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您花了多少?过年开销
luyued 发布于 2011-03-10 11:26 浏览 N 次
纷纷扰扰中,兔年春节就要过去了,这个年,您过得好吗?
答案是,有人过得很好,有人过得很累。累,不仅是舟车劳顿、走亲访友、吃喝玩乐……更多的是人情往来、金钱攀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过年的开销——
年三十晚一起吃顿年夜饭,是所有中国人最大的愿望。 记者朱金赞 摄
案例1 给父母孝敬钱最多
春节账单
人物:陈建
年夜饭:自己做
购物:2000元
孝敬父母:5000元
孝敬长辈:800元
其他花销:约2000元
总花销:约9800元
“这个春节,粗略算了一下,大概花了1万元,这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孝敬父母上。”陈建在广州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已经在该公司工作2年了,每个月的收入还不错,今年春节的开销对于他来说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且大部分都花在了父母身上,陈建认为花得很值。
年底准备回家前,陈建也得准备回家的礼物,于是便到商场大肆选购。“我买了一些补品送给爸妈,还有很多的年货,花了将近2000元。这些带回家的物品装满了一个大的行李箱,还装了一个行李袋,坐车时手中还提着一个装满年货的大袋子。”陈建笑着说。
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家乡,见到了父母,陈建感慨万分,除夕当晚他便给了父母5000元,“给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回父母的青春,只是希望爸妈能够用我给的钱多买点补品补补身子。”陈建说,春节期间,免不了要走亲戚,孝敬老人陈建花了800元。
陈建说,平时回家过年的消遣便是跟朋友们喝茶聊天,期间也免不了打打麻将、打打牌,“有赢也有输,但个人技术不好,还是以输的居多,可我并不在乎输赢,这只是过年的一种娱乐。”
时间匆匆而过,大年初六陈建便坐上了回广州的班车,新的一年陈建充满了信心,今年他准备自己当老板,开一间茶庄,目前各项工作都已经准备就绪,只等选个好日子开张,“希望茶庄能给我带来好运,赚更多的钱,拿回家去孝敬父母。”
案例2 人情消费占了大头
春节账单
人物:廖锦华
购物:2000元
交通费:3000元
人情费:5000元
其他:500元
总花销:1.05万元
“两年没有回妻子娘家湖北过年了,这一趟花了上万元。”一说起春节的花销,廖锦华就颇为无奈,在他的春节花销中,人情费用占了大头,他感到“鸭梨”很大。
廖锦华在仲恺高新区一企业做中层管理工作,月收入4000元,还算过得去。春节前,廖锦华买了一辆车,决定带着老婆孩子自驾车去湖北岳父家过年。回去之前,先去购买了送给岳父岳母以及小孩子的礼物,共花了2000元。
“来回油费、过路费花了大约3000元。”廖锦华说,其实花销最大的一笔还是人情消费,到了岳父家后,按惯例给了岳父岳母一人1000元,共2000元;小舅子刚生了儿子,压岁红包500元;还有其他长辈七大姑八大姨和亲戚的小孩,也要给红包,“难得回去一次,20元根本拿不出手,都是50元以上,亲一些的就上百。”
案例3 留惠过年花销不少
春节账单
人口:1人
年夜饭:100元(给朋友女儿的压岁钱)
购物:手机1部、DVD和音响1套,共3200元
孝敬长辈:2000元
总花销:5300元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秦选择独自在惠州过年。虽然没回家,但小秦的春节账单一算下来,数额也不小,花了5000多元。
小秦的老家在江西南昌,截至今年,已经有2年没回家过年了,可谓是“恐归族”。他告诉记者,他不回家过年的主要原因,一是春节期间车票难买;二是自己到现在还没成家立业,回去感觉压力比较大。虽然没回家,但小秦还是给家里汇去2000元过年,以表孝心。
年夜饭,小秦是到朋友家吃的,没花一分钱,不过给了朋友的儿女100元的红包。
在小秦春节账单中,购物花销占了最大的比重。小秦买了一部新手机、一套DVD和音响,算下来,也花了3000多元。“春节几天就宅在家里看碟。”小秦说,平时舍不得花钱,现在趁过年就咬咬牙买了,也算是犒劳一下自己。
【相关新闻】
春节人情账单大“鸭梨”也大
日前,东江时报记者针对兔年春节的开销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详见右表),分别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等地随机调查了30位市民。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开销数额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的市民居多,他们大多人认为今年春节开销与往年春节开销多了一些,但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今年春节开销全在5000元以上
春节钱主要花在哪里了?针对此问题,接受问卷调查的30位市民当中,21人选择了置办年货、孝敬父母、过节送礼和红包,花在吃喝玩乐上的只占少数。“过年嘛,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的,所以花在这里的钱也占主要部分。”42岁的曾先生说,家里收入不高,置办年货对他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至于吃喝玩乐就更谈不上了。
而选择过节送礼和红包的也不在少数,共有17人,在市区某公司上班的小谢就是其中之一。“春节单送礼我就花了三四千元,有给女朋友家送礼,还有送给领导,到朋友家拜年等。”小谢说,与女朋友交往将近半年多,过年了当然少不了要到女朋友家去送礼,在工作上,刚工作一年多的他,公司领导对其一直很照顾,少不了过年时给领导送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逢过年都少不了要花钱,那么春节开销市民们是否提前做好了预算?在接受调查的30位市民当中仅有5人表示对春节开销做出过预算,8位市民表示有稍微想过,有17位市民表示没有想过,“过年了,该花的就花,没必要顾忌那么多”。市民詹先生说出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春节开销没有提前做好预算的人居多,那么今年春节开销是否超支?23位市民表示春节开销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与往年相比是多一点点,有3人表示今年春节开销严重超支。
记者调查了解到,今年春节开销在5000~7000元之间的居多,总共有13人;开销在1000~3000元之间的有8位市民;7000~10000元之间的4位,而开销在10000元以上的有5人。“很多开销是规划和预算不到的,但基本上都会照往年的开销行事。”叶女士告诉记者,往年都有在春节期间举家出游的习惯,虽然今年没有出游,但亲戚朋之间走动较多,她家今年春节总共也花了10000元以上。
回乡过年开销更多 有人成“恐归族”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勾起了无数在外地务工者回家的渴望,“回家过年”成为人们心中最期盼的事。然而回家过年开销可不小,对于工资不高者来说,在他们内心中会产生一种害怕回家过年的恐惧感,他们也被冠以“恐归族”。
在记者的调查中,有17位市民表示,不会担心没钱回家过年,“回家总是最快乐的,回家花钱也是值得的”;有5位市民表示有点担心没钱回家过年,但平时会节省一点,省下来的钱便可以应付过年。除此之外,有8位市民成为“恐归族”,他们认为,平时赚的钱根本不够花,过年就更不用说了,为此他们会选择不回家过年。
老家在甘肃的陈先生今年便没有回家,他说,工资不高,平时开销就用去了一大部分,一年到头攒不了多少钱,他已两年都没回家过年了。“留在惠州还能赚点加班费,回家就什么都没有,还要花很多钱,单是来回车费就花费不少,因此回家我也不会选择在春节期间。”陈先生说,过年时,他选择了寄钱回家。
大多数坚决反对找老板讨利是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对已婚人士来说,过年被讨要红包成为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即使数额小,但讨利是的人排长龙时,派利是也会成为一笔不可小视的开销。在接受调查的30位市民当中,有19人认为派利是开销只是“区区几百元,无所谓。”有6名市民表示会将总开销控制在千元以内。只有4人表示每年的派利是钱都要2000元以上,“想想都心痛”。更有1名市民表示每年的派利是钱动辄三五千元甚至更多,“年终奖都要泡汤”了。
记者了解到,市民派利是主要对象是自家亲友、恋人或爱人家亲友的孩子,其次是一些重要客户或领导的孩子。“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在单位里便是同事们过来要利是,一般都是封5元或10元的,而对自家或爱人亲友的孩子才会封50元到300元不等。”廖先生称,这些利是钱加起来,总数也只不过是几百元钱而已,所以无所谓。
小时候过年最开心的是领到利是,时至今日,小孩子过年时领到的利是更多,那么作为家长怎样看待小孩子收取利是的行为?调查中,认为“无所谓,传统习俗、礼尚往来而已”的有21人,认为应“因势利导,帮孩子建立理财观念”的只有7人,更有2位市民认为“越多越好,可以成为一笔家庭收入”。
做手机生意的谢小姐说,每逢过年,自家小孩都会收到一定数额的利是钱,对这些钱不能任小孩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毕竟小孩还小不懂事,所以要替小孩把钱先保管好,然后因势利导,帮孩子建立理财观念,“从小培养小孩的理财意识,对小孩以后的成长将会非常有益。”
对于近来网上有热帖专门讨论过年时如何“骚扰”公司老板以得到利是,受调查的30位市民中,26人认为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同时担心这会惹毛了老板可能会导致因小失大;而选择热烈响应,认为这是得到利是的新途径的只有4人。
“在上班期间就常常受老板的气,如果过年还要往老板那里跑不是找罪受吗,我宁愿自由点不要那个‘钱’,多和家人一起团聚。况且那样做也难脱‘与上司或老板搞好关系’之嫌。”市民曾先生对此态度很明确。
人情债是“情”还是“债”?
过年礼尚往来的人情消费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一种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不过,不少人为“人情”所累,他们开始怀疑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到底是“情”还是“债”。
有人说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这很正常。”市民丘惠民说,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如果过年也不走走亲戚,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生疏。
在读大学生小梅也认为人情消费就是一种感情投资。她说,平时在学校里,同学过生日请客吃饭,大家也会互相送礼,虽然有时礼物只是一件廉价的小饰品,但礼轻情意重,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心意,而且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况且,所谓礼尚往来,当你过生日请吃饭的时候,也会收到各类礼物。从这点看,人情消费并不吃亏。”
有人说 人情成不能承受之重
“人情消费负担太重了,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背负的债务。”80后小肖刚结婚不久,就深深体会到了人情消费的负担。“结婚前,亲戚间的人情消费都由父母承担,现在,这些都得自己负担,真是有苦说不出。”
小肖说,春节走亲戚拜访好友,两手空空实在不大好意思,于是不仅要挖空心思想应该买什么礼品,还得付出金钱,物质、精神都吃不消。小肖无奈地说,所有的人情都得还,人情往来的范围越大,就意味着背负的人情债越多,虽然大家都害怕人情消费,但又很无奈,真希望这种人情消费的风俗可以改变一下。
专家 多数是“面子”在作怪
“很多人是想通过金钱去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达到自己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惠州安颖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蔡宋华认为,人情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是人们攀比心理、补偿心理和趋众心理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就是“面子”二字在作怪。
蔡宋华说,面子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中国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习俗。这是一种礼仪,是对别人和自己的双重尊重。然而,一旦这种面子过了头,就使得人情失去原有的传统意义,变成了“债”。
建议 “人情债”应以情感为纽带
市民刘先生认为,处理“人情债”的难题心态最重要。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若生活拮据,打肿脸充胖子,最后受罪的只会是自己,这时候,不妨放下面子,量力而行,相信大家都会理解。
市民陈先生也认为,刹住人情消费之风,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自家的婚事要俭办、避免铺张浪费、礼金上不要盲目攀比,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才能改变这一社会陋习。
蔡宋华表示,正确的处理人情关系,应该是以情感作为感情联系的纽带,不是靠逢年过节给多少钱、送多贵重的礼品去维系的。建议避免集中消费,通过平时消费——利用电话、网络等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常与亲友联系,这样不会积累感情债,也就不必集中还债。而且,送礼不一定在于贵重,而在于情谊和实用,可以尝试着换种人情消费方式,“例如今年过年有个朋友给我送了一桶油,还说了句‘新的一年加油!’,虽然一桶油不值多少钱,但觉得很温馨,很有人情味。”(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廖桂旭 黄俊书 王开尧 统筹 东江时报记者王开尧)
答案是,有人过得很好,有人过得很累。累,不仅是舟车劳顿、走亲访友、吃喝玩乐……更多的是人情往来、金钱攀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过年的开销——
春节账单
人物:陈建
年夜饭:自己做
购物:2000元
孝敬父母:5000元
孝敬长辈:800元
其他花销:约2000元
总花销:约9800元
“这个春节,粗略算了一下,大概花了1万元,这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孝敬父母上。”陈建在广州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已经在该公司工作2年了,每个月的收入还不错,今年春节的开销对于他来说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且大部分都花在了父母身上,陈建认为花得很值。
年底准备回家前,陈建也得准备回家的礼物,于是便到商场大肆选购。“我买了一些补品送给爸妈,还有很多的年货,花了将近2000元。这些带回家的物品装满了一个大的行李箱,还装了一个行李袋,坐车时手中还提着一个装满年货的大袋子。”陈建笑着说。
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家乡,见到了父母,陈建感慨万分,除夕当晚他便给了父母5000元,“给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回父母的青春,只是希望爸妈能够用我给的钱多买点补品补补身子。”陈建说,春节期间,免不了要走亲戚,孝敬老人陈建花了800元。
陈建说,平时回家过年的消遣便是跟朋友们喝茶聊天,期间也免不了打打麻将、打打牌,“有赢也有输,但个人技术不好,还是以输的居多,可我并不在乎输赢,这只是过年的一种娱乐。”
时间匆匆而过,大年初六陈建便坐上了回广州的班车,新的一年陈建充满了信心,今年他准备自己当老板,开一间茶庄,目前各项工作都已经准备就绪,只等选个好日子开张,“希望茶庄能给我带来好运,赚更多的钱,拿回家去孝敬父母。”
春节账单
人物:廖锦华
购物:2000元
交通费:3000元
人情费:5000元
其他:500元
总花销:1.05万元
“两年没有回妻子娘家湖北过年了,这一趟花了上万元。”一说起春节的花销,廖锦华就颇为无奈,在他的春节花销中,人情费用占了大头,他感到“鸭梨”很大。
廖锦华在仲恺高新区一企业做中层管理工作,月收入4000元,还算过得去。春节前,廖锦华买了一辆车,决定带着老婆孩子自驾车去湖北岳父家过年。回去之前,先去购买了送给岳父岳母以及小孩子的礼物,共花了2000元。
“来回油费、过路费花了大约3000元。”廖锦华说,其实花销最大的一笔还是人情消费,到了岳父家后,按惯例给了岳父岳母一人1000元,共2000元;小舅子刚生了儿子,压岁红包500元;还有其他长辈七大姑八大姨和亲戚的小孩,也要给红包,“难得回去一次,20元根本拿不出手,都是50元以上,亲一些的就上百。”
春节账单
人口:1人
年夜饭:100元(给朋友女儿的压岁钱)
购物:手机1部、DVD和音响1套,共3200元
孝敬长辈:2000元
总花销:5300元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秦选择独自在惠州过年。虽然没回家,但小秦的春节账单一算下来,数额也不小,花了5000多元。
小秦的老家在江西南昌,截至今年,已经有2年没回家过年了,可谓是“恐归族”。他告诉记者,他不回家过年的主要原因,一是春节期间车票难买;二是自己到现在还没成家立业,回去感觉压力比较大。虽然没回家,但小秦还是给家里汇去2000元过年,以表孝心。
年夜饭,小秦是到朋友家吃的,没花一分钱,不过给了朋友的儿女100元的红包。
在小秦春节账单中,购物花销占了最大的比重。小秦买了一部新手机、一套DVD和音响,算下来,也花了3000多元。“春节几天就宅在家里看碟。”小秦说,平时舍不得花钱,现在趁过年就咬咬牙买了,也算是犒劳一下自己。
日前,东江时报记者针对兔年春节的开销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详见右表),分别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等地随机调查了30位市民。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开销数额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的市民居多,他们大多人认为今年春节开销与往年春节开销多了一些,但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春节钱主要花在哪里了?针对此问题,接受问卷调查的30位市民当中,21人选择了置办年货、孝敬父母、过节送礼和红包,花在吃喝玩乐上的只占少数。“过年嘛,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的,所以花在这里的钱也占主要部分。”42岁的曾先生说,家里收入不高,置办年货对他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至于吃喝玩乐就更谈不上了。
而选择过节送礼和红包的也不在少数,共有17人,在市区某公司上班的小谢就是其中之一。“春节单送礼我就花了三四千元,有给女朋友家送礼,还有送给领导,到朋友家拜年等。”小谢说,与女朋友交往将近半年多,过年了当然少不了要到女朋友家去送礼,在工作上,刚工作一年多的他,公司领导对其一直很照顾,少不了过年时给领导送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逢过年都少不了要花钱,那么春节开销市民们是否提前做好了预算?在接受调查的30位市民当中仅有5人表示对春节开销做出过预算,8位市民表示有稍微想过,有17位市民表示没有想过,“过年了,该花的就花,没必要顾忌那么多”。市民詹先生说出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春节开销没有提前做好预算的人居多,那么今年春节开销是否超支?23位市民表示春节开销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与往年相比是多一点点,有3人表示今年春节开销严重超支。
记者调查了解到,今年春节开销在5000~7000元之间的居多,总共有13人;开销在1000~3000元之间的有8位市民;7000~10000元之间的4位,而开销在10000元以上的有5人。“很多开销是规划和预算不到的,但基本上都会照往年的开销行事。”叶女士告诉记者,往年都有在春节期间举家出游的习惯,虽然今年没有出游,但亲戚朋之间走动较多,她家今年春节总共也花了10000元以上。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勾起了无数在外地务工者回家的渴望,“回家过年”成为人们心中最期盼的事。然而回家过年开销可不小,对于工资不高者来说,在他们内心中会产生一种害怕回家过年的恐惧感,他们也被冠以“恐归族”。
在记者的调查中,有17位市民表示,不会担心没钱回家过年,“回家总是最快乐的,回家花钱也是值得的”;有5位市民表示有点担心没钱回家过年,但平时会节省一点,省下来的钱便可以应付过年。除此之外,有8位市民成为“恐归族”,他们认为,平时赚的钱根本不够花,过年就更不用说了,为此他们会选择不回家过年。
老家在甘肃的陈先生今年便没有回家,他说,工资不高,平时开销就用去了一大部分,一年到头攒不了多少钱,他已两年都没回家过年了。“留在惠州还能赚点加班费,回家就什么都没有,还要花很多钱,单是来回车费就花费不少,因此回家我也不会选择在春节期间。”陈先生说,过年时,他选择了寄钱回家。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对已婚人士来说,过年被讨要红包成为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即使数额小,但讨利是的人排长龙时,派利是也会成为一笔不可小视的开销。在接受调查的30位市民当中,有19人认为派利是开销只是“区区几百元,无所谓。”有6名市民表示会将总开销控制在千元以内。只有4人表示每年的派利是钱都要2000元以上,“想想都心痛”。更有1名市民表示每年的派利是钱动辄三五千元甚至更多,“年终奖都要泡汤”了。
记者了解到,市民派利是主要对象是自家亲友、恋人或爱人家亲友的孩子,其次是一些重要客户或领导的孩子。“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在单位里便是同事们过来要利是,一般都是封5元或10元的,而对自家或爱人亲友的孩子才会封50元到300元不等。”廖先生称,这些利是钱加起来,总数也只不过是几百元钱而已,所以无所谓。
小时候过年最开心的是领到利是,时至今日,小孩子过年时领到的利是更多,那么作为家长怎样看待小孩子收取利是的行为?调查中,认为“无所谓,传统习俗、礼尚往来而已”的有21人,认为应“因势利导,帮孩子建立理财观念”的只有7人,更有2位市民认为“越多越好,可以成为一笔家庭收入”。
做手机生意的谢小姐说,每逢过年,自家小孩都会收到一定数额的利是钱,对这些钱不能任小孩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毕竟小孩还小不懂事,所以要替小孩把钱先保管好,然后因势利导,帮孩子建立理财观念,“从小培养小孩的理财意识,对小孩以后的成长将会非常有益。”
对于近来网上有热帖专门讨论过年时如何“骚扰”公司老板以得到利是,受调查的30位市民中,26人认为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同时担心这会惹毛了老板可能会导致因小失大;而选择热烈响应,认为这是得到利是的新途径的只有4人。
“在上班期间就常常受老板的气,如果过年还要往老板那里跑不是找罪受吗,我宁愿自由点不要那个‘钱’,多和家人一起团聚。况且那样做也难脱‘与上司或老板搞好关系’之嫌。”市民曾先生对此态度很明确。
有人说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这很正常。”市民丘惠民说,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如果过年也不走走亲戚,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生疏。
在读大学生小梅也认为人情消费就是一种感情投资。她说,平时在学校里,同学过生日请客吃饭,大家也会互相送礼,虽然有时礼物只是一件廉价的小饰品,但礼轻情意重,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心意,而且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况且,所谓礼尚往来,当你过生日请吃饭的时候,也会收到各类礼物。从这点看,人情消费并不吃亏。”
“人情消费负担太重了,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背负的债务。”80后小肖刚结婚不久,就深深体会到了人情消费的负担。“结婚前,亲戚间的人情消费都由父母承担,现在,这些都得自己负担,真是有苦说不出。”
小肖说,春节走亲戚拜访好友,两手空空实在不大好意思,于是不仅要挖空心思想应该买什么礼品,还得付出金钱,物质、精神都吃不消。小肖无奈地说,所有的人情都得还,人情往来的范围越大,就意味着背负的人情债越多,虽然大家都害怕人情消费,但又很无奈,真希望这种人情消费的风俗可以改变一下。
“很多人是想通过金钱去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达到自己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惠州安颖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蔡宋华认为,人情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是人们攀比心理、补偿心理和趋众心理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就是“面子”二字在作怪。
蔡宋华说,面子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中国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习俗。这是一种礼仪,是对别人和自己的双重尊重。然而,一旦这种面子过了头,就使得人情失去原有的传统意义,变成了“债”。
市民刘先生认为,处理“人情债”的难题心态最重要。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若生活拮据,打肿脸充胖子,最后受罪的只会是自己,这时候,不妨放下面子,量力而行,相信大家都会理解。
市民陈先生也认为,刹住人情消费之风,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自家的婚事要俭办、避免铺张浪费、礼金上不要盲目攀比,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才能改变这一社会陋习。
蔡宋华表示,正确的处理人情关系,应该是以情感作为感情联系的纽带,不是靠逢年过节给多少钱、送多贵重的礼品去维系的。建议避免集中消费,通过平时消费——利用电话、网络等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常与亲友联系,这样不会积累感情债,也就不必集中还债。而且,送礼不一定在于贵重,而在于情谊和实用,可以尝试着换种人情消费方式,“例如今年过年有个朋友给我送了一桶油,还说了句‘新的一年加油!’,虽然一桶油不值多少钱,但觉得很温馨,很有人情味。”(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廖桂旭 黄俊书 王开尧 统筹 东江时报记者王开尧)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