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日本称中国升级核能力 核武数量欲追平美俄

日本称中国升级核能力 核武数量欲追平美俄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2 02:56   浏览 N 次  

日本称中国升级核能力 核武数量欲追平美俄

2011-03-01 10:53:58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核心提示:澳大利亚时代报28日报道称,解放军高级将领在与美军同行交流时,明确拒绝后者有关中国应公布核武器数量的要求。报道还称中国正在快速升级其核能力,已经超出了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相对较低水平,并且试图达到与美俄持平的程度。

参加2009年大阅兵的解放军东风31洲际导弹方队。

在2009年国庆阅兵中对外正式亮相的中国东风-21C导弹。

澳大利亚时代报28日报道称,解放军高级将领在与美军同行交流时,明确拒绝后者有关中国应公布核武器数量的要求。分析称这一政策可能将对亚洲的军力平衡产生影响。报道称,美国外交家多次劝说中国增加其核武透明度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澳媒称,2008年6月,中国人曾告诉美国国防部及国务院官员说,中国核力量的增长是 “必然的事实”,而且“在技术进步上不会出现限制”。

而且,尽管在2009年7月的一场深入讨论中宣称,北京的核态势“总是防御性质的”,并且中国可有“永远不会加入核军备竞赛”。2008年6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告诉美国官员称,中国军力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自然扩展”,而且中国“无法容忍他人为我们的能力设定限制”。

报道称,日本担心中国的核武库数量将会达到与美军核武数量持平的程度,而且东京已催促华盛顿保持自身强大的核能力,以便阻止“日益大胆”中国“做傻事”。

报道指出,在2009年6月举行的最高层核政策磋商中,日本防卫省高官告诉美国代表称,东京政府所进行评估显示,“中国正在快速升级其核能力,已经超出了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相对较低水平,并且试图达到与美俄持平的程度”。

日美防卫合作主管芹沢清(Kiyoshi Serizawa)告诉美国外交官:“中国正在展现其在军事能力方面的新的自信,并且也在该地区展示自身的力量,尤其是在钓鱼岛问题上。”

此外,日本外务省一名高级官员还警告说,中国除了核建设外,还在进行其他活动,包括2007年的反卫星试验、网络攻击战,另外其海军能力也正在增强。

报道称,日美安全条约部高级协调员新井雄介表示:“如果中国意识到美国在进入该地区的问题上存在困难,那么它很可能会做出一些傻事来。”

在与美国使节进行单独讨论时,日本防卫官员对奥巴马政府计划与俄罗斯商谈削减核力量的问题表示了担忧,称这可能会鼓励中国进行核建设。对此,一名日本高官解释称,虽然中国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核专家并不相信这一点”。报道指出,美国和日本官员都认为,中国核建设的不透明性给外界造成了困扰,而且日本还强调称在美国决定与俄罗斯进行核武器“深度削减”对话前,美日密切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澳媒文章提到,2010年初,奥巴马政府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后,美国和俄罗斯于4月8日签署了新的《战略武器限制条约》,规定在未来七年内,将核武库中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削减到1550枚。另据国际战略研究所估计,中国目前约有90枚洲际弹道导弹(66枚陆基,24枚潜射)和400多枚中程导弹。而且,据美国情报界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弹道导弹的数量将会加倍,而这可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http://www.huanqiu.com 作者:春风)

美媒:中美互相军事威胁 结果均与初衷相悖

2011-03-01 10:15:53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核心提示:在1996年台海危机和最近南海的领土争端中,中美双方的军事威胁最终都事与愿违。克林顿政府的战舰政策促成了中国的造舰计划,如今中国海军已对美国形成了地域性挑战。中国对南亚邻国的举措却为华盛顿大开方便之门,这也导致北京承受挫折。

资料图:发生在南海的美国无瑕号水声监听船与中国渔船对峙事件

美国《欧亚评论》杂志网站2月24日刊登了《外交政策聚焦》(Foreign Policy in Focus,简称为FPIF)专栏作家Conn Hallinan的文章提出疑问: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是由于日益强大的中国开始挑战先前一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习惯?还是华盛顿仰仗着其联军和军事基地来包围即将成为美国对手的中国?

文章称,当读到中美关系的新闻头条时,读者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美当前的紧张关系更多与“化学失衡”,而不是政治差异。中国老虎般张牙舞爪应地对美国,而美国却采取了“过于软弱”的对华政策。看来记者们含蓄的推荐了对应治病的药品,而不是使用外交手段作为补救措施。

中美之间既存在真正的差异,也存在共同利益基础,但是在深入的分析中,筛选这些差异或基础却并不是一件易事。这种紧张关系是由于日益强大的中国开始挑战先前一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习惯?还是华盛顿仰仗着其联军和军事基地来包围即将成为美国对手的中国?

表面上,中美之间的对抗类似于19世纪末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竞争,但是2011年的世界和1914年已经截然不同了。今天的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更加依赖于彼此,导致相互对抗也更加危险。今天,任何一边诉诸于武力,便会加剧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且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

中国的军事建设

中国的海军建设反映出,它对于保卫自身海岸线的紧张和不让历史重演的决心。1996年的台海危机时,克林顿政府派遣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到台湾海峡,当时中国还没有航母,也没有具有震慑力的武力相回应,但中国人并没有忘记这份耻辱。

中国海军对美国并不形成严重威胁,仅有的一艘航母(“瓦良格”号)是几十年前由俄罗斯人制造的,排水量仅有尼米兹级航母的一半,而美国拥有多达10艘尼米兹级航母。

近期,中国的反航母弹道导弹是一个热议的话题。美国海军上将罗伯特-威拉德(Robert Willard)称,这种导弹对美军航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然而该种导弹目前还没有加入战斗序列,其作战效能也还不明。中国军事分析员称:“中国的军事崛起并不是用于攻击美国,而是为了保证中国不被美国所攻击。”

愤怒的羽毛

中国着手于将美国排斥在“核心”地域之外,但同时也导致了其与一些南亚国家之间的冲突,这些国家在南海岛屿的归属问题上都与中国存在争端。中国与南亚诸国的争端给了华盛顿一个支持这些国家的机会,当然包括欢迎美国军舰重返金兰湾的越南。此外,越南还与美国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而遥想当年他们曾经是敌人。

北京将美国对核心地域争端的调解看作是对中国的包围,美国在日本有100多处军事基地,在韩国有85处,另外在菲律宾、关岛和一些中亚国家均设有军事基地。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西蒙-泰(Simon Tay)说:“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的战略思想家,你不必成为一个偏执的阴谋理论家就能够想到,美国正在领着其它亚洲国家对付中国。”

在1996年台海危机和最近南海的领土争端中,中美双方的军事威胁最终都事与愿违。克林顿政府的战舰政策促成了中国的造舰计划,如今中国海军已对美国形成了地域性挑战。中国对南亚邻国的举措却为华盛顿大开方便之门,这也导致北京承受挫折。

同样,中国与印度在领土边界线上的争议也加大了美国对新德里的影响力。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吵亦使东京更加亲近于华盛顿。

军事力量的局限性

含蓄的说,军事威胁通常被其制造者所鼓吹。这部分反映出了当今世界与1914年时的差异。在那时,帝国主义的冒险活动通常能给自身带来利益。而今天,“冒险”和“扩张”几乎是同义词。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伊拉克泥潭却是美国一个战略上的灾难。在阿富汗,美军也同样陷入了僵局,并且至今未能获胜。美国可以赢得世界上任何常规战斗的胜利,但并不见得能够赢得最终战争的胜利。美国固然可以摆平伊拉克,但是有谁相信伊拉克人会因此而降服呢?相比之下,中国最近却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拿下了与伊拉克的石油订单和阿富汗的矿产订单。另外,中国还向伊朗展开了1200亿美元的能源投资,从此成为德黑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当美国正在美洲中部建立新海军基地并派遣第四舰队到拉美去挥刀弄枪时,中国却正在取代美国,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美两国都不应该以军事力量来决定双边关系进程。无论他们说什么语言,每个海军上将都想要新型军舰,每个陆军上将都想要新型导弹。军事力量的主要任务是赢得战争——那就需要耗费很多东西。但是现在,需要耗费的东西越来越贵,并且更多由此带来的是痛苦而并不是胜利。

日媒称应加强多国演习 联合东南亚印度对抗中国

2011-03-01 09:58:26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核心提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日前出台了新《国家军事战略》,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以及中国海军的崛起作出了明示,同时强调了加强美日韩军事同盟的重要性。日本媒体就此撰文称,加强美日同盟关系“万不可怠慢”,同时呼吁日本扩大与韩国合作范围,共同应对中国“军扩”。

资料图:美国与日本舰队进行海上联合演习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日前出台了新《国家军事战略》(2011版),作为美军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以及中国海军的崛起作出了明示,同时强调了加强美日韩军事同盟的重要性。日本媒体就此撰文称,加强美日同盟关系“万不可怠慢”,同时呼吁日本扩大与韩国合作范围,共同应对中国“军扩”。

日本《产经新闻》2月28日撰文称,美军时隔7年再次修改了中长期战略方针。这是奥巴马上台后的首次,同时也是美政府强烈感受到亚洲战略格局发生的“激变”而作出的决定。日本政府也于2010年年底出台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以及《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书》,但有关内容是否充分目前还是未知数。菅直人政府应当制定美日间“绵密的计划”,有必要在强化、充实美日同盟关系方面作出现实努力。

文章称,美军修改战略方针是基于2010年《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美国防部《4年国防计划修改案》(QDR)作出的决定,其最大“特色”就是强调了旧版《国家军事战略》(2004年版)中所未曾涉及到的“中国军事抬头”等论调,以及因“中国军扩”对亚太地区带来的影响和具体对抗中国的策略。

中国经济持续而高速的增长,必然会导致今后“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国家权益主张的扩大”,也必然导致海峡两岸军事平衡受到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注视”。美政府对中国在朝核问题和打击海盗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或许是考虑到“发展中美长期深远的合作关系”这一美政府在中美军事对话中提出的方针。

文章还称,中国“军扩”以及“军扩意图”仍将留有“悬念”;中国在南海、东海以及黄海等海域“海洋权益”还将扩大;中国在发展网络战能力等方面的努力必须引起“重视和警戒”。因此,为联合“对抗”中国,日韩澳三国正在就加强合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加强多国演习的方式,联合东南亚各国以及印度,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

文章最后称,应该看到,美军正是认识到了“对华警戒”的重要性,才对以往的战略方针进行了修改。美军的对华动向也给同盟国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美军在新战略方针中,要求日本自卫队提高在本土以外对美军支援的力度,并将韩国定位为“确实的同盟国”。这一定位使得日本“不得不更进一步采取更为积极和努力的姿态”,维系同盟关系。为共同应对“中国军扩”所带来的“威胁”,扩大日韩之间的合作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菅直人政府应该认识到,摆在日本面前的,还有堆积如山的“作业”要做。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