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手纹诊病的科学依据

手纹诊病的科学依据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6 02:11   浏览 N 次  
1、手指
手指的长短粗细,一部分是遗传,主要的是由后来职业、生活经历决定的。这符合“用进废退”的生理原则。人们后天的手,深深地烙上了社会生活的印记。进入新世纪,科学家的发现,人的手指长短比例,能显示人的生理信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对不同年龄段患心脏病的男性跟踪调查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无名指与食指长度相同或稍短的人,在30 - 40岁时突发心脏病的几率较高,相比之下,无名指长的人更易在年龄较大时患心脏病。英国科学家们还发现,食指与无名指的长短比例,是在子宫里就决定了的,而且终生不变,这无疑是先天的造化,后天只有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危险期内吃低脂肪、低盐的食物并且戒烟酒进行预防,别无他致。

2、掌纹
掌纹是在母胎中三个月就已经形成。奇怪的是:左手掌纹形成的纹线和纹路比较明显,右手的掌纹则浑浊不清。这种左清右浊的现象,左手的掌纹终生不变:右手的掌纹是会随着年龄、经历、所患疾病以及其他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纹路的深浅消长变化的。这种左清右浊的现象无论男女都一样,因此,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的说法是靠不住的。掌纹的语言信息,从医学角度看,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据冯学敏《人体密码》一书介绍:“掌纹至少可以辨认出132种疾病,可以发现早期癌病,可以精确到把胃炎区分为好几级。” 我国古代传统中医有“肝掌”的说法,就是通过手掌显示来诊断内脏病灶的。郭正谊先生在《中国教育报》中谈到:“我国在1979年就成立了’ 皮纹科学研究协作组’,对各民族的皮纹特征进行普查和分析。” 1992年,英国皇家医学杂志也载文介绍:“从手纹上可以判断生命的长短和疾病,手诊具有X光机或B超的作用。” 科学家们认为 “通贯手”与先天愚型的疾病有关。

3、指纹
指纹也是在三个月的胎儿时期形成的。形成后终生不变。地球上所有的人(包括已经死去的)指纹都不一样,这就像树上所有的树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公元前古印度大学者沙姆特烈高曾开始研究指纹,而且还有他研究指纹分类的记载。我国早在战国时期,隐居鬼谷的楚人,后人称为谷子的,在《鬼谷子》三卷中,也有对手相和指纹比较详细的研究。真正对指纹研究有成果的是在近代。1892年,英国的学者哥尔登出版了《指纹》一书,该书对指纹作出三点重要的贡献:一是“指纹终生不变”;二是“指纹各不相同”;三是“指纹可以分类”。在哥尔登之后,英国学者亨利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二部人类指纹分类法”,为指纹的广泛运用提供了识别条件。 指纹主要用于订立契约的凭证和公安侦察。在我国,1956年,公安部根据中国人的指纹特点,制定了“十手指指纹分析法”。利用指纹破案,屡见不鲜。 指纹从外表上看,不外乎三大类: (1)涡纹型(斗型纹) (2)流线型(箕型纹) (3)混合型(斗、箕混合) 指纹的下位分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1970年以后,有些国家开始研究指纹识别自动化工程,目前这种自动化工程已经在银行和公安部门应用。90年代初期,安徽医科大学汤大钊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得出指纹可推测智力的结论。这项研究,在第三届全国遗传学与皮纹学学术会议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该研究成果对 各个层次人群1095人采用双育法进行了指纹智力测定,符合率99. 08%。世界上只有人和灵长类动物有指纹,指纹又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系,只有神经末稍进入表皮与真皮之间才能形成指纹。指纹因为是先天的,所以这只能是纯生理智力的测定,同后天没有联系。


俗话说:“十指连心”。手与其他的人体器官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方面的情况很多,如左手摇扇,可以防止脑血疾病。 (《健康报》2003年7月28日报道)左手空抓,可防脑溢血。 (《健康时报》2004年6月17日报道)运动小拇指可防治眼病。(《晚晴报》2003年7月14日)最令人感到振奋的是:据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教授阿岸铁三研究证明,“用左手吃饭,可以减轻体重。”多数用右手吃饭的人若改用左手拿筷子,经过一个星期后,体重明显减轻。当然,习惯左手吃饭的“左撇子”不行。现在是“拇指时代”(大拇指摁手机),,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十指连心”(十指击键盘) 。手的功能多多,手的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人体功能。“他的双手自始即是最有用的器官,在他的前途有无限的用途。”我的结论是:手是人的第二面孔。让我们动起手来,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她很爱唱歌 依然很乐观 下一篇:植树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