梯上,只要见到一点垃圾就会尽量拾起,而每拾起一张纸甚至一根小小的塑料棒也会感到很高兴,“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高兴!”谢水泉对此似乎并不理解,而记者却能够体会其拳拳痴心,正欲张口说出,却始终没有吐出话来。
“我天天在山上见到他”
我们正聊着,几位年轻人自石梯而上,气喘吁吁的。其中一青年拿着一个塑料袋,从里面掏出零食,顺手把塑料袋扔在一边。记者正欲答话,谢水泉悄然起身,走了过去,捡起垃圾袋,然后把他塞进了自己的蛇皮袋里。另一个青年居然喊起来:“是谢大伯啊!今天又在打扫卫生……”然后他开始斥责那位随意扔垃圾的青年。
谢水泉对那些青年笑了笑。记者感到奇怪:“他们是本地的村民么?”谢水泉解释说,是一些普通的游客,可能来过不少次了,屡屡碰到就搭讪,所以就认识他了。当记者问他是否记得那些青年,他则摇了摇头表示,每天来去的游人不计其数,和自己说上几句话的人也并不少,怎么会全部都记得呢?
他接着往山上爬去,说是看看前面是不是还有许多地方要打扫的,于是记者与其同往,他一边说话一边扫着地。他说着日常的点点滴滴,并反复地表示“主要是自己喜欢这个工作,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赏心悦目,心里就感到十分欣慰。”
后来的调查与走访,让记者感到愈发感到吃惊,呆在山里行走的人似乎都认识谢水泉,他们有的并不知道他的全名,但是一说到“一个50岁左右扫山路的老伯”时,他们会马上反应过来:“说的是谢大伯吧!”
在明月山庄下的溪水边有一个小亭,里面有一妇女在卖小吃,记者向她打听谢水泉的时候,她马上来精神了:“他?整个山里的人都认识,我天天见到他……”这名妇女告诉记者,她每天挑东西上山,几乎每次都在半山腰碰到他,见面都会相互打招呼。而一位姓谢的照相师傅则向记者反映:“谢大伯胆子大得很!每次他都是单枪匹马上山扫地,坡那么陡,一个人也不害怕!”;而山麓的一位卖小玩具的女士谈及他时,一个劲地向记者表示,他每天大清早就上了山,有时她出来摆摊谢水泉已从山上扫下来了,一脸的汗水却不觉得累,“他也真是的,也一把年纪了,还天天爬上爬下的,也不觉得辛苦,也不知道他图个什么?”
“不要弄脏了山上一草一木”
只要在山上呆过一些时日的人都认识谢水泉。也有不少人对他的所作所为不理解,上山扫路并不轻松,报酬也不丰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也不觉得乏味么?甚至有人觉得他背着一个破蛇皮袋在旅游景点往来,未免大煞风景。有一次一个上山采风的初中生对记者说:“明月山是旅游地,怎么能让一个捡垃圾的上山?”,同样的声音并不少。有的城市里来的文化人也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他们的工作并不“高尚”,是一种让人难以启齿的行当。
对此记者深有感触:多次爬行在明月山上,走在干净的道路上,把自己融入山水中,满目秀色,满耳泉声,满鼻芬芳,让人流连忘返,而这一切少不了山上工作人员的艰辛与劳苦,其中少不了环卫工人风雨无阻的辛勤劳动。
在采访中,记者问到谢水泉:“你看到游客乱扔垃圾时会责问么?”谢水泉告诉记者,游客是来玩耍的,是来寻找快乐的,上一次山也是花了钱,所以即使看到了也不会指责他们,有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旅客一般一说就能够理解,便不再乱扔垃圾了!”在记者和谢水泉相处短短的时间里,见到几个乱丢垃圾的游客,但他都没有站出来责问,只是自己悄悄地把它捡起。
尽管谢水泉认为旅客的素质都比较高,但现实中事与愿违。记者每次上山时都会见到几个肆无忌惮之人:或者一路磕着瓜子任瓜子壳轻舞飞扬,或者喝完矿泉水后把瓶子随手一扔了事,或者吃完零食后塑料袋遗弃在道路旁边……有一个情景是:往往他们在前面随手乱扔,而环卫工人却在他们屁股后面捡。在这一扔一捡之间,记者不禁唏嘘:相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羞煞了那些旅游观光却弃环境卫生而不顾的旅客。
记者无意要拔高谢水泉的形象,但他的一句话无疑如黄钟大吕:“希望那些游人在看风景的时,不要弄脏了山上的任何东西,毕竟来玩的不止你一个人……”言语中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说教大话,但一字一句让记者深深感动,除了记者的感动,难道读者们没有一丝丝的感触?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