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哀悼我的校园民谣

哀悼我的校园民谣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16:06   浏览 N 次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初夏时分,不经意间,这歌声突然响起,你怔住了。为什么无法再干什么只想接着听下去?这就是你期待已久的歌声吗?于是你只得承认你被打动了,于是你记住了一个天才的歌手叫老狼,于是你知道了真正属于我们的歌是——校园民谣。

多少年了,我们没有听到过吟唱校园生活的歌曲,直到大地公司送来《校园民谣(1)》。《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还有《流浪歌手的情人》,仿佛一面面清澈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曾经拥有的或正在经历的真切的感伤、朦胧的恋情、不安的躁动、憧憬的迷惘。我们被这神情的歌声感动着,甚至泪眼汪汪。我们以为这深情的歌声将贯穿我们的一生。

美好的东西往往生命短暂。就在《同桌的你》持续雄踞各大排行榜榜首、《校园民谣(1)》热销全国的时候,短短数月间,摆上音像商店橱窗的《校园歌谣》一类的盒带、CD一下子竟有十多种。校园民谣成了海洋,浪涛起伏,却很难在听者的胸中掀起波澜。写校园唱民谣成了时尚,又有多少真挚的心灵再被感动呢?

从一些歌带封套上的介绍不难发现,这些作品是在短时间里制作出来的。请注意,我说的是“制作”。我以为,“制作”和“创作”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是逆向进行的两个过程。无心插柳,只管用心歌唱,却赢得了掌声和泪水;挖空心思,迎合市场,往往落个无人喝彩。

眯起眼睛,我似乎看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一些年轻人坐在校园的操场上,怀抱吉他,边弹边唱。当太多太多的感慨郁积心中而无人倾诉时,歌唱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歌中倾注的是最真实的感情。《同桌的你》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我固执地相信,高晓松最初并不曾想到要拿这首歌去出名和赚钱。

但是,后来泛滥成灾的校园歌谣出版商,则完全是另一码事。看到此类作品有利可图,立即蜂拥而上,亦步亦趋地大批制作相仿的产品,并打着校园民谣的旗号大赚一笔。然而,商品可以复制,真情也能复制吗?在名利的诱惑下,感觉只那么一点点不到位,青春的感伤便成了无病呻吟,单纯的激情也显得扭捏作态。不经过时间的检验,不经过听众的筛选,匆匆推上市场的伪劣歌曲,又如何能在年轻的心灵里产生共鸣?

前不久我在一本电影杂志中看到关于“嘎浪士”的介绍。嘎浪士(grunge)是对一帮服饰发型怪异、行为与众不同的年轻人的定义,原指蹩脚货、难看乏味的东西。可他们极富个性的穿着举止,却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欣赏,于是便有精明的商人盯住了潜在的市场,将嘎浪士各不相同的服装和帽子成批量生产。个性不重要了,有钱便可买到。结果自然是嘎浪士失去了存在的独特价值。

如今随便到哪个音像商店,包括路边的地摊,你都可以买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校园民谣,盗版的CD尤其经济实惠,连《纤夫的爱》居然也挤进了校园民谣的拼盘里。校园民谣是真的热起来了。可我明白,这种繁荣昌盛不过是回光返照。任何一种东西成了商品后,都无法避免地迅速被新的品种所取代,《同桌的你》也许就是绝唱。我将亲眼看着校园民谣被人轻易地捡起来唱唱之后又被冷漠地丢弃在脑后。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当制作商们大睁着眼睛搜索着新的目标、准备掀起新的××热时,有谁会知道我在为一种真情的得而复失默默哀悼呢?

□原载1995年1月11日《郑州广播电视报》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