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用文物复原鲜活的汉朝(《徐州日报》2011.0322.第09版:文化彭城

用文物复原鲜活的汉朝(《徐州日报》2011.0322.第09版:文化彭城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1 17:28   浏览 N 次  




◎文/ 本报记者 高云天 图/本报记者 张庆祝

作为汉文化发源地,以汉代“三绝”——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著称的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先后有13个楚王、5个彭城王分封于此,加上盛产石料、取材方便,使得徐州一带汉画像石遗存特别丰富。专家称,徐州汉画像石堪称“国之瑰宝”,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齐名,并称“江苏三宝”。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在全国发现、收集的一万多块汉画像石中,徐州的存有量超过2500块,其欣赏、研究价值之高,引起国内外人士极大的关注,也成为提升徐州文化内涵和品位的一张城市名片。

历史是沉默的,但有人却能让沉默的历史“说话”。作为汉画像石的潜心研究者,曾任沛县博物馆馆长的作家王洪震,“问石”十年,让汉代艺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和石阙上的装饰性壁画三上中央电视台,通过多个国家级媒体让汉画用英文“对话”世界,并编撰《汉画像石》等十余本专著。我国著名古文字、古碑文鉴定专家伊葆力日前给王洪震发来短信:“读《汉画像石》,深为收录之丰、研究之彻、范例之佳所震撼……

3月18日,记者在楚王陵景点附近采访了王洪震,端坐在文物中的他称自己想用文物复原鲜活的汉朝。

■痴迷汉画像石不惜典当房产

20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汉代匠人态度虔诚地雕刻着一块画像石,手中的刻刀流畅地滑动。雕刻时,匠人的心中也许流淌着别人难以察觉的快乐:随着一道光芒穿透墓中的黑暗,逝者的灵魂升腾而起,而他雕刻于石上的画面,也将从冰冷的石上剥落、脱出,刹那间流光溢彩,伴着飞升的灵魂,翩跹而往另一个世界……

今年54岁、痴迷汉画像石十余年的王洪震自称脑海里常有上面这样一幅画面,“魂牵梦绕,挥之不去”。而谈及痴迷,王洪震坦言自己专注于汉文化研究,为了收藏大量精美罕见、来自民间的汉画拓片,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曾不惜典当房子,差点倾家荡产。

倾家荡产值得吗?“我觉得值!我是个干什么事都非常投入的人,只要是认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做到底,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王洪震说,他所收藏的汉画拓片,大多出自以汉皇故里徐州为中心、半径150公里方圆内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大致是东汉徐州刺史部辖区,涵盖了汉画像石产地的大部,足以反映汉画思想与艺术的概貌。

就这样,坚信“礼失求之于野”的王洪震把自己的收藏方向定位为以民间藏品为主,踏破铁鞋,收藏到了千余种汉画像石拓片,内容丰富多彩。

■扎实文字功底给力汉画研究

毕业于徐州教育学院中文系的王洪震,曾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31岁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了不少较有影响的长短篇小说、散文作品。“年轻时一心做的是作家梦,但毕业后经历坎坷,1997年到县旅游局搞汉文化研究,2002年任县博物馆馆长。当馆长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得有一技之长,深思熟虑后,我把研究汉画像石当成了突破口。”王洪震告诉记者,由于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刻苦勤奋的他很快出了几本有关汉画像石的书。

2004年5月第五届刘邦文化节期间,王洪震在歌风台推出了大型汉画收藏展。展览期间,北京书画届泰斗、老甲艺术馆馆长贾浩义,中央美院教授陈开民,著名画家蒋志鑫,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中美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学礼,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张秀成教授对此次展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希望“把展览办到北京去,办到全国去”。

得到高度评价和肯定的王洪震没有骄傲,而是冷静地进行了思考。他说:“从那时起,我逐渐领会到鲁迅何以面对汉画像石,会感喟‘唯汉人石刻深沉雄大’;理解了吴冠中何以一见汉画像石,就‘要跪倒在汉代先民的面前’;明白了翦伯赞何以在汉画像石上,不仅看见了古人的形象,还几乎听到了古人的声音……慢慢地,我明白了一个最玄妙的道理:这些世界上最沉重的作画材料,可以带你穿越历史,看到石上最轻灵、最超越的画面!”

■让更多的人体验汉画之神奇

有专家说,王洪震并不是从学术殿堂,而是以民间收藏者、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汉画像石领域的。这个有着独特禀赋的人,舍弃其余的人生所得,忠诚地专事对这种根文化的研究。正因这种忠诚,又加上无数与青灯黄卷相伴的日子,王洪震把自己生命的波段与频道,调到了一个准确的刻度,直接通向2000多年前的时空。这样,汉画像石世界莽然幽深的信息世界,便向他豁然敞开。

自2005年起,王洪震的汉画研究引起多方关注:央视网络、民俗频道、科技频道为王洪震分别做了《大汉雄风:从汉画看汉代体育竞技活动》、《汉画大观园》、《石头的史诗——走近汉画像石》3个大型汉画专题;应邀为浙江湖州师范学院作了题为《汉家追魂——徜徉于汉画世界》学术报告,并被该院正式聘为古籍所兼职研究员;《中国书画博览》、《文明》、《中国民族》等杂志多次发表其汉画像石研究的专题文章……

面对汉画像石,王洪震能讲出汉代画师最细微的意图、最缜密的心思。他准确生动地解读那些看上去苍老、残缺的画面,就像在说昨天他才拍下的彩色照片一样。在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真切地看到了2000年前汉代先人们飘浮在时光隧道里的气息与身影,体验到了汉画像石的神奇。

■希望用文物复原鲜活的汉朝

担任英文《中国民族》杂志执行主编的郑茜曾给予王洪震这样的评价:目前,在中国,历览汉画像石最多、解读最多、研究成果最多者,王洪震先生居其一。

王洪震说,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因为石头不便携带,拓片因此应运而生。他把编入书中的拓片分为四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垂教后世的历史故事,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各具特色的汉画专题。在国家外文出版局新世界出版社中英文同步出版了《汉画像石》后,百花文艺出版社也找到他,准备出版“画说汉朝”丛书,目前“初稿已完成”。

谈及未来,王洪震说自己“雄心勃勃”,除去近30本有关汉画像石的书即将陆续出版外,他正在积极筹建博物馆,设计工作已在进行中。

采访最后,王洪震给自己的汉画像石研究作了这样的定位,“在汉画的收藏和研究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百科全书,在汉画像石面前,任何一本汉代的史书都会让人感到有缺憾。大而言之对于弘扬汉文化,小而言之让自己极目骋怀,我认为我做了该做的事情,并且将继续做下去。我的目标是用文物复原鲜活的汉朝,让汉画走向世界,让汉家的歌谣传遍天下。”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原文链接:http://epaper.cnxz.com.cn/xzrb/html/2011-03/22/content_527493.htm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