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转载]星期日新闻晨报“文化”之《唯美主义运动的精华》

[转载]星期日新闻晨报“文化”之《唯美主义运动的精华》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2 00:27   浏览 N 次  

唯美主义运动的精华

2011年4月10日 B11:B11-星期日·文化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王娜


一开春,伦敦各大博物馆纷纷迎来了自己的年度大戏,大英博物馆上月开幕的“阿富汗文物大展”全部展品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让观众首次目睹古丝绸之路重要交汇点阿富汗的灿烂文明。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Tillya Tepe金冠曾一度被认为已毁于阿富汗内战,却不想是当年的博物馆员冒着生命危险将它们埋藏了起来——直到6年前,这些用脏塑料袋包裹着的珍宝才重见天日。参观者折服于这些结合了中西方最精美工艺的古老艺术品,也感慨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依然不断传来雕像被炸,文物遭劫的消息。这个世界的不消停会因为人们对美的向往而变得稍稍宁静些吗?对于各大博物馆的策展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本月初,位于南肯辛顿著名的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揭幕了今年最重要的特展:“美的崇拜:唯美主义运动1860-1900”,策展人史蒂芬·卡洛维说,看看这个世界,我们被种种丑陋包围着,现在是时候回归美的怀抱了。


“美的崇拜”策展人卡洛维

英国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艺术文学界,由一批对现状不满的年轻艺术家发起,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以其主要倡导者奥斯卡·王尔德的被捕为结束。唯美主义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视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和威廉·莫里斯生活艺术化的影响

在英国,该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詹姆斯·惠斯勒,但丁·加布里埃·罗塞蒂,爱德华·伯恩-琼斯,威廉·莫里斯以及建筑师E·W·戈德温等。这些艺术家大多被视为那个时代的怪胎,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艺术”,还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而不是相反。

虽然只是短短的40年,唯美主义运动却极大地改变了英国人的态度与生活,人们忽然意识到美可以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陶瓷到壁纸,从沙发到拖鞋;而美的存在可以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意义,甚至,不需要道德。也是从那时起,人们将居所视为美的重要载体,很多艺术家纷纷参与室内设计,孔雀羽毛和中国青花瓷器是他们最偏爱的装饰品。

经历整整5年的准备,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第一次将唯美主义运动所有这些方面都在一个展览中呈现,250多件展品集中了60幅馆藏和向世界各地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如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租借的绘画作品和唯美主义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设计,其中包括戈德温自制的仿日式划花花瓶;威廉·莫里斯工坊著名的“水果”墙纸;矗立于伦敦市中心皮卡迪利广场的铝制雕塑“爱神”;以及数幅天才艺术家比亚兹莱最具个人风格的黑白版画,和他备受争议的“黄皮书”。


X夫人的扇面


E·W·戈德温的划花花瓶


策展人史蒂芬·卡洛维的“必看”之选

■詹姆斯·惠斯勒的白色交响曲系列

詹姆斯·惠斯勒白色交响曲系列的全部三幅作品都在这次展览中展出。这一系列充分展现了惠斯勒独树一帜的风格,他用音乐术语给作品命名的习惯,他蝴蝶形状的签名,以及可能是从文学作品中获取灵感的主题。白色交响曲的第一幅作品《白色少女》借自于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画中女子手持百合,这是唯美主义艺术家最爱描绘的花卉。这幅画综合了写实主义、象征主义以及日本的浮世绘要素,却因其独创的风格而被保守的英国皇家学院拒绝展出。

■罗塞蒂的《唇吻》

著名的拉斐尔前派画家和诗人罗塞蒂是策展人卡洛维最为钟爱的艺术家,本次展览展出了多幅罗塞蒂作品,包括他为自己的情人、艺术家威廉·莫里斯的妻子简·莫里斯所作的肖像画《白日梦》;以及他以红发美女伊丽莎白·西达尔为模特的《伊丽莎白·西达尔》,西达尔在罗塞蒂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她是画家米莱著名的作品《奥菲利娅》中的模特原型,同时更是罗塞蒂的妻子和缪斯,他对她的迷恋一直持续到1862年她因吸服鸦片过量去世;这幅《唇吻》作于1859年,被认为是唯美主义运动的首幅绘画作品,从此定义了这一运动。画中女子是他的另一情人芳妮·康佛斯,罗塞蒂说这不是肖像画,而是“美本身”。

■比亚兹莱的齐格菲尔德

受瓦格纳同名歌剧的启发,比亚兹莱创作了这幅最重要,尺寸也最大的钢笔画作品。他将这幅画献给自己的伯乐兼导师爱德华·伯恩-琼斯。

■E·W·戈德温的划花花瓶

这是建筑师戈德温唯一的陶瓷作品,造型奇怪,简单粗朴,但对于东方的观众来说却毫不陌生,因为这恰恰是戈德温本人受东方装饰艺术影响的结果,看起来非常类似中国民间的磁州窑作品。戈德温采用最古老的划花手法,即在陶瓷入窑烧制前手工划画出图案,这两个小花瓶能看出当时东方艺术对唯美主义艺术家们的影响。

■X夫人的扇子

39位著名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的作品同时出现在一柄扇子上,扇子的主人至今仍是个谜——X夫人。

这些艺术家包括插画家瓦尔特·克兰、惠斯勒、约翰·萨金特、詹姆斯·迪索,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米莱,幽默剧作家吉尔伯特与沙利文等。卡洛维说,扇子在那个时代具有特殊的含义,是拥有者品味和优雅的象征。这柄扇子共有20片嵌片,每片正反两面都有艺术家的独特设计和签名。如克兰手绘的孔雀翎图,恰好体现了唯美主义运动高峰时艺术家的偏好。



从唯美到颓废:那些“美得邪门”的艺术家们

“唯美主义运动崇拜美,结果,美成为了这些艺术家的宗教。”卡洛维说,宗教所需要的献身和狂热在这群艺术家身上一点都不缺,他们的的确确将自己活成了一部作品,美而颓废的作品。

■但丁·加布里埃·罗塞蒂

1862年罗塞蒂的妻子伊丽莎白·西达尔死于鸦片过量,罗塞蒂悲伤过度,宣布从此不再写诗,并将自己的诗集全部埋入西达尔的棺材。 7年后,罗塞蒂自己鸦片上瘾,于是他改变主意,和经纪人霍韦尔一起掘出棺材把那些诗集又取了回来。这个霍韦尔也是个人物,以敲诈和伪造著称;1890年他离奇死去,喉咙被割开,嘴唇间还含了一枚金币。罗塞蒂的另一爱好是动物,他在切尔西的家中养了一个兽群,包括袋熊、蝾螈、孔雀、野牛和犰狳。

■詹姆斯·惠斯勒

詹姆斯·惠斯勒是当时最褒贬不一的画家之一。他生于美国长于俄国,母亲希望他成为军人,但他却未能完成西点军校的学业。著名的“孔雀之屋”就是他的作品:一名英国百万富翁莱兰藏有不少艺术家的画作和古董,包括罗塞蒂和惠斯勒的,惠斯勒嫌莱兰家的装饰没品味,就自告奋勇要重新设计。莱兰出门做生意去了,当他回到家中,发现惠斯勒不仅和自己的妻子结下了非凡的友谊,更把自己的家整个翻天,甚至在墙上画了两只大孔雀。惠斯勒在伦敦去世后,他的一名崇拜者、美国百万富翁弗利尔不惜代价将“孔雀之屋”拍下,并用轮船托运回美国。

■比亚兹莱

比亚兹莱1872年出生于英国布莱顿,7岁时被诊断患有家族遗传的肺结核。早年任职一家保险公司做小职员。 1891年受伯恩·琼斯的鼓励而走上绘画道路。由他担任美编的《黄皮书》虽然只出版了四期,却成为19世纪末最为轰动的杂志。和其它唯美运动的艺术家一样,百合花是比亚兹莱最喜欢运用的花朵元素之一,常以各种变形出现在作品中。生命晚期的比亚兹莱为了养病经常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1898年他在法国南部一家小旅馆里去世,年仅26岁。

■红发崇拜

唯美主义运动之前的几百年来,英国社会都存在着一种“红发恐惧”,吸血鬼常常被描绘成红头发的。到了维多利亚时期,这种恐惧日渐加深,女人们不惜代价隐藏自己的红发,因为红发会被人联想成妓女。直到伊丽莎白·西达尔的出现,这位红发的,撩人的,几乎所有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的缪斯女神,使得人们对红发的态度彻底改变——这种燃烧的颜色从此代表着性感和越界。唯美主义运动中著名的红头发还包括罗塞蒂的另一模特、《维罗纳维若尼卡》中的阿来夏·威尔丁,威廉·莫里斯的妻子简,浪漫主义小说家伊莲娜·格林等。事实上,红发才是真正的英国发色,因为苏格兰自然红发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