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无不彰显出分数的能耐、应试教育的影子.

无不彰显出分数的能耐、应试教育的影子.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5 22:58   浏览 N 次  
得知上海复旦大学将在明年取消本校校内高考加分的优惠政策,还高考以本来面目,心中甚中欣喜.特意将在7月20日发表在《茂名晚报》的一篇有争议的短文贴出来,算是告慰自己.下面就是原文.
首页-茂名晚报-纵横笔谈
加分制度巩固了应试教育的存在
发表日期: 2006-07-20
加分制度巩固了应试教育的存在
邵留生
一年一度的大学高考录取开始,"高考加分"再度引起国人的瞩目."高考加分"乱象百出,五花八门,并且愈演愈烈、势不可挡.(2006年7月18日《茂名晚报》)
人们习以为常的高考加分制度之所以在今天成为过街老鼠,我想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已经成为制度的加分政策扭曲了教育考试的公平,客观上为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推波助澜,理应遭到有识之士的猛烈抨击.
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看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不断地在为中国的教育寻找出路,当人们从素质教育看到教育的希望时,殊不知素质教育离我们竟还是如此之远,这么多年过去了,素质教育仍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评价学生的标准还是唯一的分数.不是吗?三好学生加分,优秀学生干部加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加分hh这些加分的项目哪个不是反映该学生的良好素质,但就应该加分吗?加了分数,就是对分数至上的有力佐证,就是对学生素质的亵渎,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无言嘲讽!更有甚者,为了取得加分资格,不惜弄虚作假,把加分制度演绎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假丑闻的考试制度.这一切,无不彰显出分数的能耐、应试教育的影子.
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一切都量化为分数,考试成为学生的职业,也就不足为怪.一个好学生本应该具有的良好素质,如今也能成为赚取分数的理由,我看这样的教育制度完完全全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绝不能让这些素质成为赚取分数的工具,只能把它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准.但现在,素质能够折换为分数,素质的沦落,其实也是素质教育命运在中国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鼓励性加分,还是照顾性加分,都只能巩固应试教育在中国的长时间存在,助长分数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茂名晚报》(2006-07-20 第五版)
附新闻线索:
复旦取消高考加分
早报记者 韩晓蓉 2006-11-10 02:56
复旦大学昨天公布了面向2007年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各类选拔测试方案,引人注目的是,方案取消了校内高考加分的优惠政策,复旦希望此举能够还高考的本来面目,此项改革在国内尚属首例.
以往优秀高中生如果参加复旦冬令营考试、各类特长生考试或是征文竞赛,都可以获得5分~20分不等的高考优惠加分,从明年开始,除了教育部等政府机构认定的加分项目,所有的校内加分将全部取消.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教授表示,学校的高考优惠加分在大学行使自主权、发现和选拔人才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教育部自主选拔录取政策的推进和完善,高校完全可以探索在现有政策规定下的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模式,还高考的本来面目."一名考生参加高考多考20分是何等艰难,但是参加了一所学校的考试拿到加分表格就可以有20分的加分,分数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由此就打了折扣."
复旦招办主任郑方贤也表示,社会对于各校的校内"高考优惠加分"政策存在众多争议,有统计显示,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加分政策只有14项,但到目前为止,全国林林总总的高考优惠加分多达192项.在各校都推出加分等优惠政策作为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法宝之时,复旦此举无疑是"自砸法宝",复旦副校长蔡达峰也表示做出这个决定的确需要勇气,但是复旦既然决定推出这个方案,就不会作为"权宜之计".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