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由《中华新闻报》的倒闭想到的

由《中华新闻报》的倒闭想到的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16:06   浏览 N 次  

由《中华新闻报》的倒闭想到的 [ 李晶 ] 于2009-08-28 14:42:11 上帖 [ 发短信 ][ 表状 ] 标签: ion=forum" TARGET="_blank">中华新闻报 ion=forum" TARGET="_blank">日本软银 ion=forum" TARGET="_blank">校内网 ion=forum" TARGET="_blank">国有资产 ion=forum" TARGET="_blank">中国 ion=forum" TARGET="_blank">稀土资源 ion=forum" TARGET="_blank">铁矿石 ion=forum" TARGET="_blank">政府责任 ion=forum" TARGET="_blank">改革 ion=forum" TARGET="_blank">改制 ion=forum" TARGET="_blank">海外版 ion=forum" TARGET="_blank">债权 ion=forum" TARGET="_blank">债务 ion=forum" TARGET="_blank">清算 ion=forum" TARGET="_blank">停办

由《中华新闻报》停办清算想到的

今天的《中国新闻出版网/报》发布这样一条消息:《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

公告说:鉴于中华新闻报社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中华新闻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09〕319号文件批准,停办《中华新闻报》。

从即日起,成立清算小组,处理报社债权、债务清算及人员安置解散等善后工作,并办理报社注销登记手续。请债权、债务方及相关业务单位在公告发布后90天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债务,提供相应资料,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清算期间,报社不再从事清算以外的活动。

公告落款是“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小组”,日期是2009年8月27日。清算小组的组成没有说明。

我查了一下《中华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cjas.com.cn/,没有这个通告,网站好像仍然正常运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目前也没有这条消息。查询《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09〕319号文件》,也没有查到。现在时间是2008年8月28日下午,百度检索报道这件事的网络媒体,只有四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传媒学评论、山西出版传媒网。传统报纸我想今天只有《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了这条新闻。

我并非怀疑这件事情的真伪,而是在印象里,因为“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而停办的中央级媒体,这好像是第一家。

据《中华新闻报》官方网站介绍,《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报纸,中华新闻报的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由于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台、网络媒体、新闻传媒教育部门、新闻传媒研究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部门、广告中介单位、传播策划公司、新闻器材产销企业等,中华新闻报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中华新闻报》是不是“国有资产”范围?《中华新闻报》“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是否是“国有资产”流失?责任应由谁来承担?为什么会“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正式停办意味着什么?“中央级媒体”应该从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

按照“《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说法,《中华新闻报》应该属于“国有资产”,如果“中央级媒体”不属于“国有资产”,怎么能成为“中央级媒体”呢?

既然《中华新闻报》属于“国有资产”,其“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自然就有一个是否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鉴定”程序了。不知道其清算程序里有没有这条,因为没有查到《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09〕319号文件》。至于责任,当直接由其主办单位“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来承担。这个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中华新闻报》为什么会“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这个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信的信息和资料。如果我们查询网络,还能找到不少“《中华新闻报》寻求合作”消息,都是最近几年的,最新的则是今年七月“《中华新闻报》寻求合作”消息。虽然不是正式的“《中华新闻报》寻求合作公告”,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其经营出现不小的危机了。而在清算公告中,有这样一句,“清算期间,报社不再从事清算以外的活动。”也就是说,《中华新闻报》寻求合作可能是失败的,清算期间不再谈合作了。

《中华新闻报》正式停办意味着什么?“中央级媒体”应该从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

《中华新闻报》停办,意味着“中央级媒体”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财源滚滚”的招牌了,必须面对市场竞争和市场考验。当“中央级媒体”仍然沉溺于“财源滚滚”的幻想时,可能就离“裁员滚滚”不远了。

“中央级媒体”如何在“献身爆炸”和“随时清理现场”中做好“平衡”工作,并找到自己的“生存生态位”,是有关“中央级媒体”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今年5月8日,首个国家级版权交易系统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在北京正式开通,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也同步启动。今后版权人可通过该交易系统转让版权,通过融资平台寻找资金。交易系统开通首日,总额超过1亿元的30个项目挂牌交易,覆盖影视、音乐、动漫等版权项目。

我想,如果《国家级版权交易系统》如果范围再扩大一些,比如准许国家批准的经营困难媒体进入交易试点,在清算前或者清算过程中有一个“正式”挂牌“寻求合作”的程序或者过程,或许会挽救《中华新闻报》。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中华新闻报》创刊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开始。而《中华新闻报》正式停办,并非意味着信息爆炸时代的结束,只说明《中华新闻报》并没有能真正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媒体生存法则”,说明信息爆炸时代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华新闻报》停办是中国信息爆炸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标志,是中国甚至全球中文华文媒体进入残酷竞争新阶段的标志,也是中国乃至全球中文华文媒体进入春秋战国兼并重组阶段的标志,尽管《中华新闻报》清算公告中没有提到兼并重组。先不说《中华新闻报》的债权债务是多少,按照传统会计原则,《中华新闻报》的“商誉”或者“无形资产”是多少,也就是仍然还具有的“国有资产”是多少,相信清算工作到一定阶段,会给出一个结果的。

最后,我想说,信息爆炸时代进入一个新阶段,最大的标志是人们获取信息来源的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渠道多样化方式多样化。有人根据这个特点提出“全媒体”时代到来了,而我认为是:“全信息”时代到来了。

一个特定群体需要的特定信息,可能采用一种全新的渠道和方式满足,比如“校内网”。而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程的展开,那些依赖于政府信息公开传统方式的“中央级媒体”生存,当然处于危机之中,这是必然的。那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于媒体信息受众的全新的科学化划分,就成为“中央级媒体”市场准确定位的关键,而对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以及将产生的全新的信息交流渠道和生产流通方式,必须引起传统媒体足够重视,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未来市场所在,才是传统媒体改革发展的主战场。

让我们看一个在QQ群中公开传播的消息:

大家不要玩校内了,校内网以4亿元的价格被日本公司收购,校内官方已承认。并改名为:人人网。相当于买了1500万大学生的个人档案,日本现在获得220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大家可以在百度搜索日本软银。这件事情之后,校内网上已经有上万学生删除了信息。校内网上日本软银这四个字就成了违禁词汇不让发表,希望看到的相互转发一下。

天涯社区也有这样的帖子:『快乐校园』 [同窗好友]日本软银收购了校内,有点血性的快注销校内!!!!帖子说:我刚把校内注销了,我搞不懂千橡是缺钱花还是怎么着,竟卖给日本软银40%股权,软银成了第一大股东。校内所有大学生账户信息都落到日本鬼子手里,居心叵测,居心叵测。所以,有点血性的快注销校内!!!

在我们的《中华新闻报》倒闭的时候,日本软银收购了我国的《校内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悲哀。联想到多年前日本廉价购买我国稀土资源填海储备的传言,不久前得到我国官方媒体证实,我国特有的贵重稀土战略资源长期被以极低沙石价格出卖,而我国需求越来越大的铁矿石屡屡被国际卖家敲诈,按有关专家测算近些年来至少多付了7000多亿,7000多亿能收购多少海外资产?能扶植多少《校内网》?能解救多少《中华新闻报》?

网上流传“日本软银收购了校内,有点血性的快注销校内”,如果说是一种发自民间的责任感爱国意识的显现,那么上段几个案例的强烈的反差告诉我们,政府也是有责任的,而且应该负主要责任。

市场化改革改制是重要的,在信息爆炸时代中如何有效管理、监管、影响信息和监测预警也是重要的,但是履行好政府的责任履行好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更加重要,不应一味地推向市场不能一味地归结为经营责任,舆论媒体信息平台的“国有资产流失”,这种无形资产的流失,可能比有形资产流失更可怕,对于我们的未来影响更大。这就是我的结论。

作者:李晶 2008年8月28日

由《中华新闻报》的倒闭想到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177eb20100etz7.html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