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再度亮剑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03:10 浏览 N 次再度亮剑 扛起西部舆论大旗
2010年10月,《内蒙古商报》,再一次摇旗擂鼓,面向社会广开门路,吸纳八方智士,拉开阵势,亮出锋利的宝剑,以一张全新的面容和姿态舞动青城,舞动内蒙古。
经过近半年的周密计划,《内蒙古商报》定于今天改版扩版,也许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商报人来说,这一天不容易也不平凡。
李希晓: 四万份同首府读者见面
《内蒙古商报》积极响应党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决心在自治区新闻出版改革中继续大胆改革勇于探索,擦亮品牌再创辉煌。从即日起,全新改版,下午发行,每天以40000份的密度投放呼市市场,同读者朋友见面。
《内蒙古商报》创刊于1992年11月20 日,是改革开放的应时之作,理所当然地成为自治区新闻改革的前沿阵地。十几年来,在闯海的风浪中,经受了充分的锻炼和考验,作了艰苦的探索和尝试。有过仰天大笑,有过俯首忧思,走过长板坡,也走过麦城。经过历练,《内蒙古商报》更加坚强,最近,通过整合,调兵遣将,修改定位,以城市经济生活报的主体性格进入报业市场,决心篇篇好看,版版有用,踏着金风,跑步前进。
新出版的《内蒙古商报》,要在呼和浩特做一张真正的晚报,报纸下午开始发行,每天要印40000份走进市场,报纸的发行方略是:巩固老订户,积极发展新订户,加强零售,起初,建造数据库,确定目标人群,保证精确投递,覆盖黄金区域。印数要经过公证部门公证,不断请读者到印刷厂监督。《内蒙古商报》实行开门办报,群众也是记者,大家都来办报。让《内蒙古商报》真正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传媒。
群策群力
10月3日,当大多数人沉浸在节日的换了和愉悦中,内蒙古商报社会议室座无虚席。在场的有内蒙古商报社社长李希晓,他可谓内蒙古新闻界风雨人物,年过半百的李社长,朝气压过了在场的年轻人,用他自己的话:“我还很年轻,就是有点老面!”;内蒙古商报社总编辑曹晓鸿,一个地道的南方人,有一颗火热的新闻热心,势把内蒙古的新闻事业推向新高点;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潘兆东;内蒙古日报社原副社长、内蒙古商报顾问、高级记者李马钦;《实践》杂志社原总编室主任、副编审孙甲等以及商报所用采编人员。
从10月3日一直到报纸印刷、出版,内蒙古商报社全体员工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学习、培训,与社会各界人士沟通、交流,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紧张有序你全力以赴,为内蒙古读者捧上一份新鲜、活力、亲切、体贴的精神大餐。
潘兆东:《内蒙古商报》要扛起西部舆论大旗
很荣幸,本次内蒙古商报社改版扩版请来了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潘兆东。潘老师的发言起点高,眼光远,坐在发言席上第一句话:“《内蒙古商报》要扛起西部舆论大旗!”随着激烈的掌声看出,商报人激情的一面展现出来,那一刻,商报人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潘老师说:“我们要成为西部代言人,做西部发展的喉舌,告诉所有人,看过来听我说!” 潘老师结合西部开发十年的现状以及内蒙古的变化,总结为世界发展看中国,中国发展看内蒙古!希望《内蒙古商报》在今后的发展中,站在制高点解读内蒙古,解读西部,为内蒙古以及西部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李马钦 :《内蒙古商报》要尖锐 泼辣 大胆
李马钦内蒙古日报社原副社长,是我区新闻界权威人士,曾荣获全国“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多次策划和组织自治区党代会、人代会报道,曾策划自治区成立40周年、50周年的大型报道,他采写的《春潮奔涌》、《情满草原》、《愿作草原上一棵小草》等报道曾获自治区新闻一等奖,有着丰富的新闻实战经验。
作为老新闻人李马钦,对《内蒙古商报》倍爱有加,几年来一直担任内蒙古商报顾问,为内蒙古的发展绞尽脑汁。在培训会议上,李老师说:“内蒙古商报一点要尖锐、泼辣、大胆。”李马钦老师结合自身新闻实战经验,提出了“深入群众,掌握丰富素材”的新闻工作方法,并且深入讲解“信息+思考+实践”的采访技巧。
同时,他结合相关新闻报道,从思想重视,业务重视,采编对接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说,他特别强调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打造优秀新闻作品的关键。
孙甲:不要放过软事实新闻
孙甲, 《实践》杂志社原总编室主任、副编审。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孙甲老师,以前总是拜读他的文章,没有架子,没有文人的“酸性” ,而且是一个极前卫的“老头”。
孙甲老师说:“新闻不仅要关注硬事实,更要关注软事实,从看一篇舆论要延伸到大家一起说,最后达到信息流!新闻报道不只限于客观报道,要善于挖掘主观事件事实,探究新闻深度,找到硬事实背后的软事实。”
“我认为,新闻是主观的!”孙老师大胆的提出新闻是主观的,他引用(美国)梅尔文·门彻写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句话:“没有一个记者对生活是中立的,也不应该这样的》”孙甲老师建议,新闻媒体要为社会提供思想,要成为真正的道德法庭,做社会的守望者。
乌琼芳:人物报道是都市报的精神佐餐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副教授乌琼芳系统地讲解了都市报如何进行成功的人物报道,以提升媒介的综合竞争力。她说:“都市报的人物报道是这份报纸的精神佐餐,它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它也是实现社会心理沟通的一种方式。”
乌教授结合实际的新闻案例,分析了怎样根据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这些新闻价值要素进行人物报道,例如,讲到显著性时,她说:“普通人+不普通的事”、“不普通的人+普通的事”、“不普通的人+不普通的事”就构成人物报道的基本要素。另外,乌教授分别讲解了记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发现有故事的人物和人物故事、怎样进行人物报道策划以及人物报道的表达法式。
22日,《内蒙古商报》全新改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