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汕头日报: 加强海外潮人“跟祖先的对话”

汕头日报: 加强海外潮人“跟祖先的对话”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10:32   浏览 N 次  
马来西亚柔佛潮州八邑会馆董事陈再藩:加强海外潮人“跟祖先的对话”

陈再藩,石油化学(马)有限公司(日本出光集团)执行董事,柔佛潮州八邑会馆董事,柔佛新山中华公会理事,新山陈旭年文化街工委会主席。陈再藩同时也是文化创意工作者,诗人,政治漫画家,新加坡联合早报《两岸灯火》专栏作者,著有诗集《茧》及文化评论集《文化第一方程式》。

听到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幸福汕头的理念,陈再藩先生高兴地为这一提法叫好。他说,幸福是人们最重要的追求,而老百姓的幸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应当成为政府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承要加强“我跟祖先的对话”

“马来西亚每年有很多人到不丹、尼泊尔旅游,那里没有现代化压力,大家都生活得很快乐。”陈再藩说,要让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民感觉到幸福,固然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光有经济的发展,交通环境、医疗教育条件不好,很难让人感觉到幸福。

作为马来西亚知名的文化创意工作者、诗人,陈再藩先生对前不久在汕头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的主题“传承、创新、奉献、和谐”有着深刻的理解。“传承首先要加强海外潮汕儿女与潮汕地区的沟通和接触,加强‘我跟祖先的对话’,这是最基本的工作。”陈再藩先生说,从他父母过番到马来西亚,他已经是旅居海外潮人的第二代,“与祖先的接触”,都是通过父母传下来的,与祖先的沟通,是间接通过父母的回忆式沟通。

创造机会让海外潮人多与家乡接触

虽然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潮汕话,但陈再藩先生对下一代海外潮人传承祖居地的语言文化表示忧虑。“像我这样的第二代海外潮人,已近60岁,我们接受的教育、受熏陶的文化都是现居住地的,是海外的文化,而比我们更年轻的一代,他们对祖居地、对潮汕的了解就更少了,感情也随之淡化。”陈再藩建议,要不断创造机会让海外潮人多与家乡接触,增进对家乡的感情。他赞赏本报此次在春节这一传统佳节前推出“凝聚潮人力量 共建幸福汕头”的策划报道,“这是一个增进交流的策划,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时机把握得非常好!”

海内外交流为创新提供可能

陈再藩先生说,长期在海外生活的潮人有了与祖居地沟通的机会,当他们回到了祖居地,自然会把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心里产生的感受与在海外成长生活的经验作对比,有了这样的差异性对比,才会擦出火花,也就为“创新”提供了可能。“海外潮人回到潮汕地区,看到这里的手工艺品,如抽纱、木雕等等,对祖先的文化产生共鸣,他们就会产生把家乡手工艺品带到海外去的冲动。他们也会将海外的一些好的理念、好的技术、好的东西带回潮汕,这种交流,除了为创新提供可能,也将促进经济的发展。”

陈再藩先生认为,如果能够加强海外潮人的联系,让他们回到家乡来寻根、观光,这样的交流本身就能为汕头的旅游服务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走的是“脚、手、脑、心”的发展模式。“一开始是农业,然后是工业,随后是电脑、通信,而未来走的是感性经济,体验式经济的道路。现在引进海外潮商回来投资创业,引进的可能仍是工业企业,而加强海内外潮人的交流接触,将为未来发展‘心的经济’提供更多的可能。”

本报记者 陈洪镔 实习生 李冬昱 姚绎容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