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商报》:出版人的博客生活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8 20:42 浏览 N 次
中国图书商报
(2007-10-30)
博客名称:文化民工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qiujianguo
开博时间:2006年2月18日
总点击量:33556次
博客特色:一介民工,附庸风雅,开通博客,网络安家。关于出版,关于文化,指点江山,激扬八卦。荤面素底,嘻嘻哈哈;性情文字,意兴风发。个别观点,比较辛辣;偶尔也会,话里有话。您若喜欢,往死里夸;您若不爽,请您喝茶。博客园地,共种桑麻;真诚互动,和谐天下。
邱建国有两个博客,一个是他为江西美术出版社开的博客——“江美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81491837),一个是他的自己名为“文化民工”的博客。这两个博客虽然都与他有关、与出版有关,但对他自己来说却有本质的不同。他希望出版社的博客能成长为出版社传播信息的窗口和与读者、作者、书店人员甚至与媒体互动沟通的平台;而“文化民工”的博客则表达着他个人对出版的一些观点和感触,一些文字甚至和出版并无太大关联。他称之为“主要是关于出版,但写着写着常常出轨”。
他的个人博客在2006年2月18日开通,至今共有140多篇博文。一度有大半年的时间,博客每天的点击量约达200次,但他中间停写了三个月,很多博友渐渐流失了。邱建国对浏览博客的网友怀着一种感恩的态度,他戏谑而又郑重地用“恩客”这个词来比喻愿意花时间光顾博客的网友们。
邱建国的博客话题断然离不开出版,严肃而专业的“江美博客”自不必多说,他那轻松自然的个人博客也是如此。在“文化民工”中,他记录自己的“出版之务”,发表自己的“出版之悟”,甚至反思自己的“出版之误”。在这个完全私人化的平台上,邱建国演绎着自己的“出版之舞”。他开博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应《中国图书商报》之约写的《一望无极的营销“牲”活》。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正忙碌于郑渊洁《皮皮鲁总动员》的营销宣传工作。在随后陪同郑渊洁赴浙江签售的八天里,不管一天的工作多么辛苦,即便有时凌晨一点多才回到房间,他都要坚持写博客,记下当天的活动。“累成了一座‘断背山’”、“中国作家签售史上的一座‘疯’碑”、“一日过四城,入睡已凌晨”、“走过‘签’山万水,战果辉煌”……大家伙儿光看这些题目,就能了解行程的紧张、工作的辛苦和效果的显著。这八天的博客既是个人工作日记,又是一次书业营销过程的真实记录。后来,这几篇博文被整理成一篇3000多字的报道——《疯狂的签售》,发表在了《出版人》杂志上。关注“文化民工”这个空间的人越来越多,邱建国慢慢意识到它不仅仅是私人的“自留地”了,因为它和私人日记完全是两回事,其实是一个敞开式的媒体。在发现这一点之后,他立即把一些“不太适合公开说”的文章拿掉了。
在回答记者关于写博客要花时间、是否会影响工作这些问题的时候,邱建国说,写博客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他会在上班时间更新出版社的博客,而绝大多数的个人博客都是他下班后回家写的。但是,他的私人博客却也对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一是经常有同行们在看了博客后会与他交流出版心得和经验,一些人甚至成了他的好朋友;二是有作者看了他的博客后,会发来书稿,和他联系出书;三是有媒体的朋友看到他所写的关于出版现象的分析和看法后,会联系到他将其在媒体上发表出来;四是他自己可以利用博客对操作的图书及营销活动进行“即时报道”,把相关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最近,邱建国正在做一本有关“单亲妈妈”的书,他利用博客这个平台做了一次前期市场调研,而调研结果则让他吃了一惊:“在两天的时间里,博客点击量380次,留言中的建设性意见达28条”。而到截稿时止,这篇博客的点击量已达730次,回复意见达37条,其效果绝对不亚于举行一次30人参加的选题论证会。在这些热情回应的博友中,有出版业的同行、多年主编女性刊物的专家、单亲妈妈,还有从事婚姻情感题材小说创作的女性作家……这次调查不仅让邱建国获得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更让他感受到了网络这个虚拟空间的真实和真诚。他用一句很诗性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我伸向空无中的手,握住了你们传递过来的温暖阳光。
记者在邱建国的博客留言中发现,很多网友喜欢他“文化民工”这个自称。当时,记者联系到邱建国,告诉他他的博客在天涯上被列为“出版牛人博客”,因此也希望就此采访他时,邱建国很惊讶,他在两天后的一篇博客中写道:“我是牛人吗?这是谁在这么无原则地抬举我﹖我只是细弱卑微的文化民工,打一份工,赚一口饭吃,而已。我最大的理想是每月能按时拿到工钱,年关能拿到奖金。如果实在要和牛扯上关系那我就是一只孺子牛吧——不是鲁迅先生笔下‘俯首甘为’的高尚的孺子牛,是住在孺子桥头为了生活不得不为的一头牛。”实际上,他“文化民工”的自号与牛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一致的,这也是编辑职业的重要特征。在采访中,邱建国谈得最多的是感谢和真诚。他说,从开通博客到现在,所有的评论和留言没一条是非善意的,他也不曾删过任何一条留言,这与他原先了解的网络道德评语完全不符。通过写博客,他感受到网络也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美好的世界,它虚拟,但不虚无,所以他一有机会就要向他的“恩客”谢恩。(王 晨/采写)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