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少年犯的故事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2 10:22 浏览 N 次少年犯的故事
(2010-05-30 20:49:55)
2004年6月1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杀人案的凶手梁晓丹被执行死刑,随即,其遗体如生前所愿,捐献给了社会。
末路亲情使得梁晓丹走得十分平静。
但很多人的心情却并不平静,这些人与他并不相识,却一心想请求法律能够“刀下留人”:有几位好心人甚至提出可以出资赔偿受害人的损失,以求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如有可能,争取在法律许可的框架内,刀下留人,能够改判死缓或无期徒刑;广东一女士要携10万元去丹东,承诺要跟梁晓丹的家人一起把钱交给被害人的父母,慰藉他们的丧子之痛;河北省省检察院三位检察官从法律的角度,探讨是否能给他找出活路;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山东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此案。一个死刑犯的命运何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这些平时爱憎分明的人,为何对这位杀人犯恨不起来?
那年,妈妈抱着他哭了
2003年12月一个冬日的下午,丹东市看守所。
丹东电视台记者张晓丹正在这里采访,他已先后见了六位年轻的死囚并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当第七位死囚伴着脚镣声走上前来时,管教介绍说:他叫梁晓丹。张晓丹眼睛一亮,这位与自己同名的死刑犯二十出头,是7个死囚中长得最帅的一个。接下来的交谈中,张晓丹更是感到吃惊,这是张晓丹10年来接触的死囚犯中,惟一的一个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平静心态的死囚。
审讯记录记载:梁晓丹,1980年出生,2002年4月2日在实施暴力抢劫时,将丹东仪表学校19岁的学生刘畅伤害致死,一审被判处死刑。律师说:梁晓丹对死亡没有感到恐怖,其实是绝望。让做了多年律师的他不能容忍的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囚犯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旁听席上没有一个亲人。
接到判决后,梁晓丹没有提出上诉,不久后他签订了遗体捐献的意向书,成为丹东市第一个自愿捐献遗体的死刑犯。而他犯罪后的归案过程,更让张晓丹感到:在这个与自己同名的年轻死囚的沉默而冷静的外表下,一定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心结。
2002年4月的一天,梁晓丹拿刀逼着刘畅要钱,刘畅奋力反抗,梁晓丹用刀扎了他4刀,刘畅挣扎着跑了。梁晓丹当晚乘火车从丹东逃往本溪。两个月后,他因涉嫌另一起抢劫案被捕,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梁晓丹有个狱友被判刑7年。一次,狱友从来探监的姐姐那儿得知母亲病了,还剩两年零10个月刑期的狱友,把对母亲的惦念清楚地写在了脸上,梁晓丹见此百感交集,对狱友有个妈妈感到非常羡慕,也挺同情。于是,他让狱友去揭发他曾在丹东抢劫伤人之事。狱友照此办理后,监狱给他记了功,不久便出狱回家照顾母亲了。而当梁晓丹从监狱被带回丹东看守所时,才知道被害人刘畅已经死亡,他将面临死刑。
这个孤独灵魂的记忆里没有母亲的位置,相依为命的父亲和爷爷奶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相继去世后,那个已形象模糊的妈妈,成为他在这个尘世里惟一的亲人。在梁晓丹的记忆中,只8岁那年见了一次妈妈。那是在学校对面的马路上,妈妈抱住他:我是你妈妈,快叫妈妈。他叫了妈妈。妈妈给了他两个梨后,拨开围观的人群哭着走了。至此,16年过去了,梁晓丹再也没见过妈妈。
在临终的这段日子里,梁晓丹想见见母亲,看看她长得什么样,问问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她为什么和父亲离婚?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来看自己?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梁晓丹从没听父亲和爷爷奶奶提起过母亲,他甚至不知道亲生母亲的名字。而二十多年的分离,面对亲生骨肉已经成为死囚的事实,什么样的女人才能有勇气面对儿子?梁晓丹生命中最后的愿望能实现吗?
媒体为他公开寻母
2003年12月,在人们迎接新年的喧哗中,张晓丹穿梭于丹东的大街小巷,希望在茫茫人海中为死刑犯梁晓丹找到母亲。突破口选在梁晓丹父亲生前的亲属中。可梁晓丹的叔叔首先拒绝:对不起,我现在非常忙没时间。即挂断了手机。梁晓丹的婶婶在电话中让张晓丹去问梁晓丹的姑姑。梁晓丹的姑姑在电话里对张晓丹说:你别找了,找也找不到。信息就此中断。张晓丹深信:这个家庭背后,一定隐藏着某些难言的故事。
多日走访给了张晓丹一个重要信息:梁晓丹的母亲名叫刘春华,现年46岁。可她以前工作的照相机厂几年前就已倒闭,在查找了4个派出所都没结果后,寻找刘春华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媒体身上了。
2004年1月6日,《丹东广播电视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张晓丹撰写的“寻人启事”《上路前,他想见妈妈》。一时间,整个城市为一个死刑犯平添出一份牵挂。当消息传到梁晓丹曾工作过的餐厅,当初的那些同事们一片哗然:他来上班当服务员的第三天,就捡到客人遗失在包房里的装有一万块钱的手包,并还给了客人。这样的青年怎么为几十块钱就要了别人的命呢?这没妈的孩子若是有人管他,也许就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来,他妈妈既然生了他,就应该为他负责任……
在人们嘈杂的议论声中,张晓丹没等来刘春华的电话。而在看守所里苦苦等待消息的梁晓丹,苦熬一夜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刘春华女士,您的名字是电视台的张记者告诉我的,当我听到这个名字时,心情非常沉重,我的记忆一下回到了8岁那年,在学校马路对面和一个女人见面时的情景。那次那个抱着我哭,给了我两个鸭梨的女人让我叫她“妈妈”。就为了这一句“妈妈”,父亲打我打断了皮带。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这么恨妈妈?但我想总是有原因的……
8岁的梁晓丹显然不明白成人世界里的爱恨情仇。但父母间发生过的一切,已不能给梁晓丹一个完整的天空。8岁的记忆里,两个黄澄澄的鸭梨和一个女人的泪脸,成为梁晓丹生命里用来诠释母亲这个词的全部内容。爷爷奶奶和家里其他人,从不提梁晓丹母亲的事。一提起父亲就说:你妈不要你了,跟别人走了。梁晓丹长大后自己也不问了,“母亲”这个词已成为他心头最隐秘、最敏感的伤疤。16年过去了,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时再见母亲一面,与其说是一个愿望,不如说是一个死囚为自己的灵魂完成的一次回归。
没娘的孩子像根草
“寻人启事”见报后的第4天早晨6时,张晓丹的电话响了。一定是梁晓丹母亲打来的!他抓起电话,里面传来一阵哭声,约10分钟后,对方才哽咽道:我是梁晓丹的妈妈。
第一次见到刘春华的张晓丹,感到她很诚实:无论什么原因,毕竟是我当年扔下了不到两岁的他,这么多年我没尽到做母亲的责任。
当年刘春华与梁晓丹的父亲经人介绍认识一段时间后,充满幻想的她,即不顾一切地和自己父母并不怎么满意的他结合了。梁晓丹的父亲已去世,没人能说清当年曾相爱的这对年轻人,因何在孩子只有17个月时分手了。
梁晓丹小时挺调皮,有时老师或同学说他有娘养没娘教,他后来跟谁都不愿讲话了,有事自己闷在心里,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时,刘春华特别想儿子,于是那次她在学校对面的马路上见了梁晓丹,送给他两个鸭梨,于是导致梁晓丹被父亲打断了皮带。
就像孩提时的梁晓丹无法明白父母的世界一样,大人们同样不能明白孩子的世界里发生了些什么。梁晓丹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上中学后他迷上了游戏机,对金钱的需求不断膨胀。15岁那年,对学习早已失去兴趣而辍学的梁晓丹撞开小卖部的门,从里面拿了价值两千多元的香烟及七百多元现金,被父亲从派出所领出来后,挨了几次打。父亲的暴怒让他在家老实了一段日子,而不久后父子间爆发的一场冲突,将正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梁晓丹,彻底地推向不归路。
有一天,父亲说他一个1000块钱的存折找不着了,问梁晓丹拿没拿?他说没拿。父亲火了,拿了根长棒子打了他一顿。后来梁晓丹非常委屈地从父亲的雨衣里找出那个存折时,父亲恍然大悟,他抱着儿子哭着说对不起。17岁的梁晓丹再次感受到刻骨铭心的失母之痛:连受了委屈都没人可以倾诉啊!
父亲的误解让梁晓丹彻底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他很快成为看守所里的常客:工厂的钢筋、路旁的街灯,甚至是钢笔厂成筐的钢笔帽,都成为他的手下猎物。还偷了叔叔儿子攒在钱盒里的七百多块钱,把婶婶价值四千多块钱的首饰,拿去卖了两千块钱,去买吃的穿的,和那群狐朋狗友挥霍享受……
21岁那年,梁晓丹患胃癌晚期的父亲自缢身亡,他没给不争气的儿子留下只言片语,没人知道这个不幸的男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向人世告别的。祸不单行。父亲去世不到一年,疼爱他的爷爷奶奶也相继病逝。
亲人们先后离世,让出轨的梁晓丹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决心走上人生正道。他在一家海鲜餐厅里找了份服务生的工作,就是在那里,他将顾客遗失的一个装有一万多元现金的手包还给了失主。
两年后,命运再次转了个弯:一纸肝炎诊断书终结了梁晓丹在餐厅的工作。女友也离他而去了。早年失去母爱,后又失去女友的慰藉,这次打击对孤独的梁晓丹无疑是致命的,他开始再次放纵自己。
据梁晓丹自己说,他的几个同案犯,全都是出自单亲家庭。
母子相逢只有悔泪
梁晓丹将为自己的罪恶付出生命的代价,临行前见见妈妈,成为他最后的愿望。而刘春华的心情却非常复杂:见到儿子我该怎么说?他能否原谅我?二十多年的骨肉分离,再见时却是生离死别,没人知道这次特殊的相见将会演绎出怎样的悲欢。虽然梁晓丹在给母亲的信里及与张晓丹的交谈中表示得都很好,但他毕竟是个被判极刑者,说是想见16年没见了的母亲,可一旦见面若仇视起来怎么办?为此,有关人员在接见场地和参加人员等有关问题上,皆做了精心安排。
在等待中,月收入只有200元的刘春华希望为儿子准备上路的衣服,这似乎是她作为母亲为儿子最后能做的事了。在临近过年洋溢着喜气的购物人群中,惟有刘春华十分惹人注目,她在一个个柜台、一件件衣服中不停地哭着挑选……二十多年没和儿子在一起生活,她不知道儿子现在有多高。幸亏有张晓丹的参谋,她才为儿子买好衣服。
腊月二十一,16年未见的母子相见了。看到随着脚镣声走来的梁晓丹的那一瞬间,刘春华真想说是自己害了儿子:若当年不是自己把他扔下不管,何以有此场面?此时儿子要打她骂她,她都能接受。
母子见面互道对不起,刘春华流着泪对梁晓丹道:你还和小时候一模一样。你的第一个生日是我给你过的,你这最后一个生日是管教代替我给你过的,我自愧不如啊!说我当时有工作和苦衷,这都是借口,我确实不配做一个母亲!
此时梁晓丹也泪流满面:我一辈子想见的人终于见到了,但我说不清自己的感受。我感谢管教在看守所对我的教育,若不是在政府的改造、教育下,我也不会做出要捐献遗体的决定,谢谢两位管教,也谢谢电视台的张记者,替我找到16年没见面的母亲,非常感谢!
刘春华曾反复思忖:一是向受害者刘畅的亲属赔罪;二是希望被害人亲属能谅解梁晓丹,饶他一命。但她知道那不可能,可除此之外,她不知道还能为儿子做些什么。张晓丹非常理解她作为母亲的心情。刘春华给刘畅的舅舅王国胜打电话道歉,说自己已从丹东来到大连了,并面见了王国胜。对刘春华的要求,王国胜非常气愤:当初是我开车送外甥到丹东去上学的,一年后又是我开车把外甥的遗体拉回来的。一个19岁的孩子,无辜地被他杀害了,他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犯法就得受法律的制裁!
刘春华已为梁晓丹做了最后的努力,但法律是无情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记者张晓丹也在思索,如果能够恳请法院对被告人不立即执行死刑,可能对改造罪犯,挽救其他青少年犯罪人员,唤起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更为有益的效果,同时也能使被害人的家属得到经济和精神上的抚慰,更能达到刑罚的目的。而此时,被害人家属的态度也有所松动。于是,张晓丹5月31日来到北京,到最高人民法院向专家和法官进行咨询。但是,这天下午,刚刚走出最高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处的张晓丹,从手机中听到了梁晓丹次日将被执行死刑的消息。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他还是怅然若失、一夜无眠。
临刑这天早上,梁晓丹平静地同同室犯人一一道别之后,得以同张晓丹进行了极为简短的通话。梁晓丹对张记者一再表示感谢,帮助他找到了妈妈,帮助他感受到了人世间最后的亲情。
死刑执行结束后不久,张晓丹将此消息通过电话告诉了刘春华,这位母亲顿时痛哭失声。
张晓丹轻轻地对这位母亲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无论是对梁晓丹执行枪决还是“刀下留人”,都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此案伦理、法理、情理交涉其中,发人深思,余音未了……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