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转]《这张“公益服务卡” 提醒我多做公益活动》--重庆晨报

[转]《这张“公益服务卡” 提醒我多做公益活动》--重庆晨报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4 06:20   浏览 N 次  

重庆晨报讯 (记者 伊永军) “3个月后,我去新的大学报到时,将带着这张公益服务卡。它会时刻提醒我多做公益活动。”郭小玉是西南大学大四学生,已被保送到华中科技大学读研。近日,她获得了8000元国家奖学金,在表彰大会上,她领到了一张由学校发放的“公益服务卡”。

据悉,为了随时记录成员参加公益服务的活动情况,西南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给学校“特立服务总队”的每名志愿者办了张公益服务卡,同时,学校还把奖助学金颁发与助学文化结合起来,将所有获奖学生均吸收为学校特立服务总队成员。

领到“公益服务卡”

郭小玉是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行政管理班的学生,来自河北张家口。4年来,她先后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目前,她已被保送到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读研。

再过3个月,郭小玉就要离开母校去武汉开始另一段求学之旅了。这次,她也领到了一张“公益服务卡”。她表示,国家奖学金不仅是对大学生的肯定,它更意味着一份责任、感恩、回报、进取和希望!而做公益服务是回馈社会的最好体现。即使离开了母校,她仍会继续传承这份感动和激励。因此,虽然即将毕业,但公益服务卡对她仍是很有意义的。

“有这张卡在,可以时刻提醒我多做公益活动。而且,登记卡也可以让我把每次做公益活动的体会写下,从活动中体会助人的乐趣。”郭小玉说。

受助学生再助别人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级会计学专业的杨曦煜,是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获奖学生代表。她来自新疆,从小在维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哈密长大。

两年前,初入大学时,陌生的环境曾让她感到失落。办完入学手续,口袋里只剩下几百元的生活费。她的妈妈身体不好待业在家,爸爸重复着危险系数极高的带电作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活全靠爸爸微薄的工资维系。

杨曦煜说,这时,是老师耐心指导她办理了助学贷款,推荐她参加勤工俭学,帮她渡过生活的难关,让她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国家励志奖学金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告诉我要心怀感恩。”杨曦煜手捧着这张刚刚领到的“公益服务卡”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会终身铭记在坎坷的求学路上帮助过我的人。我也要以自己的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西南大学学生工作处助学中心主任周海蓉昨天说,“公益服务卡”由西南大学特立服务总队各部门或者下属学院小分队记录每次活动参加的志愿者信息。在活动结束后统一上报特立服务总队志愿者部。

公益服务卡照片加盖钢印有效;志愿者姓名,学号及其他个人基本资料,公益服务记录及备注经审核有效。参加西南大学特立服务总队或小分队组织的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可在公益服务卡中填写记录,并由相关机构盖章认证。

每次公益活动过后,由志愿者自行填写活动内容,再由活动组织部门统一收集上报特立服务总队志愿者部认证,交由学生处盖章。或者由活动协办单位认证后盖单位公章。公益服务活动记录需经相关部门干部认定后有效。公益服务卡的有效活动次数作为“公益之星”评分参考之一,占评分标准60%。

西南大学学生处处长李荣华说,“公益服务卡”的发放,从原先“开发式”的扶持到如今“输血式”的资助。培养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不仅让学生“感恩于心”,更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体现。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