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11.18《中国妇女报》:天使杨丹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9 18:06 浏览 N 次
日期:2006-11-18 中国妇女报宋美娅 生命是平等的,即便是被遗弃的病残儿童,也同样享有生存的权利,让这些弱小的生命因我们而重获新生。——杨丹
联系蒋斌,是因为我想了解他的妻子杨丹。关于杨丹,那是一个激荡着高尚、博爱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
杨丹的死给丈夫蒋斌的打击难以用语言传达。夏季的一天,我跟着蒋斌去墓地探望她。自从杨丹去世,蒋斌每周两次带着鲜花去墓地,从未间断。杨丹墓的背景石上印着北京福利院18位孤儿的手模,主墓碑是一本打开的书卷,碑文中写道:“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为数以千计的孤儿找到了归宿,使他们在大洋彼岸有了家的温暖和父母的亲情。她奉献了爱,也得到了爱。”杨丹的照片印在墓碑的左上方,她年轻美丽,笑容纯真。
杨丹曾是商务印书馆最优秀的校对。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商务印书馆照排科科长的她接触到涉外收养的工作,她第一次看到弃婴们那渴望与人亲近的眼神和伸过来想让人抱的小手(弃婴中绝大多数是女婴),从此,杨丹开始了帮助孤儿在美国寻找收养家庭的事业。杨丹每天下班后回到家她就抱着电话打,节假日赶赴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各地联络事宜,或带着收养父母的团队去接孩子。她倾注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她把帮助被人遗弃的孩子们找到一个温暖的家当作一个使命,一种责任,一项事业。
采访杨丹的朋友,他们不约而同地都说到杨丹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但是,她抱起福利院的那些孩子特别亲,孩子们的鼻涕、口水流在她的衣服上她从不在意。有一次,杨丹和一对收养父母抱着孩子一起外出,天下着雨,路上孩子不得不换尿布,杨丹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大衣铺在又是泥又是水的地上,而这件大衣,是她的丈夫蒋斌从巴黎给她买来的礼物,是她最喜欢的衣服。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生命是平等的,孩子有权生存。”
起初,杨丹是出于爱孩子来做收养工作,渐渐地,她认识到,那些外国家庭通过收养了解中国,甚至因为中国是他们孩子的故乡,而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他们也热爱中国,学习中国文化。而被收养的儿童也将成为友好使者,架起中外人民友谊的桥梁。她把收养工作当做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来做。
2004年,杨丹作为主要发起人,创建了“孤残儿童救助基金”,她任代理秘书长,这是杨丹为孤残孩子们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她想为那些因病被遗弃的孤儿或者贫困家庭的病儿治病,让大龄孤儿学习一技之长有谋生的本领。
然而,2006年1月18日,杨丹在办理收养手续的路途中突然发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时年48岁。
杨丹去世后,蒋斌担起了妻子这个未竟事业的重任,现在他是这个基金会的秘书长。他说,之所以自己还勇敢地活着,是因为妻子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他要继续下去,完成妻子的心愿。他并不后悔妻子做了这项工作,杨丹如果有知,也不会后悔这样的选择,因为这10年,是她生命中最光彩的10年,她的人生价值由此得到升华,她的爱得到了升华。
蒋斌夜不能寐时,借助文字转移哀思,阅读这些文字,哀痛、悲伤、怀念,和对妻子无限的珍爱,穿透纸背直沁人心,我不仅感叹于杨丹那种博大的爱,也感叹于一个丈夫竟对妻子如此深刻的情和爱。
杨丹的爱感人,蒋斌的爱也感人。此爱绵绵无绝期。
联系蒋斌,是因为我想了解他的妻子杨丹。关于杨丹,那是一个激荡着高尚、博爱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
杨丹的死给丈夫蒋斌的打击难以用语言传达。夏季的一天,我跟着蒋斌去墓地探望她。自从杨丹去世,蒋斌每周两次带着鲜花去墓地,从未间断。杨丹墓的背景石上印着北京福利院18位孤儿的手模,主墓碑是一本打开的书卷,碑文中写道:“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为数以千计的孤儿找到了归宿,使他们在大洋彼岸有了家的温暖和父母的亲情。她奉献了爱,也得到了爱。”杨丹的照片印在墓碑的左上方,她年轻美丽,笑容纯真。
杨丹曾是商务印书馆最优秀的校对。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商务印书馆照排科科长的她接触到涉外收养的工作,她第一次看到弃婴们那渴望与人亲近的眼神和伸过来想让人抱的小手(弃婴中绝大多数是女婴),从此,杨丹开始了帮助孤儿在美国寻找收养家庭的事业。杨丹每天下班后回到家她就抱着电话打,节假日赶赴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各地联络事宜,或带着收养父母的团队去接孩子。她倾注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她把帮助被人遗弃的孩子们找到一个温暖的家当作一个使命,一种责任,一项事业。
采访杨丹的朋友,他们不约而同地都说到杨丹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但是,她抱起福利院的那些孩子特别亲,孩子们的鼻涕、口水流在她的衣服上她从不在意。有一次,杨丹和一对收养父母抱着孩子一起外出,天下着雨,路上孩子不得不换尿布,杨丹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大衣铺在又是泥又是水的地上,而这件大衣,是她的丈夫蒋斌从巴黎给她买来的礼物,是她最喜欢的衣服。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生命是平等的,孩子有权生存。”
起初,杨丹是出于爱孩子来做收养工作,渐渐地,她认识到,那些外国家庭通过收养了解中国,甚至因为中国是他们孩子的故乡,而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他们也热爱中国,学习中国文化。而被收养的儿童也将成为友好使者,架起中外人民友谊的桥梁。她把收养工作当做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来做。
2004年,杨丹作为主要发起人,创建了“孤残儿童救助基金”,她任代理秘书长,这是杨丹为孤残孩子们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她想为那些因病被遗弃的孤儿或者贫困家庭的病儿治病,让大龄孤儿学习一技之长有谋生的本领。
然而,2006年1月18日,杨丹在办理收养手续的路途中突然发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时年48岁。
杨丹去世后,蒋斌担起了妻子这个未竟事业的重任,现在他是这个基金会的秘书长。他说,之所以自己还勇敢地活着,是因为妻子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他要继续下去,完成妻子的心愿。他并不后悔妻子做了这项工作,杨丹如果有知,也不会后悔这样的选择,因为这10年,是她生命中最光彩的10年,她的人生价值由此得到升华,她的爱得到了升华。
蒋斌夜不能寐时,借助文字转移哀思,阅读这些文字,哀痛、悲伤、怀念,和对妻子无限的珍爱,穿透纸背直沁人心,我不仅感叹于杨丹那种博大的爱,也感叹于一个丈夫竟对妻子如此深刻的情和爱。
杨丹的爱感人,蒋斌的爱也感人。此爱绵绵无绝期。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