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厦门将推“自行车+公交”出行?

厦门将推“自行车+公交”出行?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7 21:38   浏览 N 次  

设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赞 亡羊补牢,还路权于自行车

环保、健康、低碳……自行车出行的好处自不必说。
在厦门任我行自行车俱乐部负责人王建华看来,推行“自行车+公交”出行,更有现实的紧迫性。他以自己在文灶汇丰家园的私家车停车体验为例:
四年前,停车处仅有北面(靠厦禾路),随时可停;
三年前,东面、北面都停满车;
二年前,南面的人行道也被停车挤占了,路面经常只剩一车道;
一年前,连摊贩密集、车流穿梭的西面也经常被违规停车,交警来了就跑,交警一走又停;
今年,西面完全被挤占成一车道,交警来了也不跑,“大家都知道会被抄单,可惜没办法,没处停啊!”
王建华担忧,按这速度,明年怎么办?
这几年,虽有委员代表建议,利用学校操场、公共绿地等广建地下停车场,将汽车往地下引,腾出地面空间,如嘉禾园已建地下停车场。但在王建华看来,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每年停车位增长的速度能赶上汽车增加的速度?再说了,岛内学校操场、公共绿地毕竟有限,建完了怎么办?”
王建华认为,“自行车+公交”不仅要做,而且可做,并且岛内要先做:那些能开辟路面停车的支路,取消路面停车,自行车道就出来了吧?像湖滨南路、厦禾路这种非机动车道已被挤占的,一要坚决取缔人行道停车(在两棵树间立个桩就解决了),二可以盲道内移,空出自行车道(只要0.5米即可)……
“关键要看政府的决心,像酒驾,不就禁得很好?”他认为,和“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习惯的养成一样,假以时日,短途“自行车+公交”的习惯也是容易养成的,“私车出行是方便+面子,自行车出行是方便+健康。面子和健康哪个重要?最起码一半的人会换吧。”
王建华期望,这件好事能从岛内推起,“厦门岛小,一下就能铺开,政策比较容易实施到位。”至于岛外,新城区规划时要留足,先试点工业区、大型居住区、学校这些点,再由点及面铺开。
“现在岛外居民偏少,学生窜校、工人上下班都只是小段时间,一下铺开很浪费。岛内就不同了,厦门岛人口多,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春节,厦门跃居内地人气城市排名第一,仅次于香港。所以,从缓解交通,惠及更多市民、游客的角度考虑,也应该岛内先行!”王建华如是说。
“厦门是个很适合自行车出行的城市。什么时候实行啊?”在对市民的采访中,大部分市民表现得十分期待。


弹 山水之城,半年炎夏,厦门没有骑自行车的传统

“先不要考虑公共自行车,先把人行道清出来再说。”在厦视《TV透》日前播出的“自行车+公交出行,可行吗”话题讨论中,唯独嘉宾郎立斐,四人中没有持赞同意见。
郎立斐也以自身体验为例,“我本人已习惯‘步行+公交’出行方式,下雨等特别情况才打的。如果‘自行车+公交’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对我没有必要。”
郎立斐认为,厦门是个没有自行车传统的城市,本岛很小,市民已经很习惯“步行+公交”,所以没必要在岛内推行杭州模式,否则,结果很可能劳民伤财。
郎立斐所虑并非没有道理。众所周知,在多次的缓解交通措施中,岛内非机动车道基本被占,不少支路也被开辟成路面停车带,甚至有些人行道也被合法或不合法地变成停车道。“别说骑自行车,就是走路也障碍非常之多。”郎立斐说。据记者不完全调查,湖滨北路至厦禾路一大片主城区,仅湖滨中路白鹭洲路段还完整地保留有非机动车道。
郎立斐认为,杭州的成功经验,就是一下就在全市铺开。如果厦门要借鉴,无可避免地要解决上述难题,“如今人行道都无法保障,还谈什么重设自行车道?太遥远了。”再者,只有将轨道交通、公交、公共自行车整合一个系统,统一调配,才能真正实现无缝链接,这考虑交通系统的管理能力;还有,严格执法也非常重要,现在骑行族逆行率非常高……
事实上,即使政府排除万难,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资、管理到位,还存在使用率的问题。
“反正夏天我是不会骑,路两边空荡荡的,没有树荫,又热又累,像烤乳猪。”市民杨小姐提醒,厦门比杭州夏天时间长得多,每年有大半年是炎热夏天,将大大影响自行车的租用率,这点不容忽视。
“不能因为一个事情看起来好就有理由强求别人怎么做。”鼓浪语群群友谷朴认为,政府的钱也是纳税人的钱,要充分调研、听证,获得大部分市民的支持才能实施,“不然,砸进去钱没人用谁来负责?”


评 政府应保障每种出行方式的权利

厦门市政协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认为,市民出行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是个人的权利。作为政府,应该做的,是尽最大能力保障个人权利的实施。
在岛外新城区建设的道路,不管是主、次干道、支路或小区道路,都应该严格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道路功能设计、实施。机动车道设计要留有余地,备用车道可先设计成绿化带;不能因为解决交通问题随意变更非机动车道的功能。即使万不得已,也必须经过公听的形式,征求市民意见。得到大部分市民同意,才能变更其用途。
老城区既有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原则上要改变:被停车占用的要收回;其它只要不是主干道,应该从机动车道、人行道划出一小部分路面,重设非机动车道;道路是单行道的,自行车道也可设单行道。
“关键是政府要有保障,行路要有规矩。”朱奖怀如是说。

数字观点

本报和FM107《听众专电》联合调查:
如有公租自行车,九成车主少用车

如果厦门推动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由政府统一管理),即可以像杭州那样,市民出行,能很方便地租到自行车(1小时内免费)到目的地,到目的地再还。厦门推公租自行车,能改变有车族的出行方式?通过本报记者QQ群、随机采访,厦门经济交通广播《听众专电》记者小颜在BRT莲坂站台调查等形式,采访了40位厦门市民,其中20位有车族。结果,在20位有车族中,100%不会“卖掉车子,改骑自行车”;90%(18位)表示会“减少使用车子”;10%(2位)表示“没有影响”。在没买车的市民中,85%(17位)表示“不会影响买车计划”;3位表示“会影响买车计划”。

新闻背景

“公租自行车”规划,已交政府决策

2月17日,厦门市规划局副局长王伟在接听市长专线时说,今年,厦门市将借鉴杭州的经验,努力推动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争取形成“自行车+公交”的接驳换乘体系,“将来市民从公交车下车后,就可以方便地租到自行车”。
王伟同时表示,今后,厦门城市建设,特别是岛外新城建设,将更多地关注行人、骑自行车的出行环境,建设慢行系统,使之与机动车和谐共存、合理分配路权。重点服务人流集散量较大的居住区、商业、文体中心、医院、学校等设施,同时兼顾市民及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健身需求。
2月24日,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林金平在出席厦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时亦与王伟有同样表述,以打造“低碳交通”、“绿色交通”。“系统建成后,许多近距离的市民上下班可以依靠自行车,无需要乘坐公交车。”
3月4日,厦门规划界元老、厦门城市规划的参与人林荫新在解读厦门“十二五”规划时重申,“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岛内外一体化蓝图要实现,重中之重就是要解决好交通问题,要配套好便捷、安全、舒适的交通网络,包括快速交通和慢行两大系统。快速交通就是以轨道交通、BRT为代表的快速公交系统,慢行系统就是步行、自行车系统,这两个系统都很重要,要成为网络。
综上所述,厦门真的将推行公租自行车系统?进展如何?岛内岛外都实施?记者向市规划局进一步了解到,“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厦门市规划设计院已设计完成,目前正递送政府部门决策中。“能不能实现?这得由政府说了算。”规划局工作人员表示。
厦视《十分关注》栏目记者也就此内容采访了厦门市规划设计院,得到的回复是:由于政府还没有表态,具体规划内容还不能公布。只透露,岛外新区建设,慢行系统已同步规划。

杭州经验:市民在公交下车后,就有网点可以租到自行车,骑到家后,把自行车还给家门口的另一个网点,十分方便。
收费:1小时之内,免费;1小时以上2小时以内,1元;2小时以上3小时以内,2元
;3小时以上,每小时3元。

[2011年3月11日厦门广播电视报第10期邱桂春/文]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