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报的倒掉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16:06 浏览 N 次中华新闻报的倒掉
中华新闻报破产清算了!
我现在信息迟钝,我最早是在8月底志勇兄的博客里看到这一消息。
按图索骥找去,知道8月27日就发布了清算 “公告”:鉴于中华新闻报社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出版《中华新闻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09)319号文件批准,停办《中华新闻报》。
我见过未停办的中华新闻报,掩映在那些破破烂烂的行业媒体中,因其名头大,冠之以中华,又有无所不包的新闻两字,也曾瞩目过。不过,自我与他打交道起,就未见其好过,这倒是大实话。
不过,中华新闻报,却在今年3月19日的报纸上,自己给自己吹了一个大法螺:“ 3月18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本报记者文章《深海围"鲨"、猎"鲨"行动系严重造假新闻,华西都市报、青岛早报疏于核实受处罚》。文章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各大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或转载、或摘编,纷纷发表时评,强烈谴责假新闻的制造者;网络论坛的网民呼声也此起彼伏,更有读者直接致电本报社,他们都表示,支持新闻打假,希望相关部门从严从重,严打假新闻。”(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9-03/25/content_11069976.htm),固然文章讲得是事实,但想来当初它还是没想到,即便引发了社会那么大轰动(不过,如果不是查阅那些评论中华新闻报的文章,我自己并不清楚这个事),终究没有能救自己一命。
中华新闻报的停办,引发了业界专家的热议,展江、宋建武等都接受媒体采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闵大洪、储瑞耕、朱春阳等都发表了专文,评议此事,中国经济周刊还借此做了一组文章。
在纷纷扬扬的议论中,一种主流观点,颇是醒目,认为,对于经营不善的报社,实“猝死疗法”,尤其是对中央级的媒体推行“退出机制”,需要极大的勇气,中华新闻报的倒闭,具有标志性意义,开启了报业改革大幕。
中央有领导在记协申请停办的报告上批示,希望这个停办,能够为退出机制开个好头。记协的领导说,当这样的示范者,实在难堪。
果真?
我在行业里厮混的时候,从新闻出版署到传媒,甚至在新生代期间,对中华新闻报还是略有所知。
中华新闻报的创办,属于部门办报。部门办报,实则上是计划经济思维下,行业和部门垄断资源思维的一种延续。行业和部门办报办刊的情况,在过去非常普遍,后来很多成为“洗钱”的工具,把行业内的钱,想方设法敛到机关和机关报的名下,至今余孽未消,还对专业办报办刊的理念起着阻滞作用。
不过,从历史角度看,存在即是合理的。行业办报办刊早期,与各行业在改革早期普遍受益一样,行业报也曾有过春天,在社会政治学上,他们也有很大的意义,对解构党报独大,丰富媒体市场,满足社会需要,也曾起过积极地作用。
随着改革深入,行业报的分化也随之而来,我在2003年,做过一组报道,题为《B TO B:行业媒体解决方案》的文章(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260&type=blog&itemid=32193),探讨行业媒体生存之道,提出了资源平台的概念,而当初我对传媒杂志改造的设想,也是基于这种资源平台的理念之上的。
但是,这份中华新闻报,却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与它的主管主办单位有关。中华新闻报是中国记协所办的媒体,在许多人看来,记协既然是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娘家,自然不缺办报的资源。
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现是这张报纸角色不清,不知道该在行业里扮演何种角色。
“中国记协的机关报呗。”有人理所当然。机关报是党团和计划经济行业分割的模式,建立在紧密的行政和资源控制关系基础上,记协能有什么?顶多给某个省那个大报大台的社长台长一个记协副主席、常务理事?可这上贡的,到了记协,却轮不到报纸。而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虽然也很能吸引一些人,但在政治操弄下,失却了专业的评价标准,声望每况愈下,而其潜规则的贡献,也轮不到机关报。
如果说机关报,那就是反应记协机关的动态为主,一个记协,几个退休半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几个年轻的机关工作人员,甚至,地方上恐怕年轻的也没有,他们的新闻有什么?他们的新闻谁看?
中国人讲师出有名,名副其实,但中华新闻报,这个名字,当初想来是想说,报纸要反映新闻界的情况:“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报纸,中华新闻报的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由于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台、网络媒体、新闻传媒教育部门、新闻传媒研究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部门、广告中介单位、传播策划公司、新闻器材产销企业等,中华新闻报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据百度百科)
但任何一个望文生义的人(比如我),看到这个名字,首先想到的,就是,哦,这张报纸讲的是中国的新闻,甚至大中华区的新闻,谁能想到,这么大的名字,竟然是一张这么个行业报纸?
这么大的名字,也难怪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虽然记协乃至各省记协,均有各大媒体的老总牵头,却始终是个空壳子,虽然,利用这样的招牌,到成员单位要些支持,也无不可,但这毕竟不能成为办报的常态。当初我在传媒时,中华新闻报的日子还算好过,那边的朋友,最羡慕的是,所谓传媒的行政机关背景,其实,在向行业内媒体索要支持上,两者甚至包括新闻出版报,都是半斤八两,当初我的想法,就是向程三国的图书商报学习,争取能够真正依靠行业发展生存,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不是厚着脸皮四处化缘。
新闻报的人看到了背景差异在化缘过程的难易差别,但没有看到,这种方法,早晚行不通,市场化程度越高,路就越窄。
如果说当初这张报纸就想做行业的新闻,当初也没有像今天似的,媒体融合相互借鉴得厉害,一张报纸,既做平面,又做电视,难免让读者不知所措。
更为重要的,一张以行业立身的报纸,号称记协的报纸,而记协又号称新闻工作者的娘家,当行业发生一些特别的情况,比如,记者受到伤害的事件发生后,报纸与其娘家上级主管一样,真正的算是鸦雀无声,这样不能为行业人服务的媒体和机构,能受人欢迎走远,怪了。
中华新闻报历史上也曾有过几次努力,想改变局面,但上述理念不懂,每次改版,都未能真正走远。到后来越走越偏,谈投资,谈包版面,结果,有那些垃圾广告公司承包的版面,却以中华新闻报的名义,到处去敲竹杠。我在南风窗期间,也曾发生过数起以中华新闻报名义到我老家搞“舆论监督”,实际上行敲竹杠之实的事。老家人知道我混迹在媒体界,熟人多,托我关说,却不过情面,一次我出面找了老朋友解决了,后来发生的,我都对老家人说,凡是打着这样的旗号来的,你们就向公安局或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一张报纸,如此不堪,不死才怪。
破产清算,中华新闻报也不是第一张。好多年前,广东有张地市级(县市级?记不清了)党报,就被法院判决破产,开历史先河。
中央报纸停办,中华新闻报也不是第一份。在许多人眼中,过去停办媒体似乎是刑不上大夫,因此,作为中央级社团的报纸停办清算,也算是开了先河。其实此前停办的不少了,新闻出版署的中华时报(前身中华周末)还停办着,外专局的中国引进时报,已经成了京华时报,其实也算是退出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华新闻报的停办,并无多少特别。
还有一点,如果这张报纸,但凡有一点能够办下去的可能,也不可能停办,中国记协和它的上级都丢不起这个人,但记协毕竟不是财政部,不是银行,没有更多的力量去支撑,更因为这张报纸实在太乱太烂了,地雷太多,只有破产清算,才能撇清报纸的婆婆的责任——我不知道中华新闻报是不是独立法人,如果是,它的婆婆自然能够幸免于清算纠葛,如果不是,也只有破产一途,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处理掉负资产。所以,如今记协的当务之急,大概是在思考如何让债权人甚至法院,认为中华新闻报与那些广告公司,那些所谓的投资者,签订的版面承包合同,是无效合同,当然,那中间有许多合同,按照目前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有无效的可能性。否则,记协将被拖进一个难以脱身的泥潭。
我以小人之心忖度,这才是记协不顾丢脸,当机立断,破产清算的真正原因。从这个意义上看,明白了这些,中华新闻报破产清算的历史价值,也就无形中降低了许多。
不过,终究是停办,也算是好事,替全国人民做了件好事,否则,至少还会有部分财政收入被浪费在这张报纸上。
但是,类似中华新闻报的,还有许多,他们的命运呢?
“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活该。”
毕竟,天下大势,顺昌逆亡。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