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桂林晚报》评霍香结长篇:再造一个世界

《桂林晚报》评霍香结长篇:再造一个世界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7 13:06   浏览 N 次  


《桂林晚报》(第14版)评霍香结长篇小说--再造一个世界

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wb/html/2010-12/26/content_178290.htm#


再造一个世界

梦亦非/文


于先锋作家而言,“小说”这种文体的存在简直是对世界的侮辱,小说是他们的深仇大恨,恨不得将小说置之于死地……但小说也成了他们在文学上造反、解构、重构的最佳实验场域。问题何以产生?在于一些模糊不清:小说应该是对世界的描述?小说应该是对世界发表看法?小说应该是再造一个世界?对“小说应该是什么”的回答带来了不同面貌的写作实验或写作因袭。
小说是什么?也许连上帝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因为这个问题所应对的答案的种种可能性,让小说一直是所有文体中最蓬勃最野蛮地生长的一种。在霍香结看来,小说也许是再造一个世界,所以他提供了一部实验性的文本《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可以看作一部人类学著作,包括民族志与田野作业调查,种种跨文体的的文字交织在一起:语言学考证、传说、事件记录、日志、观察报告、诗歌……作者明确认定这是一部小说,于是事情就开始变得麻烦了: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不清楚小说应该是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还是再造一个世界。
如果小说应该是再造另一个世界,那么,小说可以不顾及现在小说所呈现的一切,没有故事、情节、事件、人物形象、场景……小说可能变成对一个新的世界的描写与分析。先假设存在一个世界,然后通过写作去构想那个世界的历史、地理、人种、文化、风俗、世界观、人生观、信仰、动物、植物、人与世界的关系……我所说的不是网络上流行的奇幻小说(它们只是现实世界的化妆),而是一种严肃文学的“志”型小说。也就是说,小说家可以写作一本“府志”或“县志”、“村志”,它在文体上与小说八杆子打不着,但因为它从头到尾是虚构,所以,它仍然是小说——在观念中我们总是将小说与虚构联系在一起,否则称为“报告文学”。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地方性知识》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地方性知识》正是一本“村志”,讲的是一个叫汤错的小村子的一切,从一个田野调查者的角度切入。
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从文本中我们并没有看到霍香结表现出与现实世界彻底决裂的想法,相反,他小心翼翼地从专业的人类学的角度切入那个叫汤错的小村子,所涉及的人、事、物都是这个世界现实存在的,并且演示出汤错在这个急剧变迁时代的面目,集体经验、个人体验、事物知识形成互文。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似幻非幻的感觉充斥其间:小说乎?又是人类学材料。人类学乎?又是小说。这种犹豫感源自小说观念的模糊:小说与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关系?也许霍香结想利用既有的现实世界的事物去修造它的那个世界,在我看来。以严格的人类学的方式去写小说,并不是“体验生活”,创作出来的也不是流行的传统的小说模式,这其间的吊诡足以让小说被撕开一道巨大的裂缝:好在两座大陆之间的裂缝是更为广阔的海洋。
事实上我们无法用言语去再造一个世界,就算穷尽全人类的时间与语言,也不可能将另一个世界细致入微地历时性地描述出来。所以《地方性知识》再造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大世界,而是一个极小的村子,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似的村子——甚至可以借用这个世界的材料去建筑它。但那不是一个漂浮在半空中的村子,它的存在,即是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或隐喻。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划分:在现实主义小说家那里小说是对世界的模仿,在现当代小说家那里小说是对世界的看法,而在先锋小说家这里,小说是对小说观念的重新理解以及对另一个世界的不同程度的再造。如果“小说”这个词还有意义,那也只是因为它是一个游戏性的视角,从它的角度看出去,世界因此而模糊也因此更有可能性。“我也试图将此文字分类,像植物的科与科,属与属那样,但总有些模糊地带,它们像一种过渡,分辨不清它们的属性,这便构成本书的体例,它更像一种编程的结果。”霍香结如是总结自己对这本书的定位。无论如何模糊,这本书的问世,对小说观念的更新而言,正是一次贡献性的尝试。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