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由《新民晚报》中的瑕疵说起

由《新民晚报》中的瑕疵说起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1 17:52   浏览 N 次  

我们这个泱泱大国越来越不讲究用词的准确,更谈不上考究了。满耳朵跑“神马都是浮云”、“给力”、“靓丽的风景”……

《新民晚报》是我故乡上海的报纸,从1982年复刊,我一直订到现在。也许是故乡情在作怪,我一直认为它是国内最好的晚报,雅俗共赏,各有所需。我至今保存着从1982年复刊后从副刊上剪下来的自己喜欢的方方面面的资料,它们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

这是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初期我其中的两本的剪报,到现在这样的剪报我已经有将近20本,退休后已经基本收手。



那时候的报纸找不出一个错别字,也找不出编排上的瑕疵。

从前的编辑哪里有电脑打字、排版,那么多的小字如群蚁排衙一切全靠自己的双手完成。那时的报纸(当时的书也如此)基本上找不到一个错别字,他们也很讲究排版艺术。我剪的内容基本上来自“夜光杯”,它是副刊,里面的内容读者都喜欢。他们绝对不会把大部分读者都喜欢的内容安排在一张纸上(即正反两面),基本上可以避免剪了正面破坏了反面读者有可能保存的内容,为此我才有机会保留了那么多自己喜欢的内容。这几年,我却常常要开动家里的复印机才能保留下自己喜欢的内容。

这样的低级错误对待一份从解放前就办起来的报纸实在是不应该的!在编排上完全是可以避开的,是可以错落编排的——因为我自己也曾经办过小报!

现在不仅编排越来越粗糙,偶尔会出一些低级错误——看看下面这份讣告中称谓的错误那样明显却刊登了出来。文中的“父亲”应该是“先生”或“丈夫”,否则下面的“爱妻”“子女”就不匹配。家属不懂,难道我们的编辑也不懂吗!它为什么会出炉?监管机制在哪里?


应该说《新民晚报》犯这样的错误相比其他媒体数量上还是少的,则是我希望它越来越少而已——这恐怕也有点难。红尘滚滚,诱惑多多,恐怕也难安静伏案了……

世博会规格够高的了吧,还不是一样……“黄浦江”成了“黄埔江”。广东没有黄埔江,只有黄埔军校;上海没有“黄埔江”只有“黄浦江”,这是上海人都知道的事情,可照样出洋相! 2010·8·25/14:53拍摄于世博会C片区。

还有更好玩的。2009年八月初,我去黑龙江镜泊湖玩,看到入口处附近的厕所旁电线杆上挂着一块指示牌“卫生厅宾馆”,箭头正对着厕所。什么地方不好挂,偏要挂在这里。太不讲究了!搞不好别人真的以为这厕所就是卫生厅的宾馆了。

这样的事情现在已经到了不足为奇的地步了。我依然在作某电台的听评工作,那主持人、播音员对念白字错字的批评根本不在乎,仍然把插科打诨一些平庸的热门语当作时髦。大概只有像我这样吃饱饭无所事事的闲人才会杞人忧天这些母语退化、杂化、方言被围剿、英语被无限美化的事情吧。

还是息息吧,去包我那美味的黑洋酥宁波汤团吧!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