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岳阳德阳 心手相牵》系列报道之三

《岳阳德阳 心手相牵》系列报道之三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9 11:29   浏览 N 次  

第一笔爱心资助款昨寄出

汇款的是位八旬残疾老军人,他说:“只要我还健在,就会一直资助他。”

本报《德阳岳阳,心手相牵》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这一场爱心大行动中来。昨日,第一笔爱心资助款——由李光良老人资助给李顺亮小朋友的200元已经从邮局寄出。

“只要我还健在,就会一直资助他。”

8月20日,家住岳阳楼区冷水铺社区的81岁老人李光良致电记者,表示想结对资助一名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记者得知老人行动不便,特地上门为老人办理助学手续。

下午3点多,记者带着几份待助学生的资料,来到了李光良老人家,让老人挑选。拿到记者带来的资料后,李光良老人一眼看中了绵竹市孝德镇中心小学1年级(2)班的李顺亮小朋友。

记者了解到,李光良老人今年81岁,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退伍军人。在平津战役中老人身负重伤留下残疾,以至于现在左脚不能打弯,行走困难。老人和老伴李相桃两人靠李老每月七八百元的补助生活。老人的邻居吴大妈告诉记者,老人和老伴生活十分节俭,平时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是只要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出手却十分大方。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老人就向地震灾区捐了200元现金。

8月20,李光良老人看到本报的报道后,便给记者打来了电话。老人说:“能不能资助三年或者更多我不能确定,但是只要我还健在,我就会一直资助他。”从九月份开始,老人将以每月100元的标准资助李顺亮。

“要不是我现在资助的学生当中,有一个正在上大学,我还会多资助几个的。”

湘阴县罗城中学的老师邓曙光,通过电子邮件与记者取得了联系,确定了一个资助对象——绵竹市剑南镇春溢小学一年级的肖又嘉小朋友。

在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邓曙光和家人向灾区同胞捐了500元现金。邓曙光说:“当时我就想资助一名灾区的学子,但是一直没有机会。那天看到你们的报道,我就马上给你打电话了。”邓曙光说,现在正值开学之际,洞庭之声报开展这个助学活动真是太及时了。

邓曙光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向来就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平时只要看到学生有困难,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邓曙光说:“要不是我现在资助的学生当中,有一个正在上大学,我还会多资助几个的。”

“不需要报道我,我只是尽力而为”

“可以不报道我吗?”年轻女孩吴佳(化名)问记者。吴佳是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职工,看到本报的报道,来到报社查看了待资助灾区孩子的资料后,决定资助四川省绵竹市大西亍小学的王卓赟小朋友。吴佳说她结对资助灾区小朋友的事家人并不知道,她只是想尽力而为帮他们一把。几天来,向吴佳这样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同样要向他们表示敬意。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读者打来电话说:“我到岳阳出差,看到了贵报关于结对资助灾区孩子的报道,感触颇深。灾区的孩子们太不简单了,在那么大的灾难过后,还能坚强乐观地面对事实。我要结对资助两个孩子,等我出差回去后,再与贵报联系,询问具体的流程。”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