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中国的医生说怎么生存的

中国的医生说怎么生存的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6 08:46   浏览 N 次  
医生,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受尊重的职业,但在中国不是,在中国,医生是一个广受抨击的职业,奚落、谩骂、暴力相向甚至杀害医生,成为世界一个笑柄。是不是中国的医生在全世界属于品质特别恶劣呢?原苏州市卫生局局长府采芹女士前(或去)年在江苏省两会上曾经发过言,她的话扬子晚报曾作过报道。她说去瑞士考察,发现那里的医生,每天只看一两个病人,而报酬远远高于中国医生。

而中国(我这里的中国只说苏州)医生要看多少病人呢?各医院情况不一样,社区诊所的医生和苏大附一院的医生,肯定工作量是不一样的。有一次我陪人去苏大附一院看呼吸科,是一位主任医师,女教授,上午她的专家号挂了60个号,她看病,2名学生(硕士研究生)在对面听她口述抄方,到了下午一点还没有吃饭,看她话都讲不动的样子,所有待诊的病人都在同情医生的辛劳,在骂人,骂谁呢?肯定不是骂医生、也不是骂医院。

而因为某种原因,我最近和苏大脑外科接触较多,近距离观察了这个科室多天,发现脑外科简直忙得不得了,医生走路都是很快,普遍呈疲劳状,护士晚上基本脚步没有停过,总是在忙碌。如果这个医生安排手术,一天一般是安排三台,医生下来时都累得不行,天已黑了,还在手术后的病房里到床头来看病人,这时他还没有吃晚饭。看他讲不动话的样子,病人家属有好多话要问,但也不好意思问了,只是连声感谢,目送医生离去,为的是让他赶快去喝口热汤——问题是,哪儿有热汤可喝呢?据手术室人介绍,医生中午在手术室都是只吃份盒饭。

谁让脑外科医生这么辛劳的呢?是因为这种能在显微镜下开脑子的医生,在苏州不多,大量的病人集中到这里来了。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导致医务人员工作量劳逸不均,但是收入又是不高,在国外,开一个脑部肿瘤,医院要收多少钱?而在中国,二至三个手术医生,不算麻醉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护工和硬件损耗,定下的收费标准只有一两万块钱。其实将挂号费人为定得比小男孩剃一次头还低,挂号费背后折射出的就是生命的价格!还是一位在医院做护工的泰州人说得透彻:其实钱是药商拿去了,像特罗凯,五百元一粒,是直接去药商那里买的,药商不肯放医院里。我有朋友用的齐鲁药业的一种神经损伤后的药,也是只有药商那里有,一天用5支,140元一支,全自费。

但是,从来没有人批评药厂、批评药商,只是一味谩骂医生为快事。像苏大附一院,基本没有拨款,医院生存、发展包括给退休医生发退休工资和看病,全靠自己。去年医院有几十万元抢救、治疗后收不到钱的欠账,市卫生局补帖了一部分,另外的只好自己消化了。而医院这几年的发展,添置设备、建造大楼、引进人才,基本上是医院自己筹钱,说白了,就是医务人员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但全成了国有资产、百分百的公立医院资产。医生从来没有产权明晰的概念,这无关紧要,但是还要无端攻击医生、护士甚至普通扫地、烧饭的勤工人员,除了丧心病狂的疯子,还是什么动机呢?

医院不是真空场所,连寺庙、修道院、坐主席台上电视的人也有丑闻传出呢!医生不好的,当然可以批评,丑恶当然可以揭露,但一要言之有据,二要就事论事不株连无辜,全盘否定、用语恶毒,我认为要么是别有用心,是想让这个社会戾气更充沛一些,要么是为了拉人气,但如果真是用这种手法拉人气那是多么不道德啊!

日前我看见一位住院的病人,脊髓里面生了个肿瘤,尚小,没有症状,手术以后,肿瘤拿出来了,但因剖开脊髓取肿瘤,术后病人一条腿的功能受到影响。医生对病人说,现在行医环境不好,像你这样的肿瘤,我们一般不主动开的。是和你们家属老朋友了,才开的。

后来我去请教其他医生,一位医生解读了他的话,原来,一般是等到有症状,比如肿瘤长大了,人瘫了,痛了,全家很急,病人求治的心情迫切,医生才开刀取出肿瘤,病人同样一条腿功能受影响,但会很感谢。我问,那失去最佳手术时机,肿瘤无法取干净,以后复发怎么办呢?这位医生朋友说,病人理解、支持、信任医生,这是医生治疗的基本条件。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个肿瘤,因没有症状,需病人求治,医生才治,但不会积极去建议(或者说要求病人)开刀。至于肿瘤到了很大、有转移、切除不净,那就不是医生的事了。听了他的话,我忍不住悚然而惊。病人和医生处于知识不对等的地位,在今天,搞得医生只会告诉病情,但是到底是采取积极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两种方案选什么方案,医生就不作决定了。假如是一个普通市民或农民,他们又能作出什么正确的决定呢?但没有一个人会冒无谓的风险去工作吧?

我多次说过,社会要树求医观念(这观念以前是有的),上医院不要将自己当作去吃面吃馄饨逛园林泡温泉澡去商场购物的消费者,看自己如上帝,将医生看作应该是匍匐在上帝(病人)脚下的奴仆,这是一种扭曲的看病心态。看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和生命都是无价的,去医院看病不要将自己当成大爷、老爷,要很真诚、很诚恳地求医,才能得到医生尽心的医治甚至甘冒风险的救治。现在是坐出租车、去银行、去菜馆、去买杯奶茶还有个好心态,但去了医院却横下了心在找岔,我想,这样的心态成为社会的主流,最终吃亏的,还是病人自己。
原文转自《苏州论坛》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