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我与编辑的故事(五)

我与编辑的故事(五)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0 03:12   浏览 N 次  

我与《新民晚报》、《德州日报》、《网易新闻》

2010年12月的一天,在家里翻报纸,我忽然看到一条消息:从2011年1月起,我国将全面执行禁烟令。由于我患慢性鼻炎,对香烟特别过敏,最厌恶别人在我旁边抽烟。这则消息,太让我高兴了。不由地联想到,美国由于经济的重罚,公共场所非常干净——没人抽烟。多么想将这些见闻让大家分享。于是,先写博文:博客是自留地,可以随意、自由、舒展地写;若想投稿,再稍加整理、浓缩。

整理完这篇《感受美国禁烟》的文章,先投了最为熟悉的南通的报纸,几周过去了,渺无音讯——如泥牛入海。又想到上海的《新民晚报》,我知道,它喜欢短小精悍的文章。于是我掐头去尾,就发了美国禁烟的那几段,控制在千字左右。过了两天,一编辑回复:文不用了,多谢。我也要谢他呢:现在能回EMAIL的编辑,真是凤毛麟角了;不管用不用稿,编辑一般都不回。

我想,这篇文章也许太浓缩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没说清楚;再说《新民晚报》副刊,那么多编辑,我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呀。于是,又将全文用EMAIL发给另一个编辑,用不用听便了:写稿、投稿是自己的事,用稿是编辑的事。我所能做的,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你也许认为这是唱高调,其实,这就是我这些年来投稿的心得:努力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至于能收获什么,很多时候并不由自己作主,只能顺其自然。这样,才能保持积极而平和的心态。不能来的,你天天盼,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该来的,你不问,他也来了。这不,没几天,就收到了《新民晚报》寄来的报纸。现在,能寄样报的,真不多了。

我知道,《新民晚报》的电子版也办得不错:数据库完备,可以从姓名、题名、日期、版面等途径来检索,时间一般能保持一两年。有些小报仅能保持一两个月,检索途径单一。数据库的大小,是由经济来支撑的;没有经济实力的小报,自然就差些。

查了《新民晚报》的电子版,我又在互联网搜索:感受美国禁烟,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居然搜出了山东的《德州日报》与《网易新闻》。我平时看的报不多,熟悉的也就那么几家。不熟悉版面的,我一般不会投稿。《德州日报》,我没投稿,照理说,他是侵权了。但我也知道,中国的报刊做这些事并不奇怪——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太差了。转念一想,这位编辑还是不错的:很敬业——努力想把自己的版面做好;而且非常支持禁烟。就算将功补过吧。

后来,我打电话到《德州日报》:“我1月10日刊登在《新民晚报》的文章《感受美国禁烟》,怎么14日登在你们的报纸上了?”那编辑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刻说:“我给你发稿费,好吗?”他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难道还要打官司不成?《网易新闻》,明确标明作者姓名、出处——来源于《新民晚报》,我想,可能是《新民晚报》授权给他们的。因为我投了《新民晚报》,报社就有权处理。

从这篇文章的命运,也可看出,虽然执行禁烟令难度大,很多人都认为是一纸虚文;但媒体中还是有些记者、编辑在关注禁烟,积极支持禁烟。这篇《感受美国禁烟》,才总算发挥了一点作用。我甚感欣慰!

《新民晚报》《感受美国禁烟》

http://xinmin.news365.com.cn/ygb/201101/t20110110_2931021.htm

《德州日报》《感受美国禁烟》

http://car.dezhoudaily.com/dzrb/html/2011-01/14/content_20372.htm

《网易新闻》《感受美国禁烟》

http://news.163.com/11/0110/15/6Q22P3U100014AED.html

《南通大学报》《感受美国禁烟》这篇是最为完整的,题目也是编辑定的。

http://ntub.ntu.edu.cn/bencandy.php?id=4585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