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经济日报:项城市小镇鞋业赢得大市场

经济日报:项城市小镇鞋业赢得大市场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4 02:03   浏览 N 次  
素有“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重点镇”的河南省项城市秣陵镇,因为制鞋闻名全国。今年春节期间,该镇的制鞋业在销售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全国有近20个省份的客商来该镇驻地采购,产品销售一空,一度出现客商持款待购的喜人场面,真正实现了该镇鞋业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目前,该镇制鞋专业村10多个,制鞋厂家607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1.32万人,年生产各类鞋3000多万双,实现产值8.92亿元,创利税1.34亿元。

一个不起眼中原小镇的鞋业怎会发展得这么红火?他们制造的鞋子怎么会这么受到市场的欢迎?

产、学、研、销相结合

秣陵镇鞋业生产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生产,程序简单,品种单一,没有品牌和特色,风险大,利润低。几年前的一场暖冬天气曾重创秣陵的制鞋业,他们生产的棉鞋严重积压,一些厂子甚至濒于破产。

痛定思痛,秣陵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大家大打“五张牌”:发挥比较优势,打好“特色牌”;实现集聚区运作市场化,打好“市场牌”;实行产、学、研、销相结合,打好“科技牌”;营造“洼地效应”,打好“开放牌”;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打好“生态牌”。五张牌的打出,使该镇的制鞋走向规模化、基地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子,引进新技术,采取集资、合资等方式,使制鞋业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市场化,使全镇制鞋业迅速走出了产品单一、销售不畅的困境,形成了以“春兰”等多个名牌为品牌的鞋业生产基地。

春兰制鞋厂是秣陵镇最大的制鞋企业,年生产能力150万双,2009年投资1000万元进行转型升级,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生产线,生产高档旅游保暖鞋,产品十分畅销。

“老品牌要想生存,必须与时俱进,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才能发展。”厂长吴传明深有感触。

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制鞋硫化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鞋产品的牢固度和质量。目前全镇已开发出保暖鞋、雪地靴、旅游鞋、四季鞋、休闲鞋、棉拖鞋、皮鞋、高档旅游保暖鞋八大系列60多个品种。

在短短几年时间中,不少企业完成了从创立品牌、自主研发再到建立销售渠道的“三级跳”。

靠品牌赢得市场

春兰制鞋厂厂长吴传明说:“去年,我们同上海科源鞋业公司、上海光伟鞋业公司及美国在华BBC公司实行联合生产,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客户青睐。”

品牌优势促进了春兰制鞋厂同上海科源鞋业公司、上海光伟鞋业公司及美国在华BBC公司的联合生产。

在“名牌带动战略”引领下,秣陵制鞋企业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该镇有5家制鞋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商标,11家制鞋企业被农业部定为“产品质量达标企业”,38个企业产品获河南省“名优产品”称号,开发出8大系列30多个品种,销售20多个省份。

随着制鞋业的发展壮大,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集群,秣陵鞋业发展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催生出无纺布、印刷、机械、编织等20多个相关产业,形成了完整的鞋业加工生产链条,在这里没有买不到的制鞋材料,许多外地制鞋厂都到项城采购原料。

专业园区凸显聚集效应

“真是忙”,见到春芽制鞋厂厂长吴传俊,他向记者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字,“客户的50万双旅游鞋这月底就得交付,大年初二鞋厂就开始工作了……”话还没有说完,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是上海的一个客户打来的订货电话。

不仅是春芽鞋厂,专业园里其他鞋厂同样是在忙碌着。

“镇里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集生产、销售、管理于一体的鞋业工业园,吸引‘龙头’企业入驻,把制鞋户纳入管理范围统一商标,统一供料,统一销售,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扩张。”该镇党委书记刘德君介绍说。

该镇组织部分制鞋企业到外地考察、调研市场。许多经营者认识到要想使秣陵镇的制鞋业有竞争力,必须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实现产品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生产转变,由无序生产向集中管理转变。专业园助力,使秣陵鞋业蓬勃发展,集聚效应明显。

“我们在沿海地区经营了20年,更有信心到中原地区再经营20年,决心把项城秣陵打造成制鞋业的生产基地。”去年进驻专业园的福建老板告诉记者,这里具有巨大的劳动力优势,有庞大的内销市场,制鞋业向中原转移,一方面可以做外贸,另一方面也可以内销。

目前,该镇的制鞋专业园区吸引了多家知名制鞋企业入驻集聚区。(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