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与范敬宜一起工作的日子(之十九)》

《与范敬宜一起工作的日子(之十九)》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4 02:03   浏览 N 次  

19、诗词唱和成佳话

2008年9月28日在金融时报社,我又一次见到了尊敬的老总编范敬宜,这要归功于金融时报社社长汪洋和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中国建材报社长张颂甲,他们为此次聚会已经筹备了一个多月。

记得上次见到老范还是在汶川大地震不久后的一次会议上,在会议中间休息时,我告诉他,自己刚刚从四川抗震救灾前线回来,正在撰写和组织这方面的报道。他鼓励我要做好这方面的报道,发挥新闻报道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他还说,记者从事的职业,也是一项新闻事业,把职业当事业做,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好……我觉得这话非常深刻,当时就记在了笔记本上。但当时会议间隙较短,未及深谈。

自那次和老范见面后,一晃就过去了三个月。当我得到汪洋社长电话,国庆节前与老范等经济日报同人聚会的消息,非常兴奋,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十多分钟赶到金融时报社。没想到老范和张颂甲、汪洋已经提前到了,使我们这些陆续赶来的“小字辈”有些汗颜。我想起老范一直都是很守时的,当年在经济日报开编前会等会议时,老范一般都会提前到场。我记得老范还讲过鲁迅关于“无缘无故浪费他人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的说法。

今日再次见老范,他神采依然,虽是步履缓慢,却是很稳健,平易近人。来聚会的还有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罗开富,证券日报社社长谢镇江、金融时报原总编辑杨其广、中华工商时报原总编辑黄文夫、中国保险报原总编辑赵健等十余位原经济日报社同仁,就好似大家昨天刚刚分手,今日又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老范说,刚接到张颂甲约请我出席咱们这次聚会时,我感到很为难。因为今天恰巧是新闻界老前辈、人大新闻系甘惜分教授90寿辰,此前我已答应出席甘惜分教授的庆祝会了,失约是很不礼貌的事。由于颂甲再三说明这次经济日报老同事的聚会很重要,大家都已经盼望很久,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后来琢磨了半天,终于想起一个好办法——写一首贺诗给甘老,人虽未到场祝寿,诗到了,或可弥补我的失礼。我就可以来这里参加咱们经济日报老同事的聚会了。我考虑了一晚上,仔细斟酌后,写了四句诗:“大禹惜寸君惜分,桃李满园苦耕耘。舆坛多少擎旗手,都是程门立雪人。”

老范解释说,将被写人的名字巧妙地写进诗中,是很多人在写诗时的一种追求,如李白就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将二人情谊刻画的入木三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写过对联“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对仗工整,又隐切了科学家钱三强、赵九章的名字,颇受称赞。我写这首诗也有一语双关的意思,既有“陶侃惜分,大禹惜寸”的典故,用两个古代圣贤的名字,启迪人们要惜寸阴,不虚度大好春光而荒废了自己。典故中的“惜分”二字,恰巧又是甘教授的名字,表达了我对甘惜分教授的崇敬之情,是对他九十寿辰的美好祝福。甘惜分教授是新闻界的泰斗级人物,在这一领域耕耘六七十年,桃李满天下,用“程门立雪”最恰如其分了

“程门立雪”也是一个典故。老范解释说,宋代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著名理学家程颢为师,虚心求教。程颢死后,他自己也已40多岁,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有一天,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大学者。

老范将这首诗写成行书条幅,用加急的办法装裱好,托人送到甘惜分的祝寿宴会上。后来我听说,甘惜分教授看到范敬宜的诗后,非常高兴,当即和诗一首:“洞庭波涌岳阳楼,千古风流吟未休。民间忧乐感天下,后代风采先贤留。”

甘惜分教授是满腹经纶的著名新闻教育家,他在诗中也巧妙地将范敬宜与其先祖范仲淹联系起来,认为他们的人品才华,诗书文采,道德文章颇有相通相似相传之处,后者继承了先人的优良品德和作风。所以甘惜分教授有“后代风采先贤留”的诗句。

两位新闻界前辈用诗词唱和,这也得益于他们都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通理解和巧妙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两幅绝妙好辞,并演绎为一段文坛佳话。(待续)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