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异乡过年,不变的是亲情

异乡过年,不变的是亲情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4 08:52   浏览 N 次  

《黄石日报》的报道:

异乡过年,不变的是亲情

不是我不想回家

1月30日,深圳保安区街头车水马龙。站在公司的窗台前,袁子弹深情地遥望着远方,思绪飞回到少儿时代。
袁子弹是阳新陶港镇上徐村人,现为深圳市世纪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乡情网创始人、中国宝安网CEO,湖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广东)办事处网站总编辑、宝安义工联网络中心负责人。
“那时家里穷,平时没糖、没肉吃,但过节时很热闹,有新衣服穿,也有好东西吃。到处拜年,三亲六婶家钻来钻去的。”袁子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起儿时的情景。
袁子弹1997年到深圳打工,通过几年的努力,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公司。事业有成,2000年一家老小迁往深圳居住。
袁子弹的孩子已经两岁多了,一直生活在南方。袁子弹担心孩子、老人受凉,就打消了回家过节的念头。
袁子弹告诉记者,不是不想回家过年,有太多的亲情牵挂。现在,他正准备春节期间的义工活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自下陆区的邢治家是苦瓜网市场拓展部一名工作人员。本来准备回家过年的,然而,他找了很多方式订票,但是一票难求。邢治家苦恼地说:“多几十块钱的手续费都没问题,就是买不到一张票。”
火车票没着落,坐汽车怕不安全。“不回家过节了。”邢治家只能苦求家人的谅解。

回家,真的很累

下班了,站在深圳富士康观兰厂区,黄小华低头默不作声。黄小华是大治市还地桥人,这些年基本没回家过年。一到春节,他就主动申请加班。
黄小华苦恼地说:“真怕买票。只能在节后再回家。”
不光是一票难求,黄小华担心“春节时的花销”。黄小华还讲了一个故事。同村的一个老乡几乎每年春节回家,每次花销四五千元,光给压岁钱就超过了一千多,每次回家高高兴兴,返厂时愁眉苦脸。黄小华坦言道,这笔开支,还不如直接给到父母,够老人们一年的生活费。
夜幕降临,深圳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内灯火辉煌,冯青英还在正统心算国际教育深圳服务中心办公室忙碌着。
冯青英是阳新人。去年春节回家过节,逢上了阴雨天,就一直呆在家里。农村没文化娱乐活动,感觉很无聊。
回想起挤火车的情景,冯青英就像做了一场噩梦,想着就怕。冯青英说:“每次回家拎着大包小包不说,车厢里连气都喘不过来。到家时是一副狼狈相,父母心疼得掉泪。”
今年过节不回家。冯青英说,去做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去看平时没机会去看的风景。要不,就睡个昏天黑地,好好休息一下。

不敢回家,难向家人交代

汪红花今年26岁,阳新排市镇人。因为其母亲一直在电话中催她带男朋友回家过年,她就打消回家过年的念头,选择了在单位值班。
汪红花其实还没有男朋友,母亲的“逼亲”让其十分难堪。“我不敢回家了,没法向家人交代啊!”汪红花的目标,是在今年找上男朋友。
“我害怕别人问我年薪多少?”“我不忍心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在深圳、温州等地,许多不回家过年的人对“行好孝”表示出极大的无奈和深切内疚。
当春节的脚步渐行渐近,当商家的促销越战越酣,他们还在异乡忙碌着,尽管他们因种种原因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但是他们仍是对家乡牵挂、对亲人牵挂。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