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家庭教育周刊》点评(原创--连载)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6 06:25 浏览 N 次第1期――2010年9月20(总1330期A362)
一、题材问题
1.头版头条和相关言论占了2/3版,主要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展开报道。这个内容可以做,但作为头条消息,要有新闻价值取向。曹王小学虽然是嘉定的公办学校,但已成了事实上的公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这样的学校,外来务工家长在家委会中占了8成并不稀奇,也就是说并不具有典型代表性或新闻的引导价值。所以,这一消息不应放在头条。
2.头版言论《“每一个”中他们不应缺席》,意在配合头条。本报可以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服务,但主要读者却是沪籍家长和学生,所以头版这样构思、选材失却了“读者对象”意识,也浪费了版面。
二、标题问题
1.头版言论《“每一个”中他们不应缺席》的标题问题有三:一是指向不明,导致主题不够鲜明。“他们”是指代谁?原文是指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也包括相关的每一所学校。作为第三人称的“他们”显然不能指代学校。二是“缺席”意指“开会或上课时没有到”,带有明显的主动甚至主观故意色彩,这与文中的实际内容不相符合,属于用词不当。三是“中”字后面要么空一格,要么去“中”字加冒号,否则读起来十分别扭。
2.头版配图报道《校园安全防范 祖辈家长助阵》中,孩子的“家长”包括“祖辈”,何来“祖辈家长?存在明显的种属逻辑矛盾。
3.第2版“有问有答”栏目中的两个小标题,似乎不应使用陈述句。
4.第3版《点击“教育规划纲要”关键词》作为整版标题显然不妥,读者对版面内容不能一目了然;同时,“点击”某某“关键词”之类也不宜作为大标题使用(小标题或“相关链接”之类可以适当使用)。
5.第4版《学会融入之适应篇:走进新学校》一文中,标题读来让人纠结,可改为:
眉题:学会融入之一(篇)
主题:适应:走进新学校
通常情况下,除了眉、副题和副刊版的文章外,“之乎者也”不宜用于制作新闻主题。
三、图片问题
图片,是版面的重要窗口。但这一期报纸的头版、三版、四版、七版的图片均处理得过小,图片位置也很随意,使得上述几版的版面语言显得小气、凌乱。
第2期2010年9月27日(总1333期A363、364)
一、题材问题
1.一个琴童父亲陪读10年负债百万的故事,在上海乃至中国,属于极端性的个案――可以报道,但没有普遍的评判意义,所以篇幅不宜过长。然而,本期头版不惜以头条位置刊发了导读性报道,而且还以二三通版的形式进行了长篇报道。这种浪费版面资源的做法实在可叹。这一事实再次表明:采编管理层和相关版面编辑在新闻价值的取向上存在很大的偏差;这一偏差直接造成了报社经济成本(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较大损失,也忽视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向度。
2.美国西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7岁女孩茱莉·墨菲在没有卫生许可证的情况下设摊出售柠檬水而被当地卫生检查员驱逐出集市的故事发生在1个月前,而本期报纸头版却刊发了有关这一事件的“短评”《摆地摊与上培训班》。新闻评论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怎么能以1个月前的新闻事件来套用这一“短平快”的新闻样式?这一案例不仅是浪费版面的问题,还涉及新闻实务的基本常识问题。
3.“声音”栏目摘录了一些名人、“达人”的语录,其中,引用了“中国达人秀”选手刘伟的一段话后,编者又加上了“他还说过,‘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话。无论是从逻辑学还是从生活现实考察,这句话都具有异常极端的色彩。大千世界,平凡的人居多,精彩地活着的人也不多。仔细想想:如果孩子们觉得不能“精彩地活着”就“赶紧去死”,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错误导向!
二、标题问题
1.新闻评论、人物专访、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标题,都必须表达鲜明的立场、观点。但“短评”《摆地摊与上培训班》的标题让人不知所云,基本上类于副刊标题。无独有偶,6版“家庭直播”的标题《海蓝与月光》也存在类似的毛病。
2.3版专栏“有问有答”中两个小标题与上一期报纸同一专栏的标题存在同样的问题。
3.3版“记者手记”《让父亲教育回归家庭》这一标题中,用“父亲教育”表述“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存在歧义,不看文章内容极易误解为“对父亲的教育”或“父亲所受的教育”等,改为《家庭教育需要父亲》或许会好些。
4.5版标题《学会融入之接纳篇:理解新同学》与上一期报纸同一版面的标题存在同样的问题。
5.8版的标题《世博园里的低碳绿色》一题中,就环保层面而言,“低碳”与“绿色”涵义相同。两词叠床架屋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阅读全文,作者并不是在单一的色彩――“绿色”上做文章,而是从“零排放”、“沙漠中的绿洲”“地球缺什么”等方面宣传低碳环保理念。
三、导读差错
头版导读文章《国庆长假巧安排》中,将15版“服务庭园”错成“服务庭院”。
第3期2010年10月11日(总1339期A365)
一、题材处理
1.头版头条《高中生难容弟弟导致分家》题材不错,也有时效性,并且配发了“相关链接”。其中,专家严文华的观点也比较切实。但报道中“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生‘二胎’逐渐增多”这句话很容易产生导向偏差。
根据2004年4月15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上海市再生育子女
办理规定》,本市独生子女家庭能否生“二胎”都有严格规定(参见附件)。
所以,编辑在处理此类题材时应有较强的政策意识。其实,只要加上“根据《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之类限定语,就可避免读者产生独生子女家庭可以生“二胎”的阅读误解。
2.头版导读文章《怀念父亲丰子恺》交代了新闻由头,第5版的相关人物专访介绍了丰子恺热爱孩子、以身作则、教子有方的故事,值得一读。但在标题处理上却弱化了题材本身值得借鉴的导向价值,强化了个人“怀念”的概念――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标题制作的问题,实际上涉及新闻价值的把握问题。
此外,丰子恺故居不止一处,浙江石门镇的叫“缘缘堂”,本市陕西南路39弄93号的叫“日月楼”。但导读文章在“丰子恺故居”的文字后并未突出这一新闻要素,只是在下文介绍“丰子恺幼女丰一吟时常在日月楼向游客讲述父亲的故事”时,才勉强使人将未加引号的“日月楼”与丰子恺故居联系起来。同时,“幼女”也用得不伦不类,“幼”指“未长大”或“小孩儿”,丰一吟现为老人,似用“小女儿”比较合适。
3.2版头条《不当劝导反将孩子推向网络》一文,是一篇颇有价值的报道,可惜标题制作毁掉了应有的价值。一是“不当”二字当头,“绝对”否定了家长的“劝导”教育。细看报道内容,家长的“好言相劝”不乏合理成分。更为遗憾的是,同一篇报道中的另一案例是家长科学引导,使孩子摆脱了网络困扰。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倡导的价值理念,所以完全可以从正面做题(如“家长科学引导 孩子摆脱网络”之类),充分突出报道宗旨。
二、标题处理
1.头版头条《高中生难容弟弟导致分家》的三行题中,副题的内涵价值显然比眉题重要,结果,眉题反而以加粗字体做得比副题突出。主题中的“分家”一词也用得不够贴切,容易使人理解为“原来在一起生活的亲属把共有的家产分了,各自成家过活”。实际上报道中只是指为避免矛盾,一个家庭分成两处居住。如果将“家”加上引号,就可避免产生歧义。
2.头版导读文章《怀念父亲丰子恺》的标题制作,似应围绕“丰子恺热爱孩子、以身作则、教子有方”等方面做足价值内涵,立足“怀念”比较可惜。
3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