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焦作日报报道我协会

焦作日报报道我协会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2 01:48   浏览 N 次  
他们让文学焕发生机
——焦作师专新青年协会文学交流会侧记
稿件来源:焦作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方家禾

“文学已死”是个谎言,11月21日晚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文学交流会可为此作证。它将“60后”、“70后”、“80后”和“90后”4个群体汇集一堂,将焦作市3所高校的莘莘学子汇集一堂,它给了父亲和女儿同台朗诵的机会。

这是由焦作师专新青年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文学交流会。

室内座无虚席,室外站无空地

焦作师专1号教学楼311多媒体教室内,课桌椅事先按照圆桌会议的形式摆放。可容纳百余人的教室座无虚席,教室外还聚集着二三十人透过玻璃窗向内张望。交流会原定20时30分结束,但火暴的场面一直持续到21时30分许。

与会的有焦作师专、焦作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文学社团的师生,还有焦作市内的作家、诗人等。大家围绕文学创作的若干主题作了发言和探讨,资深创作人员也回答了学生们的自由提问。

由于各社团都主办有文学期刊,如焦作师专的《新青年》、焦作大学的《新苑》和河南理工大学的《方舟》;一些资深创作人员也身兼刊物编辑等职务,如《焦作文学》的编辑张艳庭,《绘皮》主编风雨如书等,他们纷纷阐述了这些期刊的选稿标准,交流会现场因此也有点媒体推介会的意味。

“炸弹炸死了很多人叫恐怖,不知道炸弹何时爆炸叫悬疑”

中国悬疑小说界有“南蔡骏北如书”的说法。“如书”即“风雨如书”——一个戴眼镜的斯文的“80后”男生。“如书”的现身,惹得现场女粉丝问题连连,“悬疑小说与恐怖小说的区别是什么?你是怎样成为一名专职的写作者的?”

“如书”娓娓道来讲悬疑,讲自己:“什么叫悬疑?在一个会议上,大家都知道有个定时炸弹,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这叫悬疑。如果炸弹爆炸了,炸死了很多人,这叫恐怖。”

和现在的大学文学爱好者类似,曾经的“如书”也参加文学社团,毕业后也面临找工作的艰难,他做过电视策划、广告设计,推销过保险,当过饭店的服务员。最终他心沉淀了下来,开始专职写作。

诗人与女儿PK诗朗诵《相信未来》

披件大衣、戴顶鸭舌帽、黝黑的皮肤,“60后”雅石更像一名煤矿工人而非诗人。他的确是一名矿工,早年下过井,如今年近五旬,不下井了,在矿上作些杂活。但他的确也是诗人,诗龄20余年,比他“90后”的女儿年龄都大。

他除了写诗,还擅长朗诵,省、市级大型诗歌朗诵会少不了他的身影。女儿教他上网,他教女儿颂诗。女儿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一学生,当晚她作为“诗人的女儿”献颂了食指的《相信未来》。

雅石随后进行了再演绎。他向记者自评说:“女儿朗诵的不错,毕竟得到了我的言传身教。但相比起来,我在抑扬顿挫、肢体语言方面都要比女儿好。毕竟她还年轻,需要继续努力。”

文学交流会?文艺交流会!

交流会的组织者之一刘良伟是某化工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也是一名“80后”诗人。他说,去年举办的第一届文学交流会,与会者大多是焦作师专的学生,今年这一届突破了年龄限制、身份限制和校域限制,也请到了较有声望的创作人,且一改了座谈会的单调模式。

的确,该届文学交流会已然跨越了文学的范畴,而有大文艺倾向。现场除了诗朗诵外,还穿插有学生实验话剧团的表演。此外,文学青年张艳庭还客串了一把音乐人,现场吉他弹唱一曲《美丽的梭罗河》刚落下,便被要求返场再来一首《白桦林》。

刘良伟和新青年协会负责人之一陈月秋憧憬着,希望以后每年能够举办一至两次这样的交流会,并邀请更多本地及外地的名人名家与会交流互动,以促进焦作文学的蓬勃发展。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