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读”徐成春版画

--“读”徐成春版画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2 15:20   浏览 N 次  

用思想抚摸辽远的森林

——“读”徐成春版画

荒城

早知道徐成春是一位著名的版画家,但因机缘的关系,一直只闻其名不识其人。直到今年十一月,我调到大兴安岭日报社工作,我们同在一个单位了,才得以相识。

成春兄艺术家的气质和秉赋,初识时就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渐渐多了交流的机会,我对他也就有了进一步地了解。

我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年,尽管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不多,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如果让我谈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评价,心里还是比较有底的;可让我去对美术作品、尤其是版画品头论足,就有些勉为其难了。为此,我把他的版画集一直放在办公桌上好几天,没事时就看上几眼,琢磨一下,甚至还专门请教了两个懂画的朋友,才终于找到了点灵感,这也多少使我增长了欣赏美术作品的素养。

概括地说成春兄的版画境界雄浑厚重,明澈开阔,磅礴大气。

在他的版画作品中,能够看到画家对大森林的远古幽思,对林区生活的诗意描绘和抽象性的探索。可能是缘于他生活在黑龙江边,因此,他对水情有独钟。水一直是古代哲人表达对世界认识的一个较为高深的隐喻。居山者仁,居水者智。水的博大,水的清澈空灵,水的映照万物,水的丰富内蕴,无不启发了画家对客观存在的本质性领悟。因此,在他的大量作品中,水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我犹为欣赏的是《船之吟,潮之咏》:一条古老的木船悬在绿色的背景上,它的影子落在色彩斑斓的河底,船的影子使“读”者在宁静中获得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这时,这个船已不仅是船,而是作者对客观存在的某种充满性灵的关照。《记忆的河流》又加深了这种寓意的表现,到了《遗失的层林》,作者已把这种表达上升到更为抽象、含义更为深幽的境地了。

作为大兴安岭本土画家,成春兄对大山当然有着更深的情思与惓顾,然而他并没有简单地运用客观的描绘,而是把内在的情思与高度的审美领悟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从而使他的画面有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大境界。在他的画作里,看到的不再是山的形体,而是山的精神,山的灵魂。开阔,厚重,苍茫。我在“读”他的作品时,总是不由得沉浸于平静而古老的境界里,面对如此神奇的事物,甚至能让人感到可以呼吸那种古老的气息——那是表面宁静而深入内心后变成的一种让人感动的气息。

最让我感叹的是《鹿笛》这幅画,看到雄浑的大山,还有绵延的青松,一条条穿行画面的大马哈鱼,让人感到画家已将山水和山水中的各种因素,汇集到了一起,山不仅仅是山,水亦不仅仅是水,而是糅合了山的苍茫与水的空灵于一处的浪漫之境,因此获得了超越时空的自由。这是他作为画家所达到的较为独特的内心境界。在这里山水已不单纯是背景了,它与它所养育的人血脉相连。《鹿笛》中那个吹鹿角的猎人,与远处那只平静而卧的驼鹿,与那些大马哈鱼,与近水远山,似乎有着极为神秘的深层感应,借助那声悠扬的笛声,生出一种血缘上的共鸣。

那幅《雪岭千里》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山水之间是厚厚的大雪,一群鹿在雪上艰难地行进,展现出一种让人敬畏的生命力量。在这类画作中,凝聚着作者的沉静思考,热情的讴歌,并以象征与隐喻等丰富的艺术手法赋予了作品更深刻更广阔的意义。

成春兄版画的另一个主题是对林区生活的表现,这类画作有《源头的号子》、《大锯房》等等。这些作品无论是造形和设色,都具有了浓烈的诗意。我特别欣赏《大锯房》这幅版画作品,古朴的人物造形,较为单纯的色调,不仅绘色,而且绘声,让人从画面中能听到圆木被锯开时的轰鸣,嗅到锯末的清香,感受到劳动者汗水的温热——这是一首不饰雕琢的抒情诗,诗意热烈,直接,扑面而来。

《春光》、《最后的萨满》、《遗失的层林》等作品,则具有较为抽象或者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我感到成春兄作为一位优秀的画家,他已走在艺术的前沿了,他正用思想来抚摸和表现着这个世界。

我虽不懂美术,可也知道版画创作是需要木板和刻刀的。作为版画家,成春兄在用他手上的那把刻刀,伴着一种深情,一种哲思,一种旋律,旋转腾挪、翩然起舞,在一块块木板上,也在大兴安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着绚丽的奇迹。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