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化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6 10:53 浏览 N 次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人。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然而,事实上,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的时间还要早些,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可能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因此,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当然,喝茶之际谈天说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饮茶之际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чёрный чай”,直译为"黑茶"。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Спасибо за чай-сахар(直译谢谢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勺搅拌后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人还喜欢喝一种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 чай с мёдом。在俄国的乡村,人们喜欢把茶水倒进小茶碟,而不是倒人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托着茶碟,用茶勺送进嘴里一口蜜后含着,接着将嘴贴着茶碟边,带着响声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脸被茶的热气烘得红扑扑的,透着无比的幸福与满足。这种喝茶的方式俄语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时代替蜜的是自制果酱,喝法与伴蜜茶一样。在18、19世纪的俄国乡村这是人们比较推崇的一种饮茶方式。
俄罗斯人重视饮茶,也就常常赋予饮茶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俄语里的“茶”(чай)一词有了更多的意义。俄罗斯人中常以пригласить (звать) на чай (на чашку чая)(请来喝杯茶)向友人发出作客的邀请,同时也是向对方表示友好诚意的一种最佳方式。另外,旧时俄国人有喝茶给小费的习惯,俄语里称之为“давать на чай”,后来俄语这一表达方式转义表示指在任何场合的“付小费”。
中国的茶文化讲究茶具。谈到俄罗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罗斯茶炊(самовар)。俄国有“Какой же чай без самовара”(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在民间,人们还把“самовар”(音译“萨马瓦尔”)亲切地称作“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Самовар”(伊万·伊万诺维奇·萨马瓦尔),或是“Золотой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金子般的伊万·伊万诺维奇),以表示对茶炊的钟爱和尊崇。在古代俄罗斯,从皇室贵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时常常也是人们外出旅行郊游携带之物。俄罗斯人喜爱摆上茶炊喝茶,这样的场合很多:当亲人朋友欢聚一堂时,当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访时;清晨早餐时,傍晚蒸浴后;炎炎夏日农忙季节的田头,大雪纷飞人马攒动的驿站;在幸福快乐欲与人分享时,在失落悲伤需要慰藉时;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庆的佳节……在不少俄国人家中有两个茶炊,一个在平常日子里用,另一个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启用。后者一般放在客厅一角处专门用来搁置茶炊的小桌上,还有些人家专门辟出一间“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属。茶炊通常为铜制的,为了保持铜制品的光泽,在用完后主人会给茶炊罩上专门用丝绒布缝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罗斯茶炊出现于18世纪,是随着茶落户俄罗斯并逐渐盛行而出现的。茶炊的制作与金属的打造工艺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何时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无从查考,但据记载,早在1730年在乌拉尔地区出产的铜制器皿中就有外形类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壶。直到18世纪中下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茶炊。在当时,有两种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壶型茶炊和炉灶型茶炊。茶壶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于煮茶,也经常被卖热蜜水的小商贩用来装热蜜水,以便于走街串巷叫卖且能保温。原理在于茶炊中部竖一空心直筒,盛热木炭,茶水或蜜水则环绕在直筒周围,从而达到保温的功效。炉灶型茶炊的内部除了竖直筒外还被隔成几个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广泛:烧水煮茶可同时进行。这种“微型厨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且深受旅游、旅行者青睐。无论在森林还是草场,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就地摆上炉灶型茶炊,做一顿野外午餐并享受午后茶饮的惬意。到19世纪中期,茶炊基本定型为三种:茶壶型(或也称咖啡壶型)茶炊、炉灶型茶炊,烧水型茶炊(只用来烧开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也多样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规则形
状的茶炊。
谈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产地。19世纪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年产量约3000个。到19世纪20年代,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市则一跃成为生产茶炊的基地,仅在图拉及图拉州就有几百家加工铜制品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和茶壶。到1912、1913年,俄罗斯的茶炊生产达到了顶峰阶段,当时图拉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可见茶炊市场的需求量之大。
俄罗斯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里也多有对俄罗斯茶炊的描述。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
涅金》有这样的诗句:
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
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
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
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
这时已经从奥尔加的手下
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
浓酽的茶叶在不停地流淌
诗人笔下的茶炊既烘托出时空的意境,又体现着俄罗斯茶文化所特有的氛围。
俄罗斯著名的画家巴·库斯托季耶夫以饮茶为题材作有油画《商妇品茗》,画面左侧靠边就是一把高高立在餐桌上的铜制茶炊。通过人的视觉,传递俄罗斯茶文化的信息。(见插图)。
在现代俄罗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只是人们更习惯于使用电茶炊。电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没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没有其它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变得单一烧开水。人们用瓷茶壶泡茶叶,茶叶量根据喝茶人数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一5分钟之后,给每人杯中倒入适量泡好的浓茶叶,再从茶炊里接煮开的水入杯。在现代俄罗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趋势是,用茶壶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时候只起装饰品、工艺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节日,现代俄罗斯人一定会把茶炊摆上餐桌,家人、亲朋好友则围坐在茶炊旁饮茶,只有这样,节日的气氛、人间的亲情才得以尽情喧染。而传统意义上的пить чай за самоваром(围着茶炊饮茶)在俄罗斯乡村的木屋里一直流传至今。
俄罗斯民族风俗
传统婚俗:古罗斯和封建时代,俄罗斯人的婚姻严格受社会等级门第的限制,主张门当户对,贵族不与平民、农奴通婚。男女婚姻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没有婚姻自由。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后,婚姻自主的风气逐渐流传,但传统的婚俗影响仍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农村。
古老的俄罗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结婚仪式十分复杂隆重,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说媒。十月革命前,每个村庄和城镇都有职业媒婆,以说媒为生,多是能说会道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对周围各家未婚男女的情况及其家庭财产情况了如指掌,专为男方出主意,举荐未婚妻,并受男方的委托,到女方家庭去提亲。媒婆去的时间一般是逢单的日子(决不能在每月13号或星期三)的晚上。媒人进房后不能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目的,而是称自己是猎人、朝圣者或商人等等,过一会才花言巧语地说明来意:"你家有个小鸽,我家有只小鹰,你家有只小貂,我家有个猎人,你家有个姑娘,我家有个小伙,咱们来结个亲。姑娘是支花,为何耽误在家。"一番说服后,若女方父母同意考虑这门亲事,他们便与媒人绕桌三圈,然后商定相亲日期。相亲之日,未婚夫与父母、媒人来到女方中,与女方见面。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后,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带来的面包切成相等的两块或四块与男方家人吃掉。随后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边喝酒一边商谈双方各自应该付的聘礼和嫁妆及婚期等问题。俄罗斯人很看重聘礼,也看重嫁妆。聘礼少或者嫁妆不够就难以缔结良缘。
接下来就是订婚。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择日再次来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并接过男方父母献上的面包和盐。双手接过后要吻一下面包,表示感谢,然后把它放在摆满佳肴的宴席上。双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妇,未婚夫妇交换礼物。一般未婚夫送给心上人订婚戒指或珠宝首饰,有的还在礼盒里装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权利。未婚妻回赠情郎的则是她亲手绣制的围巾、手套等女红。仪式之后,宴会开始,未婚妻给客人们敬酒并回赠每人一块丝绸手帕。
婚礼前夕或当天早晨,待嫁的准新娘把闺中好友请来举行"哭嫁"仪式,向少女时代告别。她解开发辫,把发带分赠给女友,跟她们一起唱有关出嫁后悲惨命运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描写新娘婚后的不幸生活: 啊呀,水是那么凉,又是那么黄/ 他们打发我这姑娘去挑水/ 我光着两只脚,没有鞋穿/ 我赤身露体,没有衣衫……。
接着是洗澡和与家神告别。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都要进行沐浴净身,在传统的浴室里洗个蒸汽浴。结婚时新婚夫妇还要交换桦树枝制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送嫁妆。送嫁妆的车队通常由五辆马车组成,第一辆上装着神像和茶炊,载着一个捧着茶叶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辆坐着新娘的教母,捧着瓷器和银盐碟;第三辆马车上放着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头各2对,床单床罩各6条,床帏2条,鹅毛褥子1个,还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辆载家具地毯;第五辆上坐着新娘的姨母和抱着一只母火鸡的媒人。新娘家如果富裕,嫁妆多,车队就更长。
高潮是结婚的日子。当天早晨,新娘换上白纱做的结婚礼服,梳上已婚妇女的发型,戴上基奇加帽(已婚妇女才戴的帽子),坐在神像下等待迎亲车队。这时,新郎、伴郎、媒人及亲朋好友分坐四辆马车而来,马车都用彩带、鲜花、树枝装饰得格外华丽。迎亲队伍要经过一番周折(用钱买路、寻新娘等)和逗趣哄闹之后方能进入新娘房内。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后把一条手帕塞到新郎手里,把他领到新娘跟前,让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后,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后,新娘与伴娘及女方媒人随迎亲队伍去教堂。动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属照例要痛哭一场,这时为整个婚礼的转折点。按照风俗,新娘离家后不应再哭泣。
宗教结婚仪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给新婚夫妇戴上婚冠,询问双方是否愿意与对方结合,为新人祈福。然后,新郎新娘交换结婚戒指。按照习俗,只有在教堂举行过婚礼仪式、接受过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
教堂婚礼后,新婚夫妇到新郎家。宾客们在门前用面包和盐迎接新人,往他们身上撒麦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后生活富裕、幸福。随后,盛大的婚宴开始了。婚宴上除了各种美味佳肴以外,特制的大圆面包是必备食品。上面饰有太阳、月亮、星星、鸽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随,相亲相爱。按照传统习俗,婚宴中有一位扮作农家厨娘的妇女端上一瓦罐麦粥,请新人将粥喝尽,并且口中念念有词:"要是树林里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儿子,要是草地上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闺女"。席间,宾客频频举杯向新人祝福,并高喊"苦哇,苦哇",让新人接吻。在这喜庆的宴会上,坐在最显著位置的新人却不能走动,也不能随意吃喝。
狂欢至深夜,新人入洞房。洞房的墙角或床上一定悬挂着箭,箭象征爱情。在俄罗斯的传说中,婚姻是由铁匠锤定的,而铁匠和箭都代表雷神。有雷才能下雨,有雨才能丰收,因而箭也象征多子多福。箭还象征威力,守护新人的幸福。洞房花烛夜,新娘必须为新郎脱鞋,以示顺从。
婚礼的最后一步是回娘家。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中去。岳母请女婿吃的头道菜是煎蛋,吃后女婿要把一枚硬币投入盛着葡萄酒的高脚杯里,并递给岳母,表示承认新娘的贞洁。
这是传统的结婚礼仪,礼节繁琐,以前通常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苏维埃时候婚俗:十月革命后,城市居民的订婚仪式很简单。通常是由女方在家中设茶点款待客人,时间一般选在婚前三个月内的某一天。这天未婚夫妇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首先由女方父亲宣布为女儿订婚,然后未婚夫向未婚妻赠送订婚戒指。未来的女主人给客人们斟上香茶,端出覆盆子果酱,请客人们品尝自己亲手烤制的甜点。而客人们照例一边品尝,一边对未婚妻的手艺给予评价。
城市里婚礼也很简单:未婚夫妇先到市、区的民政机关登记,然后在亲友的陪同下分乘两辆汽车来到专为新婚夫妇举行婚礼而设的"幸福宫"。,新郎携新娘在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中走进大厅。新郎一般身着深色礼服,白色衬衫,站在新娘的右侧。新娘则一般穿白色婚纱,头带花环,手持花束。传统的花环由香橙花编成,或为蓓蕾,或半开。花束通常用玫瑰、郁金香、康乃馨和牡丹编成,或是白色,或是玫瑰色。白色象征纯洁、温柔;玫瑰色象征青春。
婚礼主持人先询问未婚夫妇是否自愿结合,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请新郎新娘和证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接着新人交换戒指,接受双方父母的祝福。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会去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如初次见面的地方、经常同游的地方,或者去烈士墓、纪念碑等地方献花,或在结婚林中植树。然后再回家或到餐厅举行婚宴和晚会与来宾欢庆。整个过程一般一天就结束了。农村婚礼保留了较多的传统礼节形式。
当代东正教婚礼:苏联解体后,宗教的地位在俄国逐渐上升,教堂婚礼也增多了。正教会禁止与不同信仰的人结婚,因此来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必须是经洗礼入教者,而且必须持有公民证和在官方民政部门办理的结婚证件。
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须斋戒7-10天。新娘须穿着白色婚纱,也可着兰色、玫瑰红或淡褐黄色婚纱,但忌穿紫色或深色服装。头上要有帽、盖头等物。新郎穿深色西装,不能戴帽。
新郎新娘由男女傧相陪同走进教堂。进入教堂后,新郎立于右侧,新娘立于左侧。神父问明他们确实同意结合之后,向新郎新娘各祝福三次,祈祷上帝赐福,把点燃的蜡烛递到他们手中,把置于圣坛上的戒指戴在他们手上,之后新人相互三次交换戒指,各喝三小口红酒。然后新人亲吻耶酥和圣母像,接受在场者的祝福。仪式结束后,新人男右女左携手走出教堂。
按照东正教的习俗,在斋戒期间、某些宗教节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举行婚礼。
左右方位观: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右吉左凶的观念。受这些文化的影响,俄罗斯民族中形成了右为尊、为贵、为吉,左为卑、为贱、为凶这一观念,并将右与男、左与女联系起来。在俄语中,"右"这个词同时又是"正确的,正义的"意思;而"左"则有"反面的"意思。心情不好可能是起床时左脚先着地的原因;穿衣时,俄罗斯人必定先穿右袖,先穿左袖是不吉利的;右颊长痣是吉痣,左颊长痣是凶痣。俄罗斯人至今还有向左肩后吐三次唾沫消灾的习俗。
吉凶观念:征兆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遗留下来的,世界上各民族都有,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
在俄罗斯下列现象被视为吉兆:小孩出生时被羊膜包着全身,预兆终生幸福;儿子像母亲,女儿像父亲,也预兆孩子会终生幸福;两人交谈时,突然同时说出一个词,预兆未来两人的某一个愿望定能实现;坐在两个同名的人之间时,心中想一个愿望,此愿望定能实现;乔迁时先放一只猫进屋,日后生活必定顺意;在俄式澡堂洗澡时,用白桦枝条抽打上身,身体会健康;姑娘试穿新衣时被针刺,预示她穿这件衣服时定会有人,特别是小伙子的喜欢;蜘蛛落到人手上,预示此人将收到信或好消息;杯中茶叶垂直浮在水中,预示喝茶的人将会获得好消息。
下列征兆被视为凶兆:用毒眼看人,对方不吉;乌鸦在屋顶叫,预示死亡;途中遇到猫(尤其是黑猫),或看到兔子穿过道路,或遇到提空桶的人,预示此行不吉;出门时,忘记带某种物品而又回家取,不吉。避凶的办法是返回后照照镜子;看到衣着与自己完全相同的人,不吉;盐倒洒出来,不吉,预示会与人吵架;杯中茶水突然泼掉,不吉,预示有突发事件。
禁 忌:俄罗斯传统习俗中还有一些禁忌,如:不能送他人尖利的东西,如刀、别针等物,如一定要送,则应讨回一枚硬币,或用要送的尖东西扎对方一下;不能送别人手帕,因为送手帕预示着分离;两个用同一手帕擦汗,预示终会分离;忌在家里和公共场所吹口哨,口哨声会招鬼魂;忌让姑娘对着桌角坐,坐在这地方预示姑娘三年嫁不出去。俄罗斯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寿筵和其它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庆贺。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运气,尤其相信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体,认为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要用左手抽考签等等。
风俗: 俄罗斯人交际时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你”:1、对16岁以下的儿童;2、近亲之间与同事之间(年轻人之间;3、年轻人对年轻人。对老年人、陌生人(儿童除外)和领导人则称“您”。对儿童可直呼其名,而对老年人、陌生人和领导人则应呼其名字加父称。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一般在商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官方机构中人们习惯相互称“先生”;以前在苏联时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现在仍然在国营企业、军队、公安部门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比如:火车站、商店等。在公开发言时,一般在发言人的姓后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应职称“教授”、“工程师”等,比如:“现在请扎罗夫教授讲话”。在写公函时,一般写收件人名字加父称;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应加上“先生”或其相应职称。大部分俄罗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时间才去餐馆。遇有喜庆或举办婚礼时,俄罗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馆举行,由邀请人付费。朋友聚会一般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客人通常都带给主人小礼品(蛋糕、酒)和鲜花。
民风民俗:“面包和盐” 铺着绣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和面包上面放一小纸包盐。捧出“面包和盐”来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亲吻 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俄罗斯人以面包为主食,肉.鱼.禽.蛋和蔬菜为副食,但喜食牛.羊肉,不大爱吃猪肉。喜欢焖.煮.烩的菜,炸、烤也可。喜欢酸、甜、咸和微辣食品。
喝啤酒用以佐餐,爱饮烈性酒,特别是伏特加,酒量一般都很大。对中国烈性酒也有兴趣,不爱喝葡萄酒。
俄罗斯人的午餐、晚餐不可无汤,且汤汗一般要浓。另外,午餐、晚餐都少不了冷盘。凉菜小吃中,俄罗斯人喜爱吃生西红柿、生洋葱、酸黄瓜、酸白菜等。 吃的规矩
在服务性场所,一般给小费,也叫茶钱。付帐的时候酌情多付一点儿,然后说"不用找",就行了。
应邀做客时,进屋应先脱衣帽,向主人及其他人间好。在主人家里,应先向女主人鞠躬问好,然后坐在主人让给的位置上。
吃西餐时,应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面包通常用手拿。饮酒时用右手拿杯;嚼东西时应把嘴闭上,不能嚼出声来。吃水果一般削皮。在宴会上须"绅士"一些,照顾好身旁的妇女。
卫生习惯
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不许随地吐痰。在街上,即使你离人群很远吸烟,也会有人走过来"关照你"。俄罗斯人这方面公德意识很强。
俄罗斯人有"泡澡堂"的习惯。他们的澡堂很独特一蒸汽澡堂。澡堂里有炉子、上面放有烧热的石头,把水泼到石头上,立即出现蒸气,然后用白桦树条编成的"小扫帚"拍打身子。
打招呼
俄罗斯人对称呼相当有讲究。在大街、商店、公共汽车等场所,你可称对方"您"或"同志"。如果进一步交谈,你可以按对方性别、年龄,分别称先生、小姐、女士、朋友、小伙子。
假如你与俄罗斯人在一个较正式的场合互相认识和交谈,应该努力记住对方的全名,既要称呼他的名字还要加上
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气。而且千万要记住:称"您"不能称"你"。
交际禁忌
让烟时,一般要递上烟盒让其自取,不能只合一支。特别应注意不要用一根火柴替三个人点烟。男人吸烟时,应先问问身边的妇女介不介意。出门进门,男子应帮助同行妇女穿大衣、开门。
谈话时应看着对方,不插话,以示尊敬。上厕所的代语是"对不起,请等一下",或说"对不起,我去打个电话,请等一等"。握手时要摘下手套,不能摇对方的手。如果关系一般,轻轻地握;关系很好时可以用力。对年长者的妇女,不应先伸手;对初次见面的妇女,可先鞠躬。假如你是女子,切忌用裙子当扇子扇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对他人不得用手指指点点,交谈时不要大声嚷嚷。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要么不说话,要么低声交谈,很文明。
俄罗斯社会风尚之女士优先(远东经贸导报
俄罗斯人一向把尊重妇女当作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修养好的标志。虽然"女土优先"并不挂在口上,但男士们却很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文明,在妇女面前,他们不仅注意仪表,而且还谈吐文雅、礼貌谦恭。
俄罗斯人尊重妇女反映在日常琐事的一举一动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社会所特有的公德和风尚,这种风尚几乎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共场所的出入口常常见到男人们主动为妇女拉门,公共汽车上为妇女让座位,街道拥挤的路边让妇女先行等等,体现出整个社会对妇女的关心、爱护和体贴。
俄罗斯妇女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享有不少的好处,进而也形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习惯,如习惯了坐小汽车不自己开门,习惯了出门时别人给披上外衣,习惯了下公交车有人搀扶,总之,习惯了一切文明礼貌性的服务。就连七八岁的小男孩都不乏绅士举动,每当公共汽车停站时,他们会首先跳下车,然后转身递去一只手给自己的母亲或长辈,帮助她们下车,全然一副大男子的风度。
如果说平时这些点滴行动还不足以体现出社会对妇女的关爱的话,那么,俄罗斯妇女在外旅行时受到的周到服务则更为明显。坐飞机、乘火车途中,女性有时要手提沉重的行李,行走困难,这时,素不相识的人会走过来,热情地伸出双手为她帮忙。帮助妇女在俄罗斯似乎已成为极其自然而普通的事情。同宿一个包厢的男女旅客彼此非常照顾,列车起动后,男旅客自动离位,腾出地方和时间给女旅客,这时妇女们便能更换旅行时所穿的舒适的衣服。夜晚入睡前,男人们也让出包厢,等妇女合衣而卧后自己才归来。这些过程大家不用任何语言,仿佛成为一种惯例。
俄罗斯有不少吸烟者,当妇女在场时,他们吸烟首先要征得她们同意,获得同意后,才抽烟。当然,也有对妇女视而不见在公共场合"喷云吐雾"的人,对这种旁若无人的不自觉表现,妇女们,则敢于提出抗议,直至其收敛自己的行为。事情虽小,但尊重妇女的确成为俄罗斯男人一种优雅的风范。
尊重妇女不是一朝一夕人们心血来潮的表现,它是俄罗斯民族长期形成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的课本中,有专门讲如何尊重妇女的课文供学生阅读。从小的正规教育、家长的正面传授以及社会的耳濡目染,培养了俄罗斯人文明、礼貌、懂得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
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
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
让一切喧嚣走远
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
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
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
有一群向西归鸟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
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
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
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
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
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
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
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
有一群向西归鸟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
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
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
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
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人。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然而,事实上,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的时间还要早些,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可能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因此,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当然,喝茶之际谈天说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饮茶之际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чёрный чай”,直译为"黑茶"。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Спасибо за чай-сахар(直译谢谢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勺搅拌后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人还喜欢喝一种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 чай с мёдом。在俄国的乡村,人们喜欢把茶水倒进小茶碟,而不是倒人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托着茶碟,用茶勺送进嘴里一口蜜后含着,接着将嘴贴着茶碟边,带着响声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脸被茶的热气烘得红扑扑的,透着无比的幸福与满足。这种喝茶的方式俄语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时代替蜜的是自制果酱,喝法与伴蜜茶一样。在18、19世纪的俄国乡村这是人们比较推崇的一种饮茶方式。
俄罗斯人重视饮茶,也就常常赋予饮茶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俄语里的“茶”(чай)一词有了更多的意义。俄罗斯人中常以пригласить (звать) на чай (на чашку чая)(请来喝杯茶)向友人发出作客的邀请,同时也是向对方表示友好诚意的一种最佳方式。另外,旧时俄国人有喝茶给小费的习惯,俄语里称之为“давать на чай”,后来俄语这一表达方式转义表示指在任何场合的“付小费”。
中国的茶文化讲究茶具。谈到俄罗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罗斯茶炊(самовар)。俄国有“Какой же чай без самовара”(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在民间,人们还把“самовар”(音译“萨马瓦尔”)亲切地称作“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Самовар”(伊万·伊万诺维奇·萨马瓦尔),或是“Золотой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金子般的伊万·伊万诺维奇),以表示对茶炊的钟爱和尊崇。在古代俄罗斯,从皇室贵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时常常也是人们外出旅行郊游携带之物。俄罗斯人喜爱摆上茶炊喝茶,这样的场合很多:当亲人朋友欢聚一堂时,当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访时;清晨早餐时,傍晚蒸浴后;炎炎夏日农忙季节的田头,大雪纷飞人马攒动的驿站;在幸福快乐欲与人分享时,在失落悲伤需要慰藉时;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庆的佳节……在不少俄国人家中有两个茶炊,一个在平常日子里用,另一个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启用。后者一般放在客厅一角处专门用来搁置茶炊的小桌上,还有些人家专门辟出一间“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属。茶炊通常为铜制的,为了保持铜制品的光泽,在用完后主人会给茶炊罩上专门用丝绒布缝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罗斯茶炊出现于18世纪,是随着茶落户俄罗斯并逐渐盛行而出现的。茶炊的制作与金属的打造工艺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何时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无从查考,但据记载,早在1730年在乌拉尔地区出产的铜制器皿中就有外形类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壶。直到18世纪中下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茶炊。在当时,有两种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壶型茶炊和炉灶型茶炊。茶壶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于煮茶,也经常被卖热蜜水的小商贩用来装热蜜水,以便于走街串巷叫卖且能保温。原理在于茶炊中部竖一空心直筒,盛热木炭,茶水或蜜水则环绕在直筒周围,从而达到保温的功效。炉灶型茶炊的内部除了竖直筒外还被隔成几个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广泛:烧水煮茶可同时进行。这种“微型厨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且深受旅游、旅行者青睐。无论在森林还是草场,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就地摆上炉灶型茶炊,做一顿野外午餐并享受午后茶饮的惬意。到19世纪中期,茶炊基本定型为三种:茶壶型(或也称咖啡壶型)茶炊、炉灶型茶炊,烧水型茶炊(只用来烧开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也多样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规则形
状的茶炊。
谈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产地。19世纪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年产量约3000个。到19世纪20年代,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市则一跃成为生产茶炊的基地,仅在图拉及图拉州就有几百家加工铜制品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和茶壶。到1912、1913年,俄罗斯的茶炊生产达到了顶峰阶段,当时图拉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可见茶炊市场的需求量之大。
俄罗斯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里也多有对俄罗斯茶炊的描述。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
涅金》有这样的诗句:
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
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
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
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
这时已经从奥尔加的手下
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
浓酽的茶叶在不停地流淌
诗人笔下的茶炊既烘托出时空的意境,又体现着俄罗斯茶文化所特有的氛围。
俄罗斯著名的画家巴·库斯托季耶夫以饮茶为题材作有油画《商妇品茗》,画面左侧靠边就是一把高高立在餐桌上的铜制茶炊。通过人的视觉,传递俄罗斯茶文化的信息。(见插图)。
在现代俄罗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只是人们更习惯于使用电茶炊。电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没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没有其它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变得单一烧开水。人们用瓷茶壶泡茶叶,茶叶量根据喝茶人数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一5分钟之后,给每人杯中倒入适量泡好的浓茶叶,再从茶炊里接煮开的水入杯。在现代俄罗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趋势是,用茶壶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时候只起装饰品、工艺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节日,现代俄罗斯人一定会把茶炊摆上餐桌,家人、亲朋好友则围坐在茶炊旁饮茶,只有这样,节日的气氛、人间的亲情才得以尽情喧染。而传统意义上的пить чай за самоваром(围着茶炊饮茶)在俄罗斯乡村的木屋里一直流传至今。
俄罗斯民族风俗
传统婚俗:古罗斯和封建时代,俄罗斯人的婚姻严格受社会等级门第的限制,主张门当户对,贵族不与平民、农奴通婚。男女婚姻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没有婚姻自由。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后,婚姻自主的风气逐渐流传,但传统的婚俗影响仍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农村。
古老的俄罗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结婚仪式十分复杂隆重,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说媒。十月革命前,每个村庄和城镇都有职业媒婆,以说媒为生,多是能说会道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对周围各家未婚男女的情况及其家庭财产情况了如指掌,专为男方出主意,举荐未婚妻,并受男方的委托,到女方家庭去提亲。媒婆去的时间一般是逢单的日子(决不能在每月13号或星期三)的晚上。媒人进房后不能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目的,而是称自己是猎人、朝圣者或商人等等,过一会才花言巧语地说明来意:"你家有个小鸽,我家有只小鹰,你家有只小貂,我家有个猎人,你家有个姑娘,我家有个小伙,咱们来结个亲。姑娘是支花,为何耽误在家。"一番说服后,若女方父母同意考虑这门亲事,他们便与媒人绕桌三圈,然后商定相亲日期。相亲之日,未婚夫与父母、媒人来到女方中,与女方见面。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后,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带来的面包切成相等的两块或四块与男方家人吃掉。随后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边喝酒一边商谈双方各自应该付的聘礼和嫁妆及婚期等问题。俄罗斯人很看重聘礼,也看重嫁妆。聘礼少或者嫁妆不够就难以缔结良缘。
接下来就是订婚。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择日再次来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并接过男方父母献上的面包和盐。双手接过后要吻一下面包,表示感谢,然后把它放在摆满佳肴的宴席上。双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妇,未婚夫妇交换礼物。一般未婚夫送给心上人订婚戒指或珠宝首饰,有的还在礼盒里装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权利。未婚妻回赠情郎的则是她亲手绣制的围巾、手套等女红。仪式之后,宴会开始,未婚妻给客人们敬酒并回赠每人一块丝绸手帕。
婚礼前夕或当天早晨,待嫁的准新娘把闺中好友请来举行"哭嫁"仪式,向少女时代告别。她解开发辫,把发带分赠给女友,跟她们一起唱有关出嫁后悲惨命运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描写新娘婚后的不幸生活: 啊呀,水是那么凉,又是那么黄/ 他们打发我这姑娘去挑水/ 我光着两只脚,没有鞋穿/ 我赤身露体,没有衣衫……。
接着是洗澡和与家神告别。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都要进行沐浴净身,在传统的浴室里洗个蒸汽浴。结婚时新婚夫妇还要交换桦树枝制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送嫁妆。送嫁妆的车队通常由五辆马车组成,第一辆上装着神像和茶炊,载着一个捧着茶叶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辆坐着新娘的教母,捧着瓷器和银盐碟;第三辆马车上放着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头各2对,床单床罩各6条,床帏2条,鹅毛褥子1个,还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辆载家具地毯;第五辆上坐着新娘的姨母和抱着一只母火鸡的媒人。新娘家如果富裕,嫁妆多,车队就更长。
高潮是结婚的日子。当天早晨,新娘换上白纱做的结婚礼服,梳上已婚妇女的发型,戴上基奇加帽(已婚妇女才戴的帽子),坐在神像下等待迎亲车队。这时,新郎、伴郎、媒人及亲朋好友分坐四辆马车而来,马车都用彩带、鲜花、树枝装饰得格外华丽。迎亲队伍要经过一番周折(用钱买路、寻新娘等)和逗趣哄闹之后方能进入新娘房内。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后把一条手帕塞到新郎手里,把他领到新娘跟前,让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后,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后,新娘与伴娘及女方媒人随迎亲队伍去教堂。动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属照例要痛哭一场,这时为整个婚礼的转折点。按照风俗,新娘离家后不应再哭泣。
宗教结婚仪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给新婚夫妇戴上婚冠,询问双方是否愿意与对方结合,为新人祈福。然后,新郎新娘交换结婚戒指。按照习俗,只有在教堂举行过婚礼仪式、接受过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
教堂婚礼后,新婚夫妇到新郎家。宾客们在门前用面包和盐迎接新人,往他们身上撒麦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后生活富裕、幸福。随后,盛大的婚宴开始了。婚宴上除了各种美味佳肴以外,特制的大圆面包是必备食品。上面饰有太阳、月亮、星星、鸽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随,相亲相爱。按照传统习俗,婚宴中有一位扮作农家厨娘的妇女端上一瓦罐麦粥,请新人将粥喝尽,并且口中念念有词:"要是树林里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儿子,要是草地上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闺女"。席间,宾客频频举杯向新人祝福,并高喊"苦哇,苦哇",让新人接吻。在这喜庆的宴会上,坐在最显著位置的新人却不能走动,也不能随意吃喝。
狂欢至深夜,新人入洞房。洞房的墙角或床上一定悬挂着箭,箭象征爱情。在俄罗斯的传说中,婚姻是由铁匠锤定的,而铁匠和箭都代表雷神。有雷才能下雨,有雨才能丰收,因而箭也象征多子多福。箭还象征威力,守护新人的幸福。洞房花烛夜,新娘必须为新郎脱鞋,以示顺从。
婚礼的最后一步是回娘家。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中去。岳母请女婿吃的头道菜是煎蛋,吃后女婿要把一枚硬币投入盛着葡萄酒的高脚杯里,并递给岳母,表示承认新娘的贞洁。
这是传统的结婚礼仪,礼节繁琐,以前通常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苏维埃时候婚俗:十月革命后,城市居民的订婚仪式很简单。通常是由女方在家中设茶点款待客人,时间一般选在婚前三个月内的某一天。这天未婚夫妇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首先由女方父亲宣布为女儿订婚,然后未婚夫向未婚妻赠送订婚戒指。未来的女主人给客人们斟上香茶,端出覆盆子果酱,请客人们品尝自己亲手烤制的甜点。而客人们照例一边品尝,一边对未婚妻的手艺给予评价。
城市里婚礼也很简单:未婚夫妇先到市、区的民政机关登记,然后在亲友的陪同下分乘两辆汽车来到专为新婚夫妇举行婚礼而设的"幸福宫"。,新郎携新娘在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中走进大厅。新郎一般身着深色礼服,白色衬衫,站在新娘的右侧。新娘则一般穿白色婚纱,头带花环,手持花束。传统的花环由香橙花编成,或为蓓蕾,或半开。花束通常用玫瑰、郁金香、康乃馨和牡丹编成,或是白色,或是玫瑰色。白色象征纯洁、温柔;玫瑰色象征青春。
婚礼主持人先询问未婚夫妇是否自愿结合,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请新郎新娘和证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接着新人交换戒指,接受双方父母的祝福。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会去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如初次见面的地方、经常同游的地方,或者去烈士墓、纪念碑等地方献花,或在结婚林中植树。然后再回家或到餐厅举行婚宴和晚会与来宾欢庆。整个过程一般一天就结束了。农村婚礼保留了较多的传统礼节形式。
当代东正教婚礼:苏联解体后,宗教的地位在俄国逐渐上升,教堂婚礼也增多了。正教会禁止与不同信仰的人结婚,因此来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必须是经洗礼入教者,而且必须持有公民证和在官方民政部门办理的结婚证件。
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须斋戒7-10天。新娘须穿着白色婚纱,也可着兰色、玫瑰红或淡褐黄色婚纱,但忌穿紫色或深色服装。头上要有帽、盖头等物。新郎穿深色西装,不能戴帽。
新郎新娘由男女傧相陪同走进教堂。进入教堂后,新郎立于右侧,新娘立于左侧。神父问明他们确实同意结合之后,向新郎新娘各祝福三次,祈祷上帝赐福,把点燃的蜡烛递到他们手中,把置于圣坛上的戒指戴在他们手上,之后新人相互三次交换戒指,各喝三小口红酒。然后新人亲吻耶酥和圣母像,接受在场者的祝福。仪式结束后,新人男右女左携手走出教堂。
按照东正教的习俗,在斋戒期间、某些宗教节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举行婚礼。
左右方位观: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右吉左凶的观念。受这些文化的影响,俄罗斯民族中形成了右为尊、为贵、为吉,左为卑、为贱、为凶这一观念,并将右与男、左与女联系起来。在俄语中,"右"这个词同时又是"正确的,正义的"意思;而"左"则有"反面的"意思。心情不好可能是起床时左脚先着地的原因;穿衣时,俄罗斯人必定先穿右袖,先穿左袖是不吉利的;右颊长痣是吉痣,左颊长痣是凶痣。俄罗斯人至今还有向左肩后吐三次唾沫消灾的习俗。
吉凶观念:征兆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遗留下来的,世界上各民族都有,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
在俄罗斯下列现象被视为吉兆:小孩出生时被羊膜包着全身,预兆终生幸福;儿子像母亲,女儿像父亲,也预兆孩子会终生幸福;两人交谈时,突然同时说出一个词,预兆未来两人的某一个愿望定能实现;坐在两个同名的人之间时,心中想一个愿望,此愿望定能实现;乔迁时先放一只猫进屋,日后生活必定顺意;在俄式澡堂洗澡时,用白桦枝条抽打上身,身体会健康;姑娘试穿新衣时被针刺,预示她穿这件衣服时定会有人,特别是小伙子的喜欢;蜘蛛落到人手上,预示此人将收到信或好消息;杯中茶叶垂直浮在水中,预示喝茶的人将会获得好消息。
下列征兆被视为凶兆:用毒眼看人,对方不吉;乌鸦在屋顶叫,预示死亡;途中遇到猫(尤其是黑猫),或看到兔子穿过道路,或遇到提空桶的人,预示此行不吉;出门时,忘记带某种物品而又回家取,不吉。避凶的办法是返回后照照镜子;看到衣着与自己完全相同的人,不吉;盐倒洒出来,不吉,预示会与人吵架;杯中茶水突然泼掉,不吉,预示有突发事件。
禁 忌:俄罗斯传统习俗中还有一些禁忌,如:不能送他人尖利的东西,如刀、别针等物,如一定要送,则应讨回一枚硬币,或用要送的尖东西扎对方一下;不能送别人手帕,因为送手帕预示着分离;两个用同一手帕擦汗,预示终会分离;忌在家里和公共场所吹口哨,口哨声会招鬼魂;忌让姑娘对着桌角坐,坐在这地方预示姑娘三年嫁不出去。俄罗斯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寿筵和其它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庆贺。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运气,尤其相信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体,认为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要用左手抽考签等等。
风俗: 俄罗斯人交际时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你”:1、对16岁以下的儿童;2、近亲之间与同事之间(年轻人之间;3、年轻人对年轻人。对老年人、陌生人(儿童除外)和领导人则称“您”。对儿童可直呼其名,而对老年人、陌生人和领导人则应呼其名字加父称。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一般在商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官方机构中人们习惯相互称“先生”;以前在苏联时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现在仍然在国营企业、军队、公安部门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比如:火车站、商店等。在公开发言时,一般在发言人的姓后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应职称“教授”、“工程师”等,比如:“现在请扎罗夫教授讲话”。在写公函时,一般写收件人名字加父称;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应加上“先生”或其相应职称。大部分俄罗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时间才去餐馆。遇有喜庆或举办婚礼时,俄罗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馆举行,由邀请人付费。朋友聚会一般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客人通常都带给主人小礼品(蛋糕、酒)和鲜花。
民风民俗:“面包和盐” 铺着绣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和面包上面放一小纸包盐。捧出“面包和盐”来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亲吻 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俄罗斯人以面包为主食,肉.鱼.禽.蛋和蔬菜为副食,但喜食牛.羊肉,不大爱吃猪肉。喜欢焖.煮.烩的菜,炸、烤也可。喜欢酸、甜、咸和微辣食品。
喝啤酒用以佐餐,爱饮烈性酒,特别是伏特加,酒量一般都很大。对中国烈性酒也有兴趣,不爱喝葡萄酒。
俄罗斯人的午餐、晚餐不可无汤,且汤汗一般要浓。另外,午餐、晚餐都少不了冷盘。凉菜小吃中,俄罗斯人喜爱吃生西红柿、生洋葱、酸黄瓜、酸白菜等。 吃的规矩
在服务性场所,一般给小费,也叫茶钱。付帐的时候酌情多付一点儿,然后说"不用找",就行了。
应邀做客时,进屋应先脱衣帽,向主人及其他人间好。在主人家里,应先向女主人鞠躬问好,然后坐在主人让给的位置上。
吃西餐时,应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面包通常用手拿。饮酒时用右手拿杯;嚼东西时应把嘴闭上,不能嚼出声来。吃水果一般削皮。在宴会上须"绅士"一些,照顾好身旁的妇女。
卫生习惯
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不许随地吐痰。在街上,即使你离人群很远吸烟,也会有人走过来"关照你"。俄罗斯人这方面公德意识很强。
俄罗斯人有"泡澡堂"的习惯。他们的澡堂很独特一蒸汽澡堂。澡堂里有炉子、上面放有烧热的石头,把水泼到石头上,立即出现蒸气,然后用白桦树条编成的"小扫帚"拍打身子。
打招呼
俄罗斯人对称呼相当有讲究。在大街、商店、公共汽车等场所,你可称对方"您"或"同志"。如果进一步交谈,你可以按对方性别、年龄,分别称先生、小姐、女士、朋友、小伙子。
假如你与俄罗斯人在一个较正式的场合互相认识和交谈,应该努力记住对方的全名,既要称呼他的名字还要加上
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气。而且千万要记住:称"您"不能称"你"。
交际禁忌
让烟时,一般要递上烟盒让其自取,不能只合一支。特别应注意不要用一根火柴替三个人点烟。男人吸烟时,应先问问身边的妇女介不介意。出门进门,男子应帮助同行妇女穿大衣、开门。
谈话时应看着对方,不插话,以示尊敬。上厕所的代语是"对不起,请等一下",或说"对不起,我去打个电话,请等一等"。握手时要摘下手套,不能摇对方的手。如果关系一般,轻轻地握;关系很好时可以用力。对年长者的妇女,不应先伸手;对初次见面的妇女,可先鞠躬。假如你是女子,切忌用裙子当扇子扇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对他人不得用手指指点点,交谈时不要大声嚷嚷。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要么不说话,要么低声交谈,很文明。
俄罗斯社会风尚之女士优先(远东经贸导报
俄罗斯人一向把尊重妇女当作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修养好的标志。虽然"女土优先"并不挂在口上,但男士们却很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文明,在妇女面前,他们不仅注意仪表,而且还谈吐文雅、礼貌谦恭。
俄罗斯人尊重妇女反映在日常琐事的一举一动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社会所特有的公德和风尚,这种风尚几乎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共场所的出入口常常见到男人们主动为妇女拉门,公共汽车上为妇女让座位,街道拥挤的路边让妇女先行等等,体现出整个社会对妇女的关心、爱护和体贴。
俄罗斯妇女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享有不少的好处,进而也形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习惯,如习惯了坐小汽车不自己开门,习惯了出门时别人给披上外衣,习惯了下公交车有人搀扶,总之,习惯了一切文明礼貌性的服务。就连七八岁的小男孩都不乏绅士举动,每当公共汽车停站时,他们会首先跳下车,然后转身递去一只手给自己的母亲或长辈,帮助她们下车,全然一副大男子的风度。
如果说平时这些点滴行动还不足以体现出社会对妇女的关爱的话,那么,俄罗斯妇女在外旅行时受到的周到服务则更为明显。坐飞机、乘火车途中,女性有时要手提沉重的行李,行走困难,这时,素不相识的人会走过来,热情地伸出双手为她帮忙。帮助妇女在俄罗斯似乎已成为极其自然而普通的事情。同宿一个包厢的男女旅客彼此非常照顾,列车起动后,男旅客自动离位,腾出地方和时间给女旅客,这时妇女们便能更换旅行时所穿的舒适的衣服。夜晚入睡前,男人们也让出包厢,等妇女合衣而卧后自己才归来。这些过程大家不用任何语言,仿佛成为一种惯例。
俄罗斯有不少吸烟者,当妇女在场时,他们吸烟首先要征得她们同意,获得同意后,才抽烟。当然,也有对妇女视而不见在公共场合"喷云吐雾"的人,对这种旁若无人的不自觉表现,妇女们,则敢于提出抗议,直至其收敛自己的行为。事情虽小,但尊重妇女的确成为俄罗斯男人一种优雅的风范。
尊重妇女不是一朝一夕人们心血来潮的表现,它是俄罗斯民族长期形成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的课本中,有专门讲如何尊重妇女的课文供学生阅读。从小的正规教育、家长的正面传授以及社会的耳濡目染,培养了俄罗斯人文明、礼貌、懂得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
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
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
让一切喧嚣走远
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
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
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
有一群向西归鸟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
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
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
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
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
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
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
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
有一群向西归鸟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
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
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
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
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