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培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9 11:32 浏览 N 次
沈培何许人也?“小虎子”的爹!“小虎子”是谁?《中国少年报》上连载漫画的主角!沈培就是画“小虎子”的创始人。一般晓得他的,应该都是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看他漫画长大的人。
我认得他,不仅仅是看他的“小虎子”,因为我还是他的外甥。读小学时,我一直订阅中国少年报,就是冲着上面的“小虎子”。尽管月价0.12元,一个学期要0.72元,这订报的钞票,我是一次次死缠硬磨向母亲要的。到了学期结束,我会把报上那条四格漫画一一剪下来,粘成长条卷起来,放到用纸板做的“西洋镜”里,放给大家看。
人的虚荣心与生俱来。有个画“小虎子”的北京娘舅,我十分荣耀,生怕别人不知道。只要少年报一到,我就会拿上面的“小虎子”炫耀:这是我娘舅画的。可在同学的眼里,我这个臂上只有一条红杠杠的小队长,怎么可能与报纸上的“小虎子”扯得上关系。我再怎么说,大家也不相信。有个叫“泽大”的同学,几次带头对我讥讽挖苦。遭到“围攻”后,我再也不敢在同学面前吹嘘了。
记得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的一天清晨,我醒来后,意外发现枕头下面塞着一袋软糖,玻璃纸包的。后来妹妹也大叫发现一包,这份意外惊喜最后“查明”是北京的娘舅沈培带来的。据说,那一次他回杭州探望外婆,回京前来我家,至今我不明白,他当时是怎样避开耳目,把那份惊喜留给我们的。
那包软糖让我对这个神秘人物更加充满遐想。其实,我读小学到中学,压根就没有好好见过沈培,我一直寻找机会,想与这个想象中的幽默滑稽人联络。1970年,我17岁去了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百无聊赖时想学画,于是便向娘舅求教。其时,沈培也和我一样在“修地球。”他和团中央系统的人一起,被赶到河南潢川的团中央五七干校劳动。我给他写信,他劝我不要学这玩艺儿。他告诉我,现在他在那里是一个“烧窑师傅”。
我执意要学,他就建议我先画速写。我买来美术书籍,上面全是工农兵“高大全”的形象,我照样画葫芦,后来又慢慢到生活中去画,几个月下来,画了几十本,挑了一些寄给他。他也不厌其烦,在画上作些简评,记得大多是些好话,寄回给我。我拿着他的信又想找人“吹”,可那个年代,谁会在乎、崇敬一个画儿童漫画的臭老九?
后来,实在是隔山过海路途太遥远,这样的“远程教育”没能坚持下去,由于我的意志松懈,学画也从此却步。如今,我倒可以吹吹牛,其实,本来我是可以进入艺术殿堂的,因为,我学画的启蒙老师是儿童漫画家沈培,他是和华君武、丁午同一时期的漫画工作者。
“四人帮”粉碎后不久,《中国少年报》画“小虎子”的沈培突然“失踪”。小朋友见不到大朋友沈培,纷纷写信询问,沈培叔叔去哪里了?是不是犯错误了?如果是的话,请领导一定原谅他,让他重新出来画画。小朋友童心真诚可嘉,据说这样的信可以用麻袋来装。
后来,华君武先生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写了一篇文章,这个谜底才揭开,原来,沈培此时已移居香港。华老对这位儿童漫画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他离开《中国少年报》深表惋惜。
听说娘舅到了“弹丸之地”后依然重操旧业,在《香港商报》做编辑,还开漫画专栏。香港社会是不买名人名家账的。初到香港,没有人认识他,一切得从头开始。工作之余,他也摆过地摊卖过画。有他自己写的一个小段子为证:
香港,1981年秋,周末,与迟儿在重庆大厦门前,摆地摊卖画。无人
光顾,旁边坐着个洋鬼子,喝啤酒,一瓶又一瓶。近十一时。
未迟:“爸,不会有人买了,回家吧!”
收画。那洋人阻止:“No!No!”他站起来,指着画:“One, One,
One。”一样一张点了二十张。嗬,整二百元!多送他三张。
回家路上兴高采烈。仍疑事真。
未迟说:“这外国佬,一定喝醉了。”
风雨人生七十载。写小段子后来成了沈培闲暇时的爱好。信手拈来,短得不能再短,却耐人寻味,三言两语,却是亲历实录,有人评说段子“不亦文也史乎。”他的《远与近》也蛮好笑:
1954年8月,美院毕业。分配到上海新少年报。兴高采烈地告诉母亲,她说:“忒近哉!”“近有啥不好?”“经常要回来哉!”
1956年3月,报社迁京。我高兴地告诉父亲母亲:“要到北京去了!”“忒远哉,回勿来哉!”
父亲一言不发,走出门去,抱回来八斤重的棉毯,说:“北方冷!”这床棉被用了二十五年。
近年来,沈培常常来杭州小住。我有了和他聊天交流的机会,但他似乎很忙,还是名人的派头,见面要预约。他生活中有两大爱好:写信打老K。每天打老K是雷打不动的,因为不碰电脑,信全是手写。此外,他还要出门看朋友。他最喜欢逛书店买书。买到一本好书,他会再去买五本十本,送给亲朋好友一起读。读到书上的错别字,他会提笔写信向出版社指错。不过,有时送书也会送过头。他因读北岛的散文集《蓝房子》而喜欢上作者,买了书兴冲冲送给友人王里。王里收到后回话说,谢谢,北岛是我女婿。后来,沈培和北岛也就熟络起来。现在只要有新作,北岛都会先寄书稿清样让他过目。
前些天,天津的姨妈来杭州,听说沈培在杭州,想去看他。电话拨通,两人开聊:“今天想去看看你。”“欢迎观赏,进门请先买票。”“啊?”“ 因为我现在是老猢狲了。”电话没有打完,姨妈人已笑翻。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沈培合影
1992年在杭州楼外楼合影
2009年六一节前我采访沈培时的合影
我当年的速写之一
我当年的速写之二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