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80后”警官“上山下乡”的效果分析

“80后”警官“上山下乡”的效果分析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3 17:00   浏览 N 次  
“80后”警官“上山下乡”的效果分析
娄义华
3月26日,瓮安县公安局首创全省先河,选派了100名“80后”公安民警分赴全县97个行政村,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吃苦”生活。《贵阳晚报 3月28日》
“80后”警官“上山下乡”15日,与群众一起干农活,深入村寨了解民情,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等。旨在锻炼年轻警察的基础经验,感受农村生活的艰辛,增强这些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开展这样的活动好与不好,效果是关键。在半个月时间里,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妨来做一番分析。
“上山下乡”的确是锻炼“吃苦”的一种方式。“80后”出生在改革开发的春风里,长在逐步发展的时代中,他们的环境优越,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而且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在优越的时代中成长,有一部分缺少了吃苦耐劳的品质锻炼。不少父母都看得重,有一部分还娇生惯养。在教育体制注重学识而欠缺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走过来的一代,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塑造年轻民警的亲民、爱民,达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这样的方式值得鼓励与推崇。
要锻炼“吃苦”的意志品质,短短15天恐怕难以练就。一个人的吃苦耐劳的品质需长时间地磨砺,不断修炼,才能形成。没有特殊的环境造就,通过后天的学习,积淀,一时半会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仅仅15天的锻炼,对于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民警来说,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让他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修炼这种精神的角度来看,他们是被动式,在服从组织安排的情况下,不少民警即便不愿意,也为了自己的饭碗而为。要让这种精神根深蒂固地影响他们,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肩负着警察的使命,就需要长期地开展这样的活动,还要多管齐下,不断强化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们时刻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荣传统。从思想学习,制度管理,实际行动体验等多角度去塑造他们,让他们做一名真正为民的好警察。
体察民情民意,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是开展这次活动的初衷,要积累工作经验,短时间内还是可以了解不少情况,体察民众的需求与困难,也可以掌握不少具体问题。让这些年轻民警在“吃苦”活动中,获得一些收获。但民警的工作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不能只搞活动就跟百姓打成一片,活动一结束就高高在上,放弃起码的服务意识。警察的职责是保护一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为此,民警需要经常性地与民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侦破案件,保持良好的治安环境,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只有不断深入民众中,广泛依靠民众,发动民众,不但可以教育群众,还可以减少犯罪,了解民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及时化解矛盾,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半个月的体验活动,这些警官们会有所收获,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个活动很能达到意想的目的。需要长远规划,多管齐下,不断塑造。找到他们存在的普遍问题,缺失什么,从多元的角度去加以锻炼和强化。希望这样的活动成为常态,而不仅仅是一个活动。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