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上海星期三》日报报道

《上海星期三》日报报道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9 20:44   浏览 N 次  

复旦两学生创办上海首家“跑腿公司” 忙人动口我们快走
2006-05-17 16:36:24 记者:金琪

“如果你无暇出门,我们代你购物;不便出面,我们代你送花;不愿下楼,我们代你买菜送饭;我们还能为你收集各类信息、购买车票、接送货物、代接送亲朋好友、代缴水电费、代买书送书、帮你下载东西等各种跑腿服务,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本市惟一一家“跑腿公司”开门迎客喽,公司老板是两位复旦大学在校生,经营、“跑腿”身兼二职。

昆山跑腿的理念是:急您所急、想您所想;有时您动嘴、办事我跑腿!

本报记者金琪/文并图 最后是报道关于 昆山跑腿公司

以距离计价格

周林健,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在读生,“跑腿公司”的幕后主脑。他承认,“跑腿”的创意来自4月初的一则电视新闻:“跑腿公司”作为新兴事物,在外地多个城市露头……他和同学徐建丰一合计,“不错啊,反正替人跑腿干活,也不需要什么成本投入。”于是如法炮制,在寝室里创办了上海首家“跑腿公司”。

“跑腿”干的究竟是什么活儿?它和常规的快递服务有何区别?周林健努努嘴:“‘跑腿’服务的辐射面更广泛、更琐碎。”至于“跑腿”的代价,按距离远近,单笔收费从10元到30元不等,路程特长的,价格另议。

没有现钱做宣传,只能在网上发布广告。一晃十几天,公司电话(也就是周林健的手机)一声不吭,两位老板心里沉甸甸的:“估计这回没戏儿。”

正打算拆伙,事态居然峰回路转:电话是从外地打来的,委托公司去七浦路上某店铺跑一趟,取回老板的姓名和联系方法,客户承诺事成之后,支付30元的跑腿费。周林健立刻出门,个把小时就跑了个来回。

连忙和客户联络:“事儿给你办了,你先把劳务费打进我的银行卡帐号,我收到后再告诉你。”

“我的意思,你先把姓名、电话告诉我,我再给你打钱。”

那一刻,周林健心里一嘀咕:要是你食言,我岂不是义务劳动?可转念一想,毕竟是开门生意,退一步海阔天空:“好吧,我先告诉你……”

那天晚些时候,周林健用学校门口的ATM机查询帐户,果然多了30元。

最怕被人噱进

这以后,公司的生意有了起色。“生意做成了不少,钱也赚到了一点。”周林健喜形于色,顺手掏出一本小簿子,“成交的买卖我都记录下来了,多数是帮人接送东西;还有不少人让我们代他们去医院排队挂号,去火车站排队买票,我还替人给女孩儿送过鲜花、蛋糕,匿名的,玩神秘……”

具体赚了多少?“能不透露吗?赚的都是辛苦钱,代人跑腿太累,太辛苦。”他巧妙地扯开话题:“有个阿姨打电话说,特别想吃某个牌子的熟食,让我们去专卖店代买。可听说我们要收10元钱跑腿费,她不乐意了,说我请个钟点工,一小时才付7块钱,跑趟熟食店足够了,你们收得太多了。我坚持,跑腿也是劳动,不能跌破底限。最后,没能做成这笔买卖。”

价格谈不拢,当场拗断还好,最怕的是被人噱进,“跑”了无用功,“尤其是代人排队的差事,最容易吃药。”有的人说得暧昧:你帮我去一趟火车站,看看某日开往某地的班次还有票吗?等周林健折返回来,汇报情况,他的态度更客气:“有就好了,以后等我要买的时候再拜托你。”

“哪有以后啊,就这么黄啦。”周林健苦笑加摇头:“把我当成义务劳动的信息收集员了。”没想过为自己设计一些“保护措施”,有白跑嫌疑的统统挡在门外?“目前还没想出好的对策,毕竟,这只关乎我和客户彼此信任,没有法律法规可作约束。就当是买卖不成情义在吧。”

夏天过后,周林健和徐建丰也将加入求职大军。“肯定会认认真真地找一份正式的工作,如果忙不过来,只能放弃‘跑腿’这一块儿。”两人已经就此达成一致,在他们看来,“跑腿公司”这无本买卖,至多也就做到目前这种程度了。“要做大,也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一笔资金投入,做宣传,添置交通工具。等吧,等我们都参加了工作,积累了原始资金,或许还会回过头来,继续做‘跑腿’的买卖。”

时刻忍受住辛苦 以下是 关于昆山跑腿公司

周林健和徐建丰还在上海继续他们一部电话、一辆(自行)车的小打小闹,不远的昆山市,陈方却以“职业跑腿人”的身份,酝酿着进军连锁加盟领域,做大做强,尽管,他涉足这一行也不过短短半年。

“他们能坚持多久?别以为‘职业跑腿’这一行是好做的,它涉及的服务范围太广了,靠单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完善。”听说上海同行的现状后,陈方快人快语。

他自己是从一个人、一辆(自行)车起步,如今已经创办起专业“跑腿公司”、运输公司和“跑腿网站”,手下招了3名全职员工和三四十名兼职的“跑腿员”。他算了一笔流水帐:每接一笔生意,平均利润在20到30元之间,扣除全职员工的固定月薪(平均1000元/人)以及其他成本,他这个老板每月可以赚到两三千元。

“作为一家公司的经营者,赚这点钱实在不算多。”陈方说道:“可很多人看到我做出了一点成绩,都打电话问我讨经验,说他们也想效仿。”据他所知,今年春节前后,全国各城市涌现出一批“跑腿公司”,论资历,他还算不上老大呢。年初,大家总算碰头了,聊起了各自“跑腿”的经验,都说“太辛苦”、“跑不下去了”。果然,过了春天,大部分“跑腿公司”的老板都已经转行做了其他工作。

陈方解释自己何以能硕果仅存:“其实,我能坚持到现在也没什么技巧,就是能时刻忍受住辛苦。每一次跑腿,赚的都是不起眼的十几块钱,但十几块、十几块累积起来,那也是财富啊。”比如去年10月,他才入行,还处在单打独斗的阶段,也接了不少帮人排队买火车票、汽车票的买卖。尤其到了春运前夕,每天凌晨两点起床,骑上单车直奔火车站或汽车站的售票口。常常是,排了好几个月,手还没搭上售票窗呢,排在前头的人哄一下就散了——票卖完了。

千辛万苦买到票,还得赶在约定的时限之前送到客户手上。一次,是把两张火车票从昆山火车站送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张浦,为了省钱,他又骑上自行车。

那时正是隆冬,北风刮得尤其猛烈,顶风骑了一段,陈方已经精疲力尽,只能把车停在路边,再搭长途车。“我记得很清楚,从早上9点买到票,到下午两点把票送到指定地点,5个小时就赚了16块跑腿费。这还不是最累的一差,有一次,是冒雨从市区往千灯赶,风大雨大,到了千灯棉衣从外湿到里,鞋子里进水了,冻得瑟瑟发抖。”

能再给上海同行提些建议吗?比如,怎么避开无用功?

陈方笑起来,说:“当了人家的免费咨询员是吧,这样的问题,我也遇到过。谁让‘跑腿’是个新行当呢?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多。”可毕竟是“前辈”,陈方自有经验可供参考:

有个客户打电话来问:“你们公司有没有搬家的服务?”

“抱歉,目前还没有。”接电话的恰好是陈方。

“那你能给我推荐一家搬家公司吗?”

“您稍等……”陈方嘴上应付着,心里已经打起了小算盘:自己还真有个开搬家公司的朋友,何不做个推荐人,要是买卖做成了,再向朋友要提成:“有了,我把公司的电话告诉你。”

还有个客户来电求援:她的丈夫喝得酩酊大醉,开不了车,她想找人代驾。陈方故技重演,把一个做驾驶员的朋友推荐出去,动动嘴就赚进一笔提成。

“我这个概念叫‘合作经营’,既不让客户失望,也不让自己做无用功,一举多得。上海的同行是否可以借鉴。”陈方话锋一转:“但,合作经营虽然可以避免做义务劳动,但‘跑腿’的生意要想走持久发展的道路,还需要仔细研究市场。我觉得,这个行业对应的市场需求其实很大,它赚的是‘懒人’和‘忙人’的钱,这两类人数目不小啊。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扩大‘跑腿公司’的名声,这些都是发展的关键。他目前的野心,是整合昆山一带的“跑腿”市场,打响公司的品牌知名度,然后,通过吸纳连锁加盟,不断拓展地盘。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