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吃苦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企业家马永升寄语大学毕业生(昭通日报)

“吃苦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企业家马永升寄语大学毕业生(昭通日报)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4 09:18   浏览 N 次  

“吃苦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企业家马永升寄语大学毕业生——
◆记者 刘建忠


“大学生就业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吃苦是受用一生的财富!”7月20日,在云南昊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记者有幸结识了这位知名企业家。当谈到大学生就业的话题时,马永升结合自身经历畅谈了自己的体会。

1988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的马永升,分配到鲁甸县检察院工作,端上了让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马永升并不安于现状,决心到基层去积蓄力量,一展自己的才华,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1988年底,鲁甸县大水井水泥厂经营举步维艰,县政府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拔治厂人才。凭着满腔热血和清晰的经营思路,马永升一举中标,从此放弃了检察官“铁饭碗”,出任大水井水泥厂厂长。

当时,马永升面对的水泥厂,已停产达7个月,资不抵债,人心涣散,前景黯淡。为此,家人激烈反对,厂里在竞标中未中标的人非常抵触,工人们对这个从机关出来的“毛头小子”深表怀疑——他能收拾好这个烂摊子吗?厂里没有安排马永升吃住的地方,他去拜访工人,也常常吃“闭门羹”。马永升痛下决心,他掷地有声地对工人们说:“放弃铁饭碗,端起泥饭碗,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马永升很快制定了水泥厂长远发展蓝图,到处筹集资金,寻找合作伙伴,组建销售网络。当时工人收入低下,缺乏干劲,马永升以厂为家,身先士卒,深入每个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累了就和工人席地休息,饿了与工人一起烧洋芋吃。终于熬过了艰难险阻岁月,使水泥厂起死回生。

然而,就在水泥厂稳步发展之时,1998年初,马永升却毅然将厂长职位拱手让人。自己拉起了一支建筑队,并筹资600万元注册成立了鲁甸县昊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接着瞅准战机,承包了火德红矿山开发,当年7月建成日处理50吨的铅锌选厂,当年投产,当年即创利税60万元。

就这样,马永升一步一个脚印从1998年12月发展到现在的昊龙集团,并已成为集铅锌锡矿采选冶、水电开发、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汽车运输、化工、修理为一体的拥有总资产达50亿元的集团化民营企业。

从自己的经历,马永升谈到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话题。他认为,大学生择业前应有危机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首先要选准发展方向,明确个人能力大小,回答好“我能干什么”,其次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而后努力克服提高。同时把握好社会需求,找准个人与企业的共同点。

马永升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朋友的一个孩子大学毕业想到他的公司找份工作,进厂第一天,马永升就问这个孩子,是在公司里过渡一下,还是要长久地干下去。并说如果要在他的公司过渡一下,就到办公室。如果想干一番事业,那就得重新考虑他的工作了。这个孩子选择了后者,后来,他从最累最苦的水泥配料车间干起,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副厂长的位置,并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苗族企业家。

“大学生刚起步要选择市场风险小的行业去做,切记不要轻易跳行,不要眼高手低,要力所能及地种出一块田,并把它种成稳产田。现在不是就业难,不是没有岗位,就看你愿不愿意从基层干起,愿不愿意去吃苦。吃苦的日子是受用一生的财富。只要你做到这些,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马永升笑着说。

【相关链接】

马永升从自主创办公司到现在的10年间,以拳拳爱心回报社会,回报着父老乡亲,先后捐赠扶贫救灾2515万元、教育事业772万元、新农村建设1250万元、光彩事业1435万元,其中为汶川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捐款1120万元,为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捐款数额近1.5亿元。他用爱心谱写了一曲奉献者的颂歌。仅2007年至2008年两年间累计捐赠就高达7000多万元。2008年12月5日,马永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荣获“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2009年4月20日,荣获“中华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等国家级慈善奖项,成为中国慈善事业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