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宝丰赵庄魔术探源(平顶山日报20081009王长河)

宝丰赵庄魔术探源(平顶山日报20081009王长河)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05:06   浏览 N 次  

宝丰赵庄魔术探源

2008-10-09 08:51:55 来源:平顶山日报

“老头儿爹,别磨蹭了好不好,快去洗把脸陪俺再练练‘天女散花’,魔术节眼看就要到了,俺还要参加演出哩!”10月7日一大早,9岁的张小伟就催着父亲陪她演练魔术节目。

活泼调皮的张小伟是宝丰县赵庄乡周营村农民魔术师张本洲的独生女。5岁时就跟父母耳濡目染

学会不少手彩魔术。去年她拜全国著名魔术师徐秋为师学会了魔术《天女散花》。在今年6月份举办的中国·宝丰第四届魔术文化节全国魔术大赛宝丰赛区选拔赛中夺得二等奖。为迎接魔术节全国魔术大赛,她在文化课学习之余刻苦演练,力求精益求精。

赵庄魔术源远流长

宝丰赵庄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魔术之乡。该乡拥有民间魔术团体630多个,从业人员1万多人,每年演出收入在1亿元以上。无论是队伍规模,还是普及程度,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这里堪称魔术王国,上至耄耋老人,下至5岁顽童,都能玩上几手。这里的艺军遍布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赵庄农民魔术师的足迹。乡村街头、都市剧院都能看到赵庄魔术人的身影。

今天宝丰赵庄的魔术是如此繁荣,那么神奇而又精彩的赵庄魔术究竟源于何时,又是如何不断发展的呢?

春秋“魔王”威震四方

两千多年前,赵庄境域就有“汝水做带,虎狼为壁,山清水秀,老幼竞艺”的美誉。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魔冢营村住着一位威震四方的大将军,他身高八尺有余,黄头发,红脸膛,疾步如风,声如洪钟,外貌古怪,武艺超群,英勇善战,战术多变,人送外号“魔王”。他擅长拉弓射箭,熟练幻术魔法,体恤百姓,受人敬仰。一次,土匪来这里攻打村寨,“魔王”一马当先冲到阵前,七八个弓箭手向他射箭,他施展魔法,把箭一一接到手中,并反攻把箭射向土匪。土匪不但没有打开村寨,反中自己的箭死伤大半,急忙败落而逃。自此“魔王”声名大噪,土匪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来村骚扰,百姓安居乐业。“魔王”死后,村民感激他的功德,把他安葬在村寨东南,树碑立传,称为魔王冢。明朝时,朝廷派兵驻屯此地,把村改名魔冢营。

赵庄魔术的起源和发展,既有传说也有实物佐证。上个世纪80年代,在该乡吴庄行政村寄料自然村出土的汉砖上,发现有杂耍戏法表演图案。魔冢营村建于唐宪宗时期的云水寺,大佛殿前三间卷棚内的东西墙壁上,绘有几组魔术图案。其中有个艺人把点燃的纸条吞入口中,吐出团团烈火,拉出彩条和一根很长的旗杆。1988年冬季,该乡岔河寺村村民丁发记在院里挖坑时,掘出一个长267厘米、宽17厘米、高10厘米的宋代三彩瓷枕,枕上绘有《双狮斗宝》图案。随后,魔冢营村村民赵现又在田间挖出一个宋代瓷枕,上绘有魔术《吞剑》表演图案。

明代张家魔财广进

张本洲介绍,在明代万历年间,他的祖辈张守基一家三人,虽整日辛劳,却贫困潦倒。张守基死后,其儿子张思娃与母亲相依为命,为养家糊口,张思娃天天赶庙会卖针线,并学会《吃针穿线》和《吃火吐旗杆》等魔术节目。每逢庙会,他扎摊设场,先玩几手魔术,招来观众,然后再卖针线。这样竟使张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成了村里的富裕户。张思娃的母亲认为是观音菩萨保佑张家发家致富,让儿子张思娃出资于明代万历二十四(1596年)年始建观音寺庙,次年完工,并以张守基夫妇之名刻碑纪念。同时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都在庙前兴起魔术大会,表演节目,开展祭拜活动,年久日长形成魔术节日,延续至今。

道光丁浩绝活救友

据介绍,清代时期,赵庄魔术虽以贫民街头撂地谋生为主,但赵庄一带出生的达官贵族对魔术也爱不释手。这一带的老人给记者讲述了丁浩巧遁圣旨的故事。

清代道光年间,大黄村的丁浩从小就喜爱魔术,学会了遁术,长大中进士在朝中做中书后升侍读。他与临近的韩店村的芮世会同朝为官,既是同乡又是好友。一天,皇帝下一道圣旨,让芮世会传谕。芮世会走到前殿见几个大臣在下棋,因一步棋争吵起来,他凑到跟前看热闹,竟不知不觉把圣旨插到朝靴筒里。恰好被一个谏臣看到了,禀于皇上,皇上当即传芮世会上殿问罪。丁浩知道这事有污皇上尊严,绝不会轻饶,待马上救他。于是,丁浩立即赶到前殿,故意与芮世会撞个满怀,并假装恼怒,照芮世会头上打去,把芮世会乌纱帽打掉。芮世会莫名其妙,丁浩拾起乌纱帽给他戴上,说到:“你还愣啥哩,还不快上殿去。”芮世会殿前跪下,皇上问道:“你把圣旨放哪里去了?”这时芮世会才醒悟,忙在身上乱找。皇上大怒:“你竟敢把圣旨插到靴子里,该当何罪?”当即命侍卫摘掉他的顶戴判他充军。当侍卫取掉他的顶戴时,谁知圣旨竟从顶戴中掉了下来。芮世会大喊冤枉,请皇上明察。皇上令侍卫重打谏臣五十大板。事后芮世会才明白,是好友丁浩拾乌纱帽时,趁机把他插在靴子里的圣旨遁在帽子里,这才使他得救。

同治张辉空手定日

同治年间,赵庄魔术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化学魔术、光学魔术,使魔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和神奇。该乡张庄村的老人讲述了本村魔术师张辉“画圈圈猪”、“画圈圈贼”和“空手定日”的故事。

当时,方圆百里的人们都知道张庄村有个神奇人物叫张辉。一天,北汝河北岸有几个农民往宝丰城卖猪。他们赶着猪走到张庄村,夜幕降临,找农户投宿,正好碰到好客的张辉。他热情地说:“你们把猪赶到麦场里,就住我家吧!”卖猪人到麦场一看,场里空荡荡的没有围墙,疑惑地说:“没围墙猪还不跑光。”张辉说:“放心吧!明天少一头,我赔你十头。”说着他掂一桶水,围绕猪群浇了一大圈,然后陪同客人回家休息。第二天早晨,客人到麦场一看,猪一头不少,高兴地要赶猪上路,可怎么赶,猪也不走。张辉哈哈一笑说:“让我赶。”只见他用脚把水浇的圈趟出个口子,猪从口子处一头挨一头走了出来。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张辉使用化学原理圈住了猪。他在水里加了一种特殊气味的化学物品,猪闻到就不敢接近了。

对张辉的传闻还有更神奇的。说他魔力无穷,会施法定人定日。

张辉定日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年外地一家越调戏班来村里唱戏,由于戏唱得很好,看得百姓废寝忘食,流连忘返。张辉家的几个媳妇看得更是入迷,连饭都不想做了。那天下午,张辉对她们说:“你们看戏去吧,早晚看够了回来做饭。”几个媳妇高兴万分,看了一场又一场,日头总是老高,看戏的村民不散,唱戏的不能不唱,只好坚持唱下去。张辉家的媳妇们过足了戏瘾回到家里,张辉说:“看够了戏,就去做早饭吧!”话音刚落,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原来时辰已经到了第二天早晨。老人们说,张辉当时表演的魔术《腿上放火》等节目,已被人们破解,并创新成魔术《手拉火链》、《舌舔烙铁》等节目。而张辉的圈人定日直到现在没人知其原理。

木偶魔术相得益彰

上个世纪20年代,赵庄一带民间艺术以表演木偶为主,随即带起了魔术热潮。说起玩木偶,周营村83岁的魏东洋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他的师傅朱保印是位表演木偶的老艺人。那时每年种完麦,朱保印就带领徒弟们外出闯荡江湖,他们挑着木偶箱,扛着一捆竹竿,背着行李,跑到湖北、安徽、山东、河北等地玩木偶。“要想把戏成,必须单子蒙。”每到一地,就在街头用竹竿扎下摊子,蒙上单子,一人在里面提线玩木偶,一人在场上打鼓敲锣招徕观众,一人在前面打圆场,宣传鼓动,讲解节目内容。“来呀!来呀来!老少爷们都快来看把戏呀!正演的是《三关战吕布》,红脸关云长,豹头花脸是张飞,三须胡子是刘备,剩下那位是吕布。吕布的好马,张飞的好鞭,一马三鞭,三马九鞭,三九二十七钢鞭,只打得吕布娃娃兵退四十五里……”正演得热闹,讲解人把腔一转说到:“俺一不要米,二不要面,就是让恁看看把戏,买包钢针,五支一包一毛钱,看着便宜买着值。来,再搭上两根……”就这样边演木偶边卖钢针,到第二年收麦前返回家乡,每个人可分得收入500元左右。

那时周营村玩木偶盛行,朱保印和村里的李留柱、娄善义、徐福昌、郑明扬等人各自都成立了木偶剧团,演出的节目有《双狮子斗宝》、《仙鹤吃子》、《孙悟空大闹天宫》、《刘海骑金蝉》等。当时流传一首民谣:“周营村,圆周周,不唱大戏玩木偶,变戏法,玩提猴,锣鼓一响解忧愁。”

周营人玩木偶并没有单打一,都是把木偶和魔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演。特别是娄善义等人,当时就学会并到处表演光学魔术《割头换项》、《大卸八块》、《人头移位》、《人头蛇身》等,这些节目别说是在80多年前,就是现在也不落后,深受人们的赞赏和欢迎。因此每到一处,娄善义表演一场又一场,观众百看不厌,甚至一个地方连续能演两三个月,观众还是有增无减。所以当时娄家魔术老少叫好,响遍城乡。

万名艺人闯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赵庄魔术经历了复兴、沉寂、新生、繁荣四个阶段。

78岁的岔河寺村老艺人毛玉山介绍,他从小受父亲熏陶,就酷爱气功魔术。1949年参加解放军,在部队,他与战友互相交流学会了《百步吹灯》、《硬币打电话》、《光镜写字》、《鸡蛋变鸡》等几十个魔术节目和《单指钻砖》、《手指粉瓷块》等气功节目。74岁的周营村老艺人徐海水说,他自幼爱好魔术艺术,很早就跟村上人学会了表演木偶剧和魔术节目。1957年与本村的刘文、徐召林、徐五申等赴武汉演出,与外地魔术团交流节目,又学会了《空碗来水》、《空壶来酒》、《烟丝变烟卷》、《箱中换人》、《花瓶姑娘》等10余套新节目。他们于当年成立了第一个魔术团,并参加了省曲艺汇演,他们表演的木偶和魔术首次获奖,并受到省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在他们影响带动下,到1965年赵庄从事魔术演出的民间演出团体增加到20余个,魔术节目发展到100多个,主要节目为手彩活、光子活、门子活等中小型魔术,人称这一阶段为当今赵庄魔术的复兴时期。

“文革”期间,魔术被视为“四旧”破除,艺人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1966年冬,周营等村的魔术、木偶道具被集中一起焚烧,魔术演出被迫中断,赵庄魔术进入沉寂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赵庄魔术获得新生。当年冬,乡文化站站长李革命组织周营村老艺人挖掘传统艺术,抢救文化遗产,重新组建了赵庄木偶魔术艺术团,把木偶、魔术结合在一起,使之艺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1979年10月1日,在参加许昌地区行政专署组织的庆祝建国30周年业余剧团调演中,荣获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一等奖。这年徐海水、刘文、徐召遂、徐五申、靳合群、毛玉山等人先后组建7个魔术团,赴全国各地演出。

这7个魔术团似燎原之火,一团育十人,十人育百团,裂变式发展。1990年全乡发展到281个魔术团,涌现出5个魔术专业村,并从周营村辐射到周边乡镇。同时演出节目从单一魔术向魔术、气功、杂技、歌舞等综合性、多元化方向发展。徐召遂率领的东方红魔术歌舞团,首次把魔术与舞蹈结合起来,演出的《奇箱与观众双跳舞》等节目,新颖奇特,格外吸人眼球。对此,李革命赋诗一首:“音乐伴奏舞曲鸣,漂亮小姐站台中。邀请观众把舞跳,一位小伙应了声。男女同跳迪斯科,眨眼张生变莺莺。观众个个人神往,小伙锁在奇箱中。姑娘伸手把他拉,台下一片喝彩声。”老艺人王文也首次把魔术与小品结合起来,创作了魔术小品《怪事奇婚》。在表演中,演员用偷梁换柱的技巧,使人物相互转换,巧妙地将故事情节与魔术表演融合在一起,演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是赵庄魔术发展的重要时期。2000年民间演出团体达到612个,从业人员近万人,年演出收入近亿元。民间演出团体的设备更加精良,许多团体走向了专业化、高档化、现代化演出的道路。演出地点由农村转入大城市,甚至走出了国门。

1991年7月中旬,大黄村青年魔术师朱根庆率领中州腾飞魔术艺术团一行25人,应缅甸北部文化中心邀请,到缅甸演出半个月,每天演出4场,场场爆满。虽然语言不通,但观众看了魔术《空中取表》、《空中悬人》、《单剑悬身》、《口吃灯泡》等节目,报以热烈的掌声。8月20日,演出结束时,缅甸有关部门领导人向演员赠送了鲜花,并合影留念。赵庄魔术有史以来第一次出国演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2000年8月,官衙村农民魔术师李振阳、李战军组建的15人中原魔术气功武术团,应越南有关部门的邀请,于9月3日赴越,先后在高平、太源两省巡回包场演出35天。他们表演的气功《头顶开砖》、《赤身滚玻璃》和武术《猴棍》等节目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演出结束时,太源省领导人为该团赠送了制作精美、写有“中越民间文化友谊长存”的锦旗。

进入21世纪以来,赵庄魔术进入繁荣昌盛时期。近8年来,不但演出队伍壮大到万人以上,演出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更重要的是赵庄魔术冲出了被“问题节目”困扰的阴影,形成了独特的“宝丰文化现象”,得到了省、市和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据赵庄乡党委书记曲延辉介绍,现在赵庄乡农民已经把魔术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文化产业已成为赵庄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仅赵庄魔术发祥地周营村,就拥有魔术团112个,村里家家户户都外出从事魔术演出,每年演出收入突破2000万元,农民生活水平早已超过了城里人。谈起赵庄的变化,该乡文化站站长黄振华风趣地唱道:“说起赵庄真奇怪,肚皮上面切青菜。家有楼房他不住,偏到城内把房买。下地开着桑塔纳,高级手机身上带。口红短裤黄发女,西装革履赛外商。魔术道具当彩礼,对象专挑魔女郎。洞房花烛无粗俗,变出糖酒大家尝。回家孕检坐飞机,生儿育女都留洋。男女老幼凭绝技,闯了上海闯沈阳。中日魔术打过擂,缅甸越南叫过响。天涯海角任潇洒,风流农民数赵庄。” (本网记者王长河)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