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那一片温情与敬意

那一片温情与敬意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5 04:56   浏览 N 次  
夏红案:或许真的是老了,最近老是生活在一种怀旧情绪之中。这不,不小心又翻出了当年给我的好兄弟江宏景的两次影展写的序言,一次是2002年,一次是在2004年。宏景是我大学期间最好的兄弟,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都还生活在一种叫做理想的情愫之中。如今,宏景还在三晋大地上践行着新闻记者的梦想,而我则在军都山下颐养天年了,人是物非呀。重发旧文,向远方的兄弟略致问候并抒怀。

那一片温情与敬意

——代序

陈夏红

一路走来。

正如句子的末尾必须要有个句号一样,大学四年了,总有那一片给自己、给朋友的温情与敬意,让人忍不住总结我们在军都山下挥霍掉的日子。盛夏的阳光打在脸上,四年了,军都山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我们就要走了,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江宏景的这个《一路走来》影展,也就算是跟大家、也跟自己的道别吧!

严峻的就业形势让这个告别的展览多少有点悲壮。在去年刚刚找工作时,我和宏景和所有大四的同学一样,期盼自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个灿烂的前程。而事实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最后的结果是宏景去《成都商报》,我也成了《人民铁道报》的一名记者。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结果显然不是最好;而对我们自己来说,这样的结果是值得欣慰的,至少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都没有丢掉理想。当然想象一下以后很长时间内,我们哥儿俩将不得不天各一方,各自为战,再也不能一块采访一块聊天了,着实有点伤感。古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用党委宣传部艾群老师的话说,宏景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灵气。但是,灵气的背后更多是他的敬业与勤奋,宏景是个为了摄影不顾一切往前冲的人,他总是在恰当的时间抵达恰当的地点,适时地按下快门。举例来说,去年非典肆虐之际,人心惶惶,此前他也不过是昌平新闻中心的一名实习生而已。即便如此,他依然千万百计接近小汤山医院现场,在离非典最近的地方感受并记录疫情,这就是这次影展中小汤山医院照片的来历。著名战地记者卡帕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不够近”,此言得之,宏景的照片让我们找到了久违的激情与亢奋。

话再说回来,非典易躲,暗箭难防,就为了上面提到的这张照片,在告密者的伎俩下,宏景差点挨了一个处分。前不久我也有了类似的遭际,只不过告密者的手段更加卑鄙一点罢了。我想我们光勤奋不行,我们都得小心,并且学会保护自己,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人爱慕虚荣是可以的,忘恩负义则不行,尽管人心惟危,我还是乐观地相信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好人的社会,我们一路的成长的确不能少了一些领导、老师、朋友的帮助与提携。比如宏景实习过的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昌平新闻中心,我实习过的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不惜版面颇为鼓励我们的《法制日报》等等,这些单位的背后都是具体的人——那些给我们机会并悉心指点的师友们。当然,万万不能忘记的还有我们熟悉的《中国政法大学》校报,这张报纸曾经培养了好几位现在活跃在中国新闻界的记者,也曾聚集了法大内外最优秀的写作队伍。同样,在校报我和宏景也完成了新闻工作的启蒙,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校报,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的未来肯定将是另外一幅面孔。谢谢你们了,向您致以诚挚的温情与敬意。

一路走来一路歌。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纸上;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等着瞧吧,好作品永远在后面。今天我们以法大为荣,明天我们仍以法大为荣。天佑军都山!天佑法大!天佑中国举步维艰的新闻事业!——我们将以手中的相机、手中的笔以及胸口的热血和良知而奋斗,为了权利也为了正义!

2004年5月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