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福建日报》、《厦门日报》、《东南快报》等报道我校

《福建日报》、《厦门日报》、《东南快报》等报道我校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2 14:27   浏览 N 次  

《福建日报》、《厦门日报》、《东南快报》等报道我校
转自:党委宣传部厦门软件学院“易主”
刊载于《厦门日报》2011-3-17第8版

本报讯(记者 佘峥 通讯员 唐红波)民办的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近日“易主”—— 厦门理工学院正式入主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其控股股东。 不过,从目前来看,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厦门软件学院”)仍维持原来的院名,也是民办机制。 经推选,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黄红武担任厦门软件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厦门理工学院原党委书记刘金桂担任副理事长。 据介绍,厦门软件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目前,理事会已经解聘了厦门软件原有校级行政班子成员,聘任厦门理工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潘飞南教授为代理院长。 2006年被批准正式成立的厦门软件学院,原来的股东包括厦门火炬集团等三家企业。不过,考虑到《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和国有资产等因素,去年底,经厦门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协调,决定由经验丰富的厦门理工学院入主厦门软件学院办学,获得厦门软件学院的控股权,其他股东仍为厦门火炬集团等三家企业。 厦门理工入主厦门软件学院 2011-03-17 05:44:46 来源: 《东南快报》(福州)http://news.163.com/11/0317/05/6VAUEAFL00014AED.html 本报讯(记者 唐星 通讯员 唐红波)记者昨日从厦门理工学院校方获悉,厦门理工学院入主厦门软件学院已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据悉,厦门理工学院已经取得厦门软件学院的控股权,结成为“兄弟”院校,今后两校将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 据悉,去年底,经厦门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协调,决定由厦门理工学院入主厦门软件学院办学,获得厦门软件学院的控股权,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黄红武任公司法人代表。今年初,经推选,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黄红武担任厦门软件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厦门理工学院原党委书记刘金桂担任副理事长。此外,理事会解聘了厦门软件学院原有校级行政班子成员。 厦门理工学院正式入主厦门软件学院后,将对厦门软件学院进行帮扶,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目前两校正筹备签署《厦门理工学院支持厦门软件学院办学全面合作协议》。 记者获悉,近日厦门软件学院已经召开了专家咨询会暨对口支持合作洽谈会,邀请厦门理工学院10余个相关系部负责人就学校形象宣传、招生、差异化办学方略等主题展开合作洽谈。 此外,在近日举行的厦门软件学院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已经宣布了学院行政班子的任免情况。新任理事会理事长、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黄红武教授率新一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出席,并在大会上提出,厦门软件学院当前面临的四大任务分别是“扩大办学规模、注重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学校形象”,当务之急要“内做培训、外做取经”。 理工学院入主厦门软件学院 展开多方面合作洽谈 《厦门商报》 http://news.xmnn.cn/xmxw/201103/t20110317_1740392.htm 2011-03-17 商报讯(记者 李玉桐 通讯员 唐红波)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日前召开专家咨询会暨对口支持合作洽谈会,邀请厦门理工学院十余个相关系部负责人就学校形象宣传、招生、差异化办学方略等主题展开合作洽谈。这也标志着厦门理工入主厦门软件学院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去年底,经厦门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协调,决定由厦门理工入主厦门软件学院办学,获得厦门软件学院兴办者厦门文都软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厦门理工校长黄红武教授任公司法人代表。[责任编辑:陈如 来源:厦门商报] 点击查看更多[厦门新闻]栏目的内容 厦门理工贫困生帮扶提升“教育幸福指数” 作者: 本报记者 林世雄 通讯员 唐红波 日期: 2011-03-16《福建日报》:http://fjrb.fjnet.cn/fjrb/html/2011-03/16/content_229583.htm “这学期各部门有需要新的勤工学生么,如果有变更的请抓紧跟学生资助科联系……”开学第一周,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勤工助学专用QQ群“希望田野”又开始招募新的勤工人员了。每个学期,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自愿报名,经过各院系资助小组认定,名单统一汇总到学校“勤工助学学生信息库”里,以备校内外用人单位挑选。去年,学校提供校内勤工岗位近300个,发放勤工工资80多万元,居省内高校前列。 来自甘肃兰州的尚可仙同学是09外语系的一名勤工学生,她只大一开始就参加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现在她在课余一边帮学校宣传部维护电子屏,一边在学校艺术会堂做助理,两份工作1000多元,基本上满足了生活开支并有结余,她的一位老乡选择了学校推荐的校外“短工”,周末两天工作解决了吃饭问题。 记者在图书馆一楼流通部见到了正在搬运书籍的蔡杰礼同学,这位来自文化传播系的男生生性腼腆,但干起活来非常踏实,“今年寒假,我留在学校图书馆协助值班,过年期间还拿到了校长亲自给的200元红包,真的很感谢学校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比起我父母干的体力活,这个工作一点都不累,不仅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还能在图书馆多看些书。”蔡杰礼告诉记者,他每天工作2-3小时左右,每小时15元。 “勤工俭学本身就是一种感恩教育,我们要让这些参加了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赢得自尊和幸福”。校党委副书记林志成认为,“勤工俭学不只是简简单单地给学生一个岗位去干,如果让学生感觉到这只是一种劳动力买卖关系,毕业离开时,对学校没有心存感激或者留恋,这将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一种缺失”。记者从该校学工处了解到,近年来申请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不断增加,去年接近1800人。校方希望,勤工助学的经历能带给大学生们内心的触动。 “报名学生中大都是家里经济比较困难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更懂得感恩,与此同时,勤工助学岗位的遴选和竞聘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次机会,学校采取‘双向选择’的形式安排学生与用人单位见面”,厦门理工学院学工部长杨丽芳老师介绍说,勤工助学见面会虽有别于毕业生招聘会,但大学生应该尽早了解一些应聘的常识。为此,学校还专门为贫困生建立勤工助学信息库,给申请勤工的学生“画像”——学生的技能专长、工作经历、学习成绩、综合表现等信息都能在信息库中体现,学工处资助科会根据各用人单位的个性需求推荐合适的学生,大大提高了双向选择的针对性。

网络录入:校报学通社吴雪莹

2011-03-20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