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众白”的启示(时论精粹)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7 12:42 浏览 N 次
作者:晓河
《吕氏春秋》有言:“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其意就是:世界上没有纯白色的狐狸,却有纯白色的狐皮大衣,这是用众多狐皮中的白色部分凑起来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总结自己一生从政的经验时说道:“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由此可见,深入群众,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是当好领导、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
“取之众白”,就要善待“杂”。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烦“杂”、怕“杂”、躲“杂”,而要敢钻“矛盾窝”、敢入是非地,拨冗见真,去杂淘纯。老百姓说的话,或心有所系、有感而发,或偶有所得、一吐为快,或胸有块垒、寻机倾吐,言辞激烈也罢,牢骚挑刺也罢,多是来自一线的“情况报告”,是群众呼声的“第一信号”,流露的是群众意愿,反映的是矛盾焦点……杂中有真。只有坐得住、听得进,才能广纳群言,作出的决策才可能符合民意。
“取之众白”,就要善于“取”。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工作在各条战线,从各个角度直接接触客观事物。领导者只有广采博取民声、民意、民智,综合归纳,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然而,民声、民意、民智总是分散的、零碎的、不系统的。这个“取”,不是信手拈来,不是唾手可得,而要有一个鉴别、挑选的过程,须下好功夫。对群众中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要像蜜蜂采花酿蜜那样,一点一点地采集,酿出甜蜜来;对群众中对错兼有的意见,要像开蚌取珠那样,剥去外壳,取出珍珠来;对群众中处于萌芽状态的新思想新苗头,要像勘测队员那样,顺蔓摸瓜,勘出宝藏来。惟其如此,领导者的政策、决定才能使群众满意。
“取之众白”,就要善于“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者只有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深入下去,和群众面对面沟通、心对心接应,形成感情共融和思想共鸣,才能取得真经。水惟善下方成海,“洼地效应”的真谛在于“下”。交通通讯发达,信息传递快,不应成为高高在上或蜻蜓点水的理由,而当是更多、更好“下”的条件。怕的是本事不大架子大,水平不高眼光高,视“下”于不屑,视“下”为畏途。所以,根本的还是牢记公仆身份,“下”才能自觉、才有成效。
(摘自8月13日《江西日报》)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