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安徽商报.教育周刊》报道行知学校

《安徽商报.教育周刊》报道行知学校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8 19:34   浏览 N 次  

笃行勤学 以“绿色”理念绘美好未来

——合肥市行知学校侧记

合肥市瑶海区的东边,有所以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合肥市行知学校。学校秉承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科研兴校战略,教师之间读书、思索、交流,共享集体智慧,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读好书、好读书,个个重礼仪、讲情操、爱学习、敢创造!在和谐温馨、健康向上的师生人际环境中,学校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这颗“东方之珠”正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以人为本 学教和谐 喜看硕果累累

行知学校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校训;以“按教育规律办事、促学生个性发展”为教风;以营造“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为学风,打造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更培养了一批批莘莘学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行知学校先后被授予“安徽省绿色学校”、“‘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优秀学校”、“合肥市少先队模范大队部”、“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教育先锋号”、“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是“东北师大教育信息化实验校”、“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行知学校现有教师112名,40个教学班,2300多名学生。学校中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0%以上,有多位教师在省、市、区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省级教坛新星2人,市级教坛新星11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国家级优质课获得者13人,省级优质课获得者16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5人,区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优质课获一等奖计46人。

行知学校的社团建设成绩斐然。2010年,在安徽省建筑、航海模型比赛中,行知学校蝉联建筑模型小学组安徽省团体第一、中学组取得了建筑模型团体第四、航海模型团体第五的优异成绩;同学们共获得23项个人殊荣,一等奖10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0人。另外,陈航宇、吴伍淼两位同学在 F5——E遥控帆船竞速比赛(国家二级运动员项目)中,分别获得初中男子组一等奖的第一和第三名,这是行知学校同时也是瑶海区在此类竞赛上的首次问鼎!在由中国科协组织的——“我的低碳生活”首届中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中,行知学校参评的科学DV作品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安徽省2010年度航海、建筑模型赛中,吴伍淼的“遥控帆船F5-E绕标竞速”、董子越的“‘南湖号’木制仿古船制作”均获中学组一等奖。在瑶海区第九届青少年信息学知识竞赛中,行知学校信息学小组表现出色,获得了初中组唯一一个优秀组织奖,随后在合肥市“讯飞杯”第二十七届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中,有四位同学获奖, 总成绩位居瑶海区前列。学校社团“科技少年读书俱乐部”是受到合肥市教育局表彰的全市为数极少的、瑶海区唯一的初中“特色社团”。在合肥市第二十六届科技创新大赛上,行知学校获得了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行知学校校长袁方正崇尚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育人要讲究科学,要有人文精神,要讲究艺术。他在工作中也是这样践行的:讲究科学——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工作中要紧紧把握学校教育的内在规律;人文精神——教师之间坦诚相待,平等交流,相互学习,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开拓,才会有和谐的校园;讲究艺术——从思想上、行动上、学习环境上营造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绿色”空间。行知学校始终坚持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立足实际,确定了具体的、切实可行又富有新意的远景规划,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了广阔的空间。

严谨求实 与时俱进 勤教善研团队

行知学校基于提升教师专业内涵,将教师理论学习贯穿于学校校本教研的体系中,推动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探索出具有兴致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开展读书活动,共享合作成果

学校依据“分层推动”的原则,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培养教师读书习惯。根据实际情况,科研处挑选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科指导、人文素养等各类教育理论书籍,为教师搭建平台、寻找出路,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团队读书氛围。组建学校读书的核心组织---读书研究共同体,核心组织通过个人自修、集体交流、撰写论文的方式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研读,再通过博客探讨、教研活动、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示范实践等形式将研修成果渗透给广大教师。

学校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举行集体教研、建立学科资源库等方法并以制度加以保障其延续性。①建立专业博客,引导教师自我反思。科研处一方面建立“群体”研修博客,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建立具有个人风格“个体”博客,使广大教师既有对共性问题的集体研讨,又有针对教师个人问题的“自修”研究。②开辟各类讲坛,实现教师跨越发展。要使教师学习实践的效果发生量变和质变,就必须实现了知识的横向流动,学校为老师们搭建了有效交流的平台。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上,班主任轮流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以文本或课件的形式把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突出案例、工作技巧、理论学习心得、困惑等向全体班主任汇报交流。每月的最后一周开展全校教师集体教研活动,由各学科骨干教师、读书共同体代表、外出参加学习的老师、大赛归来的教师等,从学科教学、读书心得、学习体会、参赛得失、学校管理理念等方面向全体教师做汇报交流。

(二)构建教研机制,形成教师研修常态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行知学校构建了以月为单位,“四连环”式的常规教研模式。每周三下午开展全校常规教研活动,全校中小学共分12个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依次安排无生上课、说课、听评课、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将教师研修教材、理论学习、团队合作包含其中。同时将教师的注意力从单纯的上课技巧辐射到课前、课后、作业布置、重难点解决、后进生辅导等方面,做到了全方位关注教学。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行知学校形成由常规教研体系和特色教研体系双向支撑架构。特色教研侧重理论研修与实践,常规教研侧重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特色教研为常规教研提供理论支撑,常规教研促进特色教研紧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共同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努力让绝大多数老师都成为研究型教师。

爱心相伴 汗水浇灌 社团之花绽放

当行知学校推荐参展的“科技少年读书俱乐部”,被市教育局授予“特色社团”称号的好消息传来时,全校师生都乐了。高兴,不仅仅是为一个称号的取得。在全市名校社团云集的展示会上,我们的学生社团,如才露尖尖角的荷花,初展行知学校学生社团的魅力;而“科技少年读书俱乐部”,是我们学校众多社团的代表。

如今的行知校园里,活跃着多个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放学后,你走进各种多功能室、教室,听到的是:学生和老师们眉飞色舞讨论自己社团的研究课题;尽情歌唱的是自己喜欢的歌曲;感受到的是:学生们在多功能室演示自己创作的作品的快乐;看到的是:学生们各类调研报告的展示。学校“鼓号队”、“舞蹈队”“摄影组”、“心海扬帆心理健康研究小组”……一个个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在学习考试压力之下,因为一份兴趣,一份爱好,一份不甘,一份对生活的渴望,学生们勇敢承担着一份责任,快乐地经营着自己的业余爱好,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未来。多年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的是一朵朵初放的蓓蕾,正是老师们的默默奉献、无悔付出,孩子们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才使得“机器人社团”、“信息技术社团”、“科技创新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捷报频传,屡获佳绩。

行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深深懂得: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教育本身是给予受教育者获取人生幸福和快乐技能的一种手段,而幸福和快乐的多样化人生,是不能从课堂上单一复制的。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多样化的的成长,保护他们创造热情,激发他们主体意识,还原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认识,自我展示的本性,社团活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好的社团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参与社会实践,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他们对个人价值的追求。而这些,正是行知学校“绿色”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了学生的明天更美好,行知学校的全体教师们精心呵护着这片苗圃,看它成长。经过几年的学生社团活动实践,行知学校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了锻炼,个人素质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有全校教师精心谋划、合理安排、有序组织,更有广大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我们相信:行知学校的社团活动,一定是孩子们展示自己丰富多彩人生的第一个舞台。

想,就要壮志凌云;干,就要脚踏实地。全体行知人正满怀激情,且行且吟。我们相信行知学校定会再添新“绿”,再创新高。

《安徽商报.教育周刊》2011.3.22第8版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