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 人物】“龙”的传人在东山 福建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2 14:27 浏览 N 次上图:许庆华在养殖池观察台湾菊花型龙须菜生长情况。
“日前,大陆新闻媒体公布了国家发改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其中关于‘深化农业合作,促进对台农业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引进与合作,建设对台良种引进繁育中心和示范推广基地’等,让我们备受鼓舞,投资漳州,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劲头更大了!”4月17日,在东山岛杏陈镇高陈村,从事台湾菊花型龙须菜养殖的许庆华和胞弟许庆晃兴奋地说。
许家兄弟自1997年就从台南县来到东山,在高陈村征用废旧盐滩地,投资创办“东山赫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引进养殖台湾菊花型龙须菜200多亩。龙须菜是鲍鱼的最佳饲料,许家兄弟养殖成功带动了当地的“开发热”。如今,偏僻、荒凉的废旧盐洼地长出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许庆华说,龙须菜不仅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绿色食品”,还是化工产品、医药产品一种极为重要的原材料。在海域、滩涂上放养龙须菜,还能防止环境污染,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所以市场价格稳定,销路一直很好。加上实行科学管理,龙须菜生长快速,在夏秋季一般养二三十天就能收获一次,且价值高。一亩水池年纯利可达1万元,最好年景1亩地纯利1.5万元。尤其是今年1公斤龙须菜价格高达4.8元,比2009年提高近一倍。
13年多来,许家兄弟不仅多次从台湾引进菊花型龙须菜种苗供应养殖户,而且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义务向养殖户传授台湾龙须菜科学养殖技术,带动了菊花型龙须菜、鲍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高陈村200多户村民成为龙须菜养殖专业户,一年纯收入近1000万元。村里受雇于龙须菜养殖场生产的300个劳力,月均工资2000元以上。目前,全村已盖起了130多幢“龙楼”。
据介绍,台湾菊花型龙须菜已在东山岛推广养殖面积5000亩,并实行菜、虾、蟹、鱼混养模式,一年纯收入达6500万多元。龙须菜推动鲍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县现有鲍鱼养殖场达上千家,养殖面积达72万平方米,最高年产值达8亿元,成为当地一大经济支柱产业。许多养殖户说,“台胞许氏好兄弟真正是‘龙的传人’,乐把富裕送万家!”
许庆华说,弟弟许庆晃今年又在杏陈镇埔头村租用虾池200多亩,扩大龙须菜养殖面积,他们还打算到云霄、漳浦、诏安等沿海县,拓展龙须菜养殖。由于今春雨水少,龙须菜苗紧缺,4月1日弟弟许庆晃特地赶去台湾,联系采购一批台湾菊花型龙须菜苗,一部分自养,一部分供给其地养殖户。
11年前,胞弟许庆晃娶了高陈村养菜能手高石娇为妻,并生下一个女儿。妻子、岳父一家人成了许庆晃的得力助手。4年前,许家兄弟还把老母亲从台湾接来一起居住。空闲时间,许家兄弟喜欢与年已87岁的老母亲玩扑克牌、看电视,到附近海滩、村庄游玩、散步,找乡亲们聊天等。“东山风光好、人情好,儿孙在身边,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耳聪眼明、精神抖擞的老阿姆乐呵呵地说。
谢汉杰 文/图
(c) 版权所有 福建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研究所编辑 信息技术处制作
未经许可禁止做任何链接和镜像
引文来源 许家兄弟被誉为“龙”的传人·福建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