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散文《乡村腊月》在《昭通日报》发表

散文《乡村腊月》在《昭通日报》发表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8 18:56   浏览 N 次  

虎年就要撕去最后的日历了,我们也将迎来兔年的四季更替!腊月,作为乡村最原生态、最具年味的月份,是充满温馨和惬意的,是充满欢乐和期待的。腊月走进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过去的岁月记忆犹新,思绪总在那不离不弃的乡村情怀中缠绵和游走。

前两天,忙里偷闲,回了一趟离县城七、八公里外的老家,和老家的母亲、兄弟姊妹们一起宰年猪吃“庖汤”。感概之余,一夜草就此文,算是一种乡情宣泄吧。承蒙刘建忠老师厚爱,两天后便在《昭通日报》“五尺道”副刊发了这篇散文《乡村腊月》。

文章链接:http://www.ztnews.net/dubao/ztrb/html/2011-01/21/content_7899.htm

乡村腊月
■陈永明

腊月,似乎是乡村的专利,连飘飞的雪花和檐下长长的冰挂也充满浓浓的年味!

腊月里,乡村的炊烟,带着冬阳的问候在每一个村庄的上空盘旋着、缭绕着!

忙碌了一年四季的乡亲们,仍然在忙碌。不同的是,乡亲们是在盘点岁月的给予和回报,在谋划来年的希冀与收获。他们忙碌着,把所有的辛苦和欢乐在乡村的腊月尽情的释放和挥洒。

置办年货,是腊月里乡亲们思考最多的事情。一家人围炉而坐,当家长的父亲或母亲,或主持家务的长兄,抑或是管家的嫂子、兄弟媳妇召集家庭会议,把年货置办、添衣保暖、人情客往、团年祭拜等等事宜,策划得周到细致。

腊月的乡街子,热闹非凡,逢二五八,或三六九,或一四七赶场天更不消说,几乎所有在城里卖的东西,乡街子上都能买到。日用百货、电器五金、土产山货、时尚衣物,还有大人用的、小孩子玩的,香烟火炮、灯笼礼花、春联门对,甚至祭祖用的香蜡纸钱。有的时候就连城里人也会跑到乡街子上来抢购猪肉装香肠、腌腊肉,或买土鸡蛋、自种的本地米,甚至瓜果蔬菜,因为乡街子上卖的东西远离城市,少污染、原生态,是现代人追求的美食和珍品。

宰年猪,是乡村腊月的一道风景。在农村,每年能宰上一头年猪是一家人“运程”好坏的象征,是这家主人有没有经济头脑、是否能干的象征,也是一家人“六畜兴旺”、“丰衣足食”的好兆头。尽管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新鲜肉打“牙祭”已经成为故事,但宰年猪仍然是全家人生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等“有钱无钱、回家过年”的打工人回家,等在外读书、工作的子女回家,让全家人共同分享那份快乐和幸福。在淳朴、简约的乡村,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啊。早在计划经济年代,当城镇居民无忧无虑凭票供应肉食时,农村的许多人家却在盘算着“卖一头,吃一头”或“卖半边吃半边”的生活计划,那“卖一头”或“半边”便是上交给国家的“任务”,也就是生猪派购任务,记忆中大概是七八角钱一市斤的价格,除去任务猪过秤时肚里还没来得及消化的潲水重量,一头猪也就百来块钱,外搭一张交给杀猪匠的“屠宰证”和几十斤可抵交“大中专学生粮食转移证”的奖售粮。凭那张让全家人嘴馋的“屠宰证”,就可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宰猪过年了,一百来块钱也让一家人来年的生产开支有了来源。那时,在条件稍好点的乡村,绝大部分农家是只能“吃半边卖半边”的。也有好些实在困难的家庭,年关时才会开口向家境好点的亲戚借上一块肥肥的腊肉,过年祭祖敬香火,之后也一家老小打上一回“牙祭”,改善一下油荤。特别是不懂事的小孩,逢左邻右舍宰年猪时,往往会忘记事前大人的叮嘱跑去守嘴,那副可怜相会让没年猪宰的父母感到羞愧和一阵阵心疼,也会成为来年千方百计都得争口气宰上个年猪的动力和念想,哪怕“吃半边”都行。生产队里特别困难的“五保老人”是有专门照顾的,也会有好心的人家偶尔送上一两斤新鲜肉。现在的政策好,“五保老人”可以享受低保、还会有高龄补贴,逢年过节,还会享受到政府送的寒衣、食油大米和肉食,那是雪中送炭般的,在他们的眼里是一份大恩大德,垂暮之年的他们会感恩一辈子的。当然,偶尔也会有宰了“半边年猪”的人家享受到了“五保户”待遇,肥肉上添膘的。

在乡村,乡亲们是纯朴的、友善的,邻里相处是和谐的。人情世故,礼尚往来是千百年来的传统。乡村腊月,“吃庖汤”很时兴,体现着一种氛围,也看得出这家人的人脉人缘。孩子在乡村小学的老师,城里工作的亲朋好友,三亲六戚、左邻右舍,院坝里挤满欢声笑语,气氛其乐融融。通常是头天宰猪帮忙,第二天正式请“庖汤”,凡请到的人家一般都是全家老少都到场,因事或外出没赶上的还会择日补请。过去,习惯于满寨子的人都请,或全生产队的人大吃大喝一场,这样下来,常常是一头年猪除了四只腿、一个头,一场“庖汤”便吃完了,大有“有福同享”的慷慨。剩下四条腿走亲戚,一个猪头过年祭祖。正月刚过,一家人最起码的油荤都将成为大问题。也有家境贫寒或遭遇“天灾人祸”宰不起年猪的人家,怕还不起这份人情,也就婉言谢绝了或借故出门干农活躲了,以免难堪和难受。如今,乡亲们的观念已悄悄发生着变化,一些落后的习俗开始改变了,就连“庖汤”请客的范围也都简化到自家的至亲、左邻右舍了,这给主人家减少的不仅仅是轮流做饭、洗碗之类的麻烦。渐渐地,在乡村普遍形成了这样一种节俭的传统。

随着腊月的日历一页页的撕去,除夕的日子也就一天天临近了。此起彼伏的爆竹声,让银装素裹的乡村更加安宁祥和,大红的春联在瑞雪的映衬下红红火火格外醒目!

乡村腊月,瑞雪丰年好兆头!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