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荆门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演示

荆门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演示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7 10:56   浏览 N 次  

王学钰:从拣字工到工程师

本报特约记者 余维平 通讯员 龚承喜 文/图

从当初的拣字工,到后来的生产科长,再到现在成为发表过无数篇论文并在国际上获奖的学者。一路走来,是印刷给了他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无数次的挑战机会。

他,就是湖北知音印刷厂工程师、高级经营师、生产科长王学钰。

王学钰于1949年出生在钟祥市一市民家庭。1964年在荆州地区财经干部学校供销会计专业毕业后,就职于供销社担任会计工作;1965年12月在供销社参军入伍;1969年2月复员后,本来是应该安置在武汉交警系统上班的,结果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钟祥印刷厂工作。

在印刷厂,王学钰当过拣字工、书报拼版工、零杂件排版工、装订工、铜锌版制版工、胶印照相分色制版工、丝网印刷工、胶印印刷工。他干一行爱一行,一干就是40年。

尽管如此,王学钰无怨无悔。他常说:“能与印刷结缘,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初到印刷厂,一切都要从零学起,他不耻下问,虚心向工人师傅请教,坚持早上班、晚下班,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一些技术要领,成为了厂内的业务骨干。

有一年,厂里刚引进一台双色胶印机,就承印了1万本13张画面的钟祥风光彩色挂历。结果在印刷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在印“宫塘荷花”这幅画时,印完黄红两色后,再印蓝黑色却出现了套印不上的“晶化”现象,如果继续印下去,就会全部报废,其经济损失是无法承受的。当时,王学钰和技术人员日夜找资料、查化工辞典,分析油墨、燥油的结构成分,确定“晶化”的原因是油墨添加剂加放不当而造成的。找到了原因,也就有了攻克的办法。他采用双色机一边过碱水、一边套印的办法,获得了成功,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了挂历的彩印任务。

此事,对王学钰触动颇大,他深深地知道,随着印刷业的迅速发展,如果不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就会跟不上印刷发展的节拍,就会被淘汰。从此,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自修完了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科的全部课程;并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印前、印刷、印后工艺的系列教材。从而使他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施展发挥和充分运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钟祥印刷厂更名为湖北知音印刷厂。随着印刷厂的发展,王学钰也被提升为工程师、高级经营师和生产科长。无论职务怎么变,他始终立足本职,潜心技术攻关,不断研究和改进印刷技术。先后成功解决了烫金、压凹凸的合成,使烫金、压凹凸二项工艺一次作业完成;以废弃的橡皮布代替石膏粉,淘汰了传统的石膏模工艺,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利用烧碱处理法,解决印刷品的晶化,避免了产品的报废损失;利用挂钉条移位拷贝阳图大版,缩短制版周期,节约软片消耗;采用甘油法进行纸张静电消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践出真知。王学钰把实际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写出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专著和论文。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有《书刊胶订的工艺技术操作》、《铝箔烫印工艺》、《手工丝网印刷技术》、《烫金、压凹凸合成一次完成工艺探讨》、《高频电子热合机操作维修技术》、《浅谈催干剂对印刷品干燥的影响》、《纸张印刷品的覆膜技术》等共计100多篇,获部、省级以上特等奖论文5篇、一等奖4篇,其中《手工丝网印刷技术》还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评为优秀科学技术论文,获准进入国际全球信息网向全世界推介。

科技创新的成果,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同时也给王学钰个人带来了荣誉。1991年4月被钟祥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1992年12月获“湖北省质量、品种、效益年立功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分子”称号;同年被省人事厅录取为国家科技干部;1994年6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技协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10月荣获首届东方名人成就奖;2002年3月获“中国新世纪科技精英”称号;2005年11月获“中国现代化精英”荣誉称号;2007年12月被爱国主义联合会和世界华人企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改革创新人物”;2008年1月被中国管理科学院授予“中华知名专家荣誉勋章”。




引文来源 荆门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演示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