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荆门晚报 文学副刊》发一文《远去的稻草堆》

《荆门晚报 文学副刊》发一文《远去的稻草堆》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6 23:20   浏览 N 次  



《荆门晚报·文学副刊》2010年12月17日发一文《远去的稻草堆》

——对黄旭升老师支持和鼓励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远去的稻草堆

秦正泽

深秋时节的晚稻田里,金黄的稻穗低垂着沉甸甸的头颅,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散步时看着眼前的情境,我常常想起久别未归的家乡,此时也该是这般景象吧,尤其是家乡久违的稻草堆,更让我的思绪久久难以停息……

家乡的稻草堆,全是用稻草堆积而成,全盛时期是大集体的时候。秋收过后,脱粒过的稻禾换上了金黄色的装束,横七竖八地躺在田野之上,或者被堆成小堆暂时存放在田埂间稍微宽敞的地方,以便适当的时候归大堆,派上新用场——作耕牛过冬的食料、猪圈的垫料。儿时的我,跟着大人在田间劳作疲倦后,喜欢依偎在稻草上,特别的温馨,一闭眼就能睡着,像现在躺在柔软温暖的席梦思上一般舒适。

堆草是村里的一件大事,必须挑秋晴天朗日,一天之内务必完成。那天,谁都不会闲着,青壮年男女齐出动,男子汉用绳索千担挑,妇女们则用扁担夹栏挑,另外一些中年妇女和老汉则张罗后勤:他们将碾好的糯米分批蒸熟,用石碓舂稠,搓成一块块白乎乎的粉团,拌上碾碎的熟芝麻,制成麻糍,待收工时,按人头分给堆草的一干人。据说,麻糍舂得粘稠,草堆就不会倾覆。小堆的稻草,头几天还要翻晒,不能因为少量湿草连累大堆的稻草跟着霉烂。

草堆基本固定在村组房屋附近空旷平坦之处,且靠近牛圈。堆草之前,将笔直修长的杉木竖在备好的深深的洞内,夯实新土,再平整堆场。人们挑来的稻草都堆放在杉木不远处,堆草人依中间的杉木杆逐层紧密地堆砌。草堆在两人高之内为圆柱体,再往上堆成圆锥体。雨水顺着锥面淌下,稻草才不会受潮发霉腐烂,让耕牛断了粮草。

一个村组往往有几个这样的草堆,储备猪牛过冬的食粮。高耸威武的稻草堆也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等到百草枯萎的隆冬,我们这些放牛娃就只要牵着耕牛出来,到小河边饮两次水,撒上几个稻草给它们吃,就万事大吉了。稻草堆快用完时,总有一些趣事发生:你抽草把时,里面会猛地窜出一两个小精灵,瞪着滴溜溜转的小眼珠消逝地眼前,而通体透明、眼睛还没有睁开的小老鼠仔扭动着细小的四肢,全无防备,任凭孩子们玩弄。有时也会在草堆里发现几个鸡蛋,那兴许是急于下蛋,因为玩得昏天黑地而找不到“家”的母鸡留下的。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家的稻草少了许多,在屋后堆几个草垛就足够了;再后来,普及的农机具取耕牛而代之,收割机脱粒又将稻草轧得零乱细碎,草源一再减少,稻草作用弱化。堆草的平台早被高高矮矮的青草侵蚀笼罩或辟为它用。风光无限的草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中,堆草的情景渐渐被人淡忘,很少提及。

我真想让时光倒流,让我返回童年,奔向家乡房屋旁的草堆,去领略它们带给我的情致和乐趣。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