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关于我

关于我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1 18:16   浏览 N 次  

《湖南日报》助湘菜更香

范命辉,一个寻味、知味、玩味、懂味的湖南长沙人,中国餐饮文化大师,湖南省烹饪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著有《神策湖南名小吃》、《湘菜六味》等。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一个生活在老山冲的乡下娃的阅读内容是相当贫乏的。但,我还算幸运,除了教科书,父亲还不时从区公所带回来《湖南日报》。一接过报纸,我就跑到一边,急不可耐地翻阅起来,从头版看到末版,慢慢地,似乎一种渴望在升起:如果有一天,能在报上看到某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自己,那该多好啊!

后来,一场高考把我送进高等学府,阴差阳错,毕业分配干起了湘菜经营。最初是在办公室抄抄写写,幼时的奢望再次涌出。工作性质使然,我每天都能读《湖南日报》,并成了“第一要务”。一时兴起,尝试着把业内新鲜事儿写成长长短短的文章,工工整整誊好后寄给《湖南日报》。

终于,一篇《火宫殿环境优美重环保》见报了!文章不长,但置于报眉下面,十分显眼,我欣喜若狂。单位领导看了,连夸不错,我打定主意再接再厉。

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小青年能在省报发稿子很是不容易。我写稿热情空前高涨。在那一来一往的投稿编稿中,我结识了饶长根、刘荣森、熊先志、曾季杰、邓献忠等编辑,他们不仅给了我写稿的勇气与自信,还教给我写好稿的知识和技巧。后来,我的湘菜系列在《湖南日报》接连发出。

90年代初,“下海”热潮涌动,我在企业机关里也呆不住了,下到了一个百年老店当经理。一个文弱书生开始商业经营,不能说没有困难,《湖南日报》的老师们就帮着我做营销策划出主意。那时的餐饮属于短缺时期,一出新招,就立竿见影,顾客盈门。3个月后,店里的销售额同比上涨了26%。他们没有邀功,而是不惜版面推出新闻稿《门朝家庭开,财源滚滚来》,还配发了“编辑小议”,说我“经营有道”。我受之有愧,我知道这一切,有赖老师们的金点子。

除了喜欢读湖南日报的经济专版,我还喜欢读“湘江”副刊和“双休刊”。特别是“双休刊”,给我影响很大。拜读其中的“湖湘文化访谈”,我也萌生了一个想法:湘菜文化的存在,不正是湖湘文化一个重要分支吗?我一头扎进湘菜文化的系统研究之中,并开始对我的工作笔录进行回顾整理。2003年9月5日,一篇题为《解读湘菜》的文章在双休刊隆重推出,4000字的文章道出了湘菜的前世今生,博得业界、读者一片好评。半个月后又推出了连续报道《湘菜再谈》。随后,《湘菜六味》、《湘菜与火宫殿庙会》等也陆续见报。《湖南日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湘菜在党报飘香。

我诚心诚意地感激《湖南日报》对一位普通作者的厚爱,每次给足了版面,做美了版式,给了我用心研究湘菜的决心和动力。后来,我扩大战果,把报上诸多篇什汇成《神策湖南名小吃》、《湘菜六味》,两书皆出版面世。

《湖南日报》给我的另一份感动,是对传统产业——湘菜的关注,曾刊发《湘菜怎么了》,震动社会各界。当时,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一度失色,“湘菜大楼”换上了银行的牌子,引起一片哗然。是《湖南日报》,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把政界、业内、社会的企盼——振兴湘菜,演绎出极致之美。

本世纪初,湖南日报社首创中国湘菜文化美食节,规模之大、起点之高、影响之广、形式之新,充分体现了一个强势媒体对一个产业的关注与扶持。我自是感念《湖南日报》情谊,这也是为我所在的行业鼓与呼,即便倾尽全力还觉不够。我着手与之联袂推出潇湘主流湘菜文化展,报社大力宣传造声势,我们具体策划忙组织,长沙20家主流湘菜企业出作品。在百年老店火宫殿拉开帷幕时,获得省领导高度评价。儒雅而充满活力的覃晓光社长对我说:“办得好,有文化、有品位、有气势。”湘菜焕发出精彩魅力,在全国越来越火,报社功不可没。

我读《湖南日报》,一晃30多年过去了,套用一句流行歌词抒发我的感念:我读《湖南日报》慢慢长大……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