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转载]华西都市报:会理金沙江畔第一县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8 15:36 浏览 N 次本文章由黑马博客群发自动发布而成,本段信息将出现在文章首;
宜居会理jianfeitle=淘宝最好的减肥药 target=_blank >淘宝最好的减肥药|淘宝网女装|taobaowang|首页|http://www.tb652.com"> 金沙江畔第一县(载《华西都市报》2011年3月3日,撰文/代伐钟 记者蔡宇)
会理古城一景 摄影/何万敏
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纪念碑雕塑 摄影/何万敏
在天府之南、彩云之北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有一座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景色宜人的美丽古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城。
这是一个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的城市:长达2000多年的建县史,留下了一座在绵延千里的古南方丝绸之路上保存极完整的历史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科学引领统筹发展的城乡规划,整洁现代、布局公道的会理东区新城市容市貌日新月异。
让一个已经延续数千年的宜居神话,在这座充满着温婉诗意的古城演绎出最富时代气息的新篇章,中共会理县委、县人民政府目标明确:将会理建成凉山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金沙江畔第一县。
会理古城 宜居会理的历史明证
得天独厚,用这个词形容会理的自然生态环境,毫不为过。会理,古称会无,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正式建制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设县历史。“会无”之后从唐高宗上元2年(公元675年)继称“会川”,一直到清雍正6年(公元1728年)始称“会理”,其意为“川原并会、政平颂理”。
会理森林覆盖率达52.1%,是天然的氧吧,最适合养生。这里山净水秀,四面青山环绕,居高俯视,整个城市宛如安详地停泊在碧海边的小船。船一样的城郭,优雅而慵懒地卧在龙肘山下。城郭前缓缓地流淌着源自龙肘山的溪水,半裹着这座城市,在夕阳中闪耀着炫目的光芒,传递着从远古而来的气息,似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然后又缓缓地向南流往,汇入滔滔金沙江水,汇进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
这里曾经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两个都督府之一,被称为“川滇锁钥”。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石榴、烤烟、矿业闻名全国,美名“攀西明珠”。历年来考古发现的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等实物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原始的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充满智慧且勤劳的先民,用
一块块青砖、一片片石板、一根根木梁、一层层夯土无比巧妙而艺术地建起一座会理古城,满足你有关诗意,有关浪漫的所有想象。
今天的会理古城,还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筑。其中,一类保护建筑10幢,二类保护建筑20幢,7条大街,23条巷道。古城以南北街为经,以东西街为纬,纵横交织,衔接有致,形成了若干个整齐规则的街坊,布局巧妙,城外有城。行人漫步老城,目光所及,古朴的民居、幽静的街巷、庄严的鼓楼、雅致的亭台、温馨的会馆、祥和的林园,无不显示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古民居中,遍布着很多年代久远的古树古井,历数着时光的沧桑。
走进会理古城,那些石板路在深巷中向远处延伸着,一块块被岁月磨损的石板在细雨中散发着幽幽的光泽,解读着那一壁壁古老的院墙;那一个个精工雕琢的门洞,还有照壁残垣都在阳光的映照中诉说着一种绝世的奇缘、逸事。巷道两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就像一座座博物馆一样呈现在你的眼前:大门、枕石、屋檐、瓦当……无一不流淌着明清时代的风韵,光胡家大院就有着明清两代的风韵,你一抬脚就可以一步跨越两个时代(前院是明代风格、后院是清代风格)。
南北大街 古城会理的璀璨明珠
早在1992年,会理就被四川省正式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通过了专家评审。它的诗意来自城中保存完好的古城——其腹心显要位置的南北大街,堪称会理古城的代表。
大街以居中的钟鼓楼为界,上下朝南北延伸,最北端的城门楼威武雄壮,是会理古城的地标建筑之一。大街保存着完整的古城格局,总长三里三,街宽7米。街上的店铺,均为一楼一底的木板楼房,青瓦屋面,木楼上有镂空雕花木窗,瓦楞上还有垂吊的百草和青苔,色调古朴统一的店面上还悬挂着本县书法家书写的匾额,引人驻足。漫步于南北大街,踏着青石板铺砌的街道,可见明清古风,也可见现代时尚,行走在店铺间,不时还能淘到惊喜。
行走在南北大街上,心境不自觉会舒缓下来。春夏季,带着甜味儿的风钻过街巷,翻过树梢,掠过你的脸庞,那斑驳的光影会让人不禁追忆起儿时时光。秋冬季,沐浴着这里独有的冬日暖阳,走在那些石板路上,移步换景好不畅快。即便是在蒙蒙细雨中,南北大街那一块块被岁月磨损的石板,在细雨中散发着幽幽的光泽,走进这里,恍如走进时空隧道。
在天府之国,“北有阆中,南有会理”;在川滇毗邻地区,“云南有大理,四川有会理”,这样的俗语可真不是盖的,专家断言,在绵延千里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会理是保存极完整的一座历史古城。
提档升级 会理古城焕发全新生命力
2006年,以全省冬旅会在凉山召开和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会理县全力打造古城,启动制定了《会理县古城规划保护开发利用项目建设方案》。近年来,在会理县委、政府“保护好一个古城,建设好一个新城”的要求下,会理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特别是通过2009年举办“中国会理首届国际石榴节”,大大加快了会理县城改版升级的步伐,如今会理县城布局公道、环境优美、功能完善。
目前,会理古城已得到了全新的改造,既有大理的城市格局,又有丽江的建筑特点,青青石板蕴含着厚重的底气,雕梁画栋展露着飞扬的神采。特别是吸收外来资金开发建成的仿古一条街——元天街,更是成为了古城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生态建设上,会理县城采用一街一树种的方式,形成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化系统。游客伫立城垣,北望,龙肘山奇峰入云;南望,白塔山挺拔峭立;东望,白马寺人潮涌动;西望,景庄庙雄踞高岭。整个城市,置于群山环抱之中,状似巨轮,古颜新姿,交相辉映,在中国两千多个县份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据悉,会理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实施的古城保护范围和面积为1.02平方公里,绝对保护地段3平方公里,面积2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地段1.5平方公里,面积8万平方米。经一、二期保护工程的实施,维修和修复了钟鼓楼、文塔、北门城楼、金镜阁、小巷、文化桥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建筑。
会理旅游 全年春光等您品鉴
会理气候宜人,夏无酷署,冬无严冷,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天永驻的城市”,年平均气温15.9C,全年无霜期25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间2421小时。同时,自古以来会理就是川滇往来的要冲、两省交界的重镇、古南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塞、商旅物资的重要集散地,素有“川滇锁钥”之称,留下大量宝贵的历史遗迹和景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这里留下了三国诸葛亮“五月渡泸”的渡口,留下了元朝“耶鲁王”扎寨御敌的兵营,留下了明代状元杨升庵贬谪行吟的诗句,留下了建文皇帝朱允炆流落民间的传说,留下了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西征的足迹,更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和“会理会议”召开的不朽史实。
这里有龙肘山万亩杜鹃、国家皮划艇高原训练基地神仙湖,皎平渡红军渡
江遗址,还有白塔山、钟鼓楼、白马寺、文塔寺、东岩瀑布、西岩滴水、瀛洲公园、滨河柳堤等重要旅游景观。在县城东区滨河大道,还有用大理石构建的1500米字画长廊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除了迷最有效的美白方法人的古城文化、炫目的红色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甜蜜的“石榴文化”,会理还有以端午节“游百病”和“筛糠”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羊肉米粉、鸡火丝饵快、熨斗粑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铜火锅制作和古法造纸为代表的“工艺文化”,以会理绿陶为代表的“陶瓷文化”,以会理名砚为代表的“砚石文化”,以丰富多彩的会理民歌为代表的“音乐文化”,以会理兰花、杜鹃花、石榴花为代表的“花卉文化”,以会理彝族长号为代表的“鼓号文化”,以彝族蹢脚舞为代表的“舞蹈文化”等各种特色文化,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的、心驰神往。
现代会理 凉山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的脚步,会理正在通向历史底蕴与城市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现代化城市康庄大道上疾步前进。
33年弹指一挥间,会理城市规模由1978年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城市规模扩展了5倍。控制性规划区达到18.1平方公里。会理新城区——东区新城,与川滇文化特色的会理古城遥相呼应。这里滨河长堤垂柳依依,跨河廊桥飞檐叠拱,极具现代气息,是现代会理人辛勤劳动的结晶。
33年跨越式发展,会理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古城保护区为轴心,以新城区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以村组为基础,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如今,会理县古城繁华富丽,东区新城生机勃勃,新城北、新城南建设拉开序幕,城市环线基本形成,市政设施配套,县城布局公道,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既有川滇文化特色的古城区,又有极具现代气息的新城区。
新的发展宏伟目标,浓墨重彩书写辉煌。经过不断调整深化和规范,会理县现已初步建立了科学引领统筹发展的城乡规划,努力把会理县建成既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又富山水园林风采;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具现代气息的人居之城、人文之城、***之城,目标直指建成凉山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金沙江畔第一县,尽快实现撤县建市。
点点繁星期盼着黎明,张扬风帆等待着远航。会理,这座春天永驻的古城,这座古老而生机盎然的城市,正如扬帆的巨轮,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会理古城名建筑面面观
赵家巷金江书院
会理金江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现存讲堂、正厅(荟英堂)和厢房。讲堂系歇山顶抬梁木结构,屋面为灰筒瓦,雀替、檐牙、耍头为深浮雕,石柱础刻龙云纹鼓腹式,堂前有须弥座廊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仓圣宫
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中国文字创造者仓颉的祠庙仓圣宫位于会理,堪称中国“汉字祖庭”,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该庙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一座北朝南的复四合院,建筑整体结构和木雕花饰保存完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
位于古城中心的钟鼓楼(又名凌霄楼)四角飞檐、高大挺拔、气势非凡。它是会理古城最富代表性的建筑,清雍正十二年建,乾隆时续修完。全楼总高22米,楼高15米,共三层,十二柱落地,五星抱月亭顶,八分水,全部为锡铸槽瓦,金属、陶瓷组合亭脊,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门城楼
位于钟鼓楼北面,会理人俗称城鼓楼。鼓楼建于明初,后几经战火,现仅存这一门了。门上有楼,是重檐硬山式顶,木质镂花,彩漆门窗,两面有匾。城楼连接着一段古城墙,现在城墙长满了青苔和草,满含古韵。
本文章由黑马博客群发自动发布而成,本段信息将出现在文章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4e90730100qqhz.html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