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惠“三农”,为啥不落实?--一个养猪专业村的困惑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3 14:56 浏览 N 次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高庙村126户人家中,家家户户都养猪,既有年出栏400头—500头的规模养殖大户,也有年出栏100头左右的零散户,猪舍零零散散分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全村年前有78家养猪专业户,肥猪存栏量曾超过4000头。只是由于人畜杂居,一家猪有病,往往很快在村里传染开,再加之年前猪价大跌,现在许多养殖户的猪圈都空了。
“制约村里养猪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高庙村养猪专业户领头人高希军说,“如果把成规模的养猪大户集中到养殖小区进行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规避疫病的发生和市场风险,也可以优化村里的环境。”
实行规模化养殖,高庙村努力过。2008年秋,滨城区大力发展“南兔北禽”工程,区农行也到村里大力宣传国家新出台的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并为72户发放了信用贷款卡。此后,农村信用社也到村里来宣传惠农政策。
有了银行“支持”,高庙村群众建小区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他们在距村子1公里的盐碱地里规划了占地50多亩的养殖小区,投资10多万元通水、通路、通电,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建起来。因为“建设一个标准化猪舍至少需要3万元,贷款下不来,把子猪搬进养殖小区实行规模化养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高希和说,为了资金的事他没少跑腿,但都没成功。
为何农行给村里发了信用贷款卡村民贷款还如此困难?滨城区农行负责人说,当时滨城区实施“突破堡集”发展战略,农行作为帮扶单位也参与了,“我们主要是提供资金支持,但实际工作中却不能不考虑成本、利润和投资风险。虽然给72户办理了小额信用贷款卡,但还得一户一户进行信用考察,即便通过了考察,一户的贷款额也不会超过5万元,就算72户都贷款,总金额也不过才300万元,这还不一定没有投资风险。而一个有规模的信用养殖企业至少也需要200万元的贷款,无论是从运营成本、企业利润,还是从投资风险来看,银行当然更愿意贷给有信用的规模养殖企业。此外,当时正巧碰上银行外贷资金吃紧,这件事也便不了了之了。”信用社的相关负责人亦表示,信用社对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一直是敞开的,但具体到每个村和每个户情况就不一样了。“农信社作为独立企业不能不考虑投资风险。”
直到现在,高庙村村民还在希望能贷下款,把养殖小区办起来。“国家在小额贷款方面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银行也成天喊着为‘三农’服务,为啥落实起来就这么难呢?”不少村民都发出了这样的疑惑。(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李占江,略有删改)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