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乡间的春意栖居(《中国建材报》)

乡间的春意栖居(《中国建材报》)

luyued 发布于 2011-04-30 08:50   浏览 N 次  

一、春时

乡间有句俗语: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才过了正月十五,乡村的春天就在艳阳高照下一日日走近了。它消退了一冬的寒意,消融了背阴处的残雪,融解了小河里的薄冰,来得无遮无拦,来得漫天遍野。

谁又能说清,春天是哪天走近的,我们久居城里,都试图做着这样的努力,希望自己最先觅得春光,然而看到的不是星星点点,就是角角落落,这错乱的时序,远不如大自然里那般真切的。诚如日本民歌《北国之春》所唱:城里不知季节变换……

早早感觉春光的,是经年躬耕田亩的农人。“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诗经·小雅》),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农人,站在村头,从一丝风,从一缕光,便能感知春的脚步,便能察觉地里的墒情了。于是,他们走进田野,一株拱出地皮的菜芽、一片树叶,都让他们感到,春来得那么日渐浓烈,那么无所藏匿。声势浩大的春天铺天盖地地来临,用舒适的温度照耀着他们。

乡间是少有柳树的,他们觉得那树的绿丝绦毕竟显柔嫩了些,更适于池塘河边的装点。在城里,人们才看到绿柳细细地吐出了嫩芽,染绿了视线,碧桃、连翘、榆叶梅才鼓起了花蕾,在微风下次第绽放,便已感到满足了那份新奇,开始目送春的逝去了。殊不知,乡间的春远不是这般娇羞,这般短暂,它可是后劲十足呢。此时,你再看那沟边、路沿、渠埂的槐树、枣树,树干正萌生绿意,而枝头嫩黄的叶表达着幽深的春色。这时,你便知道乡间的春是这么持久,它的一个含义叫作期待。

二、春雨

感觉时令还早呢,突然的一个清晨,天气才有些降温,灰暗的天空就落下细雨来了。这个春季好早的雨啊,贵如油的雨。房檐、院子、连同地里,就淅淅沥沥地被这晶亮的液体铺开了。落在地里,湿润中呈现出灿黄的泥土,透出那般的沉实。三三两两的农人总会在这样的时候走进田头,他们在侧耳,像是听着什么,是雨落下的声音,还是地里小草的萌动?田野的语言唯有一年四季忙于耕耘的农人才能解读。

唐朝诗人王维有诗句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那轻尘不是粉尘,不是烟囱下的颗粒,它似雾如岚,缭绕于村庄。细雨里的村庄像是被滤过一般,越发的干净而不染纤尘。视线那样透彻,空气那样沁人肺腑。

而后,就有村头那跃跃欲试的少女,拖着裙裾,露出红红的脸庞,闪着明亮的眸子,甩动修长的腿,撒阵阵欢声笑语闪耀街巷了。

地里的野花最初就那么三朵两朵,跃跃欲试地探向春天。我伸手探向枝头,仔细观瞧,老半天想看个究竟,这谜一样的花片,偌小的花蕾,却是发出了春的力量。

就在人们饱览这美景,走进田野,走到枝头下时,看到那枣树、槐树粗糙的干枯的枝头,才鼓起芽孢,才开花呢。他们就是这样朴素、这般悄无声息,浅白的小花,感受春意却不刻意争艳。这迟来的春天,没有它们的绽放,春天总不算完整的。它们带来的春色,已不再娇柔,而是呈现了别有的风致。这时,你才知道什么是春的生命力。

三、春语

乡村是古朴的,无人知晓乡村自何时占据这片田野的。一准是祖辈多年的艰辛跋涉后,终于选择了这样的栖居之所。于是就有了田园与村庄的紧密环绕,就有了一方水土的热恋,就有了让后人割舍不断的乡情。

春便毫不吝惜地光临乡间了。

春的脚步来得很是轻悄。丝雨柔风,就让乡间弥漫在春的韵律中了。

唐李华诗云,“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乡间的鸟鸣是自在的,无拘无束的,不用选择枝头,不用避闪人群。它们在枝头跳跃着,与俏笑的花簇相映成趣,像极了跃动的花朵。宋代吴文英《夜游宫》说,“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鸟是多样的,大大小小,花花绿绿,尽是些叫不上名字的。房前屋后的树上,刚长未长的叶片间,只要嫩嫩的叶子闪亮着,就有鸟儿叽叽喳喳的啼鸣了。

乡间的春色最是迷人的。那天,我回老家看望父母。每次回家,我都要房前屋后转一转的。这时,屋后的田里还有去年的玉米秸,枯黄地立在那里,而地上已经长出新绿的野菜了,春天就是这样萌生的,枯叶新芽相映生辉。树也是树枝萌绿,变得光鲜起来,而后就有了鲜嫩的芽孢,一天比一天鼓胀着,让人想到奇妙的孕育。尽管芽还没有完全绽露,却已让农人从心底,从脸上,满含喜悦和期待了。

这时寡言的农人更能读懂春语。花开的声音,雨落的声音,叶萌动的声音,铺开了春的表达,只要静下心来就会听到。它是花瓣绽开时叶片的轻柔摩擦,是舒展时微风中的抖动,是丝丝缕缕的脉脉含香。农人不在意语句的表达,他们却会站在田塍,遥遥地伫望,看蓝蓝的天,看静止的云,表达这种对语。

最炙热的春语在农人的心中,他们拿起农具,数念着农谚,于田间喊几嗓子,便准备着躬耕了。只有有了农人劳作的身影,乡间才算构成最灿烂的春之图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