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晚报:一“网”情深 谱写温情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9 20:01 浏览 N 次
宽带改变生活——我与中国电信互联网的故事之奋斗篇
编者按:月雨一家住在昆明市禄劝县撒营盘镇。家中有兄弟4人,其中大哥罗月华、三弟月雨和小弟罗月风都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绝症,大哥月华于2004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秋日私语》,被媒体誉为“云南张海迪”,但终因病魔于2010年10月16日在禄劝撒营盘医院病逝。2010年10月,中国电信投入20万元为这个家庭接通了宽带,以便他们进行创作与谋生。如今大哥已经离开了,月雨已瘫痪在床两个月,月风病情也在加剧恶化,家里外债也无力偿还,重担放在了年迈的父母身上。然而这个家庭却没有因苦难放弃生活,仍积极地面对一切,同时对于中国电信和社会其他人士的关心怀着深深的感激……
我与网络世界结缘大约是八年前的事,那时我还是一个从农村到昆明读书的学生,在二哥和朋友共同租住的出租房里,我第一次接触到网络。对于没有学过打字和网络知识的我,认为打字和上网是很难的事情。我害怕自己出错,害怕会弄坏电脑,二哥手把手教我。当我能够顺利地打开一个网站、看到一个自己想看的网页时,我真的感觉很开心。从此,我就爱上了电脑和网络。
2001年,大哥罗月华终于写完了他的第一本小说《秋日私语》,接着又开始进行六部武侠小说的创作。为了实现他的作家梦,2003年,大哥从禄劝农村老家来到昆明和二哥住到一处,利用二哥开通的宽带、在二哥的帮助下学会了上网。有了网络,已经病得出不了门的大哥可以坐到电脑前轻松地找到出版社,通过发电子邮件和QQ与出版社联系出书。通过大哥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努力工作和辛苦付出,2004年6月,大哥的小说《秋日私语》终于出版了。这份成功来之不易,因为,这本书是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大哥拖着残疾的身躯写出来的。通过网络,大哥月华把他自己写的小说上传到各大文学网站,并且加入了vip作品行列。这些收费阅读的作品,构成了他收入的主要来源。大哥的奋斗故事被媒体广为宣传,大哥被云南媒体称为“云南张海迪”。
2005年,我和小弟月风都因没钱放弃了就读大学的机会。不能读书,因身体原因也不能参加工作,我和小弟有些难过。大哥、二哥就让我和小弟跟他们住在一起,让我们学习更多有关电脑的知识。为了鼓励我们,大哥把自己在淘宝网上开的书店,交给我和小弟来管理,第一个月我们挣了40元。钱虽然不多,但这是我们走出校门赚到的第一笔钱。
2006年,二哥的一个朋友送给我和小弟一人一台旧电脑,我们如获至宝。后来,小弟通过网络看视频教程,学会了平面设计,有时还能接到一些小的包装设计。而我一边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一边帮大哥和二哥管理博客和回复别人的留言。后来我自己也在网上开博客、在网上学习歌词创作。
2008年,二哥经常到外地出差,小弟月风也回家帮父母做些事。大哥和我为了省钱,便租住到昆明城郊简陋的出租屋里。独立生活,对两个肌无力患者而言无比艰辛。由于无法下楼买菜和购物,我们只有通过打电话让菜市场的人送米送菜。我们申请了中国电信“我的e家”业务,网络和电话成了我们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生命线。
一次,楼下有人弄断了通信线路,我和大哥上不了网,也打不了电话,当时我们又没有手机,我们就像困在孤岛上一样,跟外界失去联系,买回来的菜和米都吃光了,更严重的是我和大哥得了重感冒,靠仅有的小半袋洋芋维生,直到好几天后,才用房东的电话叫来电信的工作人员恢复了正常上网。
2010年6月份后,因房租到期。大哥和我的病情也不断加重,实在无法支撑下去,我们不得不打算离开这个城市。可回到农村老家,没有网络,我们这些年在外拼命打拼和付出的劳动都将付之东流。网络对于大哥和我来说太重要了。有一天,我灵机一动: 要想拉通网络,只有请中国电信帮忙。同年5月8日,我迫不及待地给中国电信云南公司的赵俊达总经理写好信,并附上昆明电视台对我们采访报道的光碟,一起寄给赵总。信寄出去后,我心里忐忑不安,每天二十四小时开机,生怕错过每一个重要的电话。5月11日,大哥接到了云南电信的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会尽力想办法帮助我们实现在家里上网的愿望。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和大哥都非常激动,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把消息告诉出差的二哥,家里父母和小弟,这是全家人最开心的一天。
2010年10月中旬,中国电信投入20万元专门为我们家接通了宽带。虽然大哥没有等到这一天就因病辞世了,但他临终前得知家中已接通宽带,他表示:“没有遗憾了”。
能在老家上网,我们非常感谢中国电信的关心和帮助,是中国电信云南公司让我们兄弟能在互联网中自由翱翔,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我们的梦想。感谢网络让我认识越来越多的朋友,每天都有朋友的问候、关心和祝福,让我感到每天都很温暖。感谢网络让我们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让我们的生命得到延续,让爱和感动的故事继续发生和传递下去。
——《春城晚报》2011年2月17日A08版 作者 罗月雨 来源:http://www.yntelecom.com.cn/www/DisplayPages/ContentDisplay_728.aspx?contentid=5248
编者按:月雨一家住在昆明市禄劝县撒营盘镇。家中有兄弟4人,其中大哥罗月华、三弟月雨和小弟罗月风都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绝症,大哥月华于2004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秋日私语》,被媒体誉为“云南张海迪”,但终因病魔于2010年10月16日在禄劝撒营盘医院病逝。2010年10月,中国电信投入20万元为这个家庭接通了宽带,以便他们进行创作与谋生。如今大哥已经离开了,月雨已瘫痪在床两个月,月风病情也在加剧恶化,家里外债也无力偿还,重担放在了年迈的父母身上。然而这个家庭却没有因苦难放弃生活,仍积极地面对一切,同时对于中国电信和社会其他人士的关心怀着深深的感激……
我与网络世界结缘大约是八年前的事,那时我还是一个从农村到昆明读书的学生,在二哥和朋友共同租住的出租房里,我第一次接触到网络。对于没有学过打字和网络知识的我,认为打字和上网是很难的事情。我害怕自己出错,害怕会弄坏电脑,二哥手把手教我。当我能够顺利地打开一个网站、看到一个自己想看的网页时,我真的感觉很开心。从此,我就爱上了电脑和网络。
2001年,大哥罗月华终于写完了他的第一本小说《秋日私语》,接着又开始进行六部武侠小说的创作。为了实现他的作家梦,2003年,大哥从禄劝农村老家来到昆明和二哥住到一处,利用二哥开通的宽带、在二哥的帮助下学会了上网。有了网络,已经病得出不了门的大哥可以坐到电脑前轻松地找到出版社,通过发电子邮件和QQ与出版社联系出书。通过大哥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努力工作和辛苦付出,2004年6月,大哥的小说《秋日私语》终于出版了。这份成功来之不易,因为,这本书是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大哥拖着残疾的身躯写出来的。通过网络,大哥月华把他自己写的小说上传到各大文学网站,并且加入了vip作品行列。这些收费阅读的作品,构成了他收入的主要来源。大哥的奋斗故事被媒体广为宣传,大哥被云南媒体称为“云南张海迪”。
2005年,我和小弟月风都因没钱放弃了就读大学的机会。不能读书,因身体原因也不能参加工作,我和小弟有些难过。大哥、二哥就让我和小弟跟他们住在一起,让我们学习更多有关电脑的知识。为了鼓励我们,大哥把自己在淘宝网上开的书店,交给我和小弟来管理,第一个月我们挣了40元。钱虽然不多,但这是我们走出校门赚到的第一笔钱。
2006年,二哥的一个朋友送给我和小弟一人一台旧电脑,我们如获至宝。后来,小弟通过网络看视频教程,学会了平面设计,有时还能接到一些小的包装设计。而我一边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一边帮大哥和二哥管理博客和回复别人的留言。后来我自己也在网上开博客、在网上学习歌词创作。
2008年,二哥经常到外地出差,小弟月风也回家帮父母做些事。大哥和我为了省钱,便租住到昆明城郊简陋的出租屋里。独立生活,对两个肌无力患者而言无比艰辛。由于无法下楼买菜和购物,我们只有通过打电话让菜市场的人送米送菜。我们申请了中国电信“我的e家”业务,网络和电话成了我们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生命线。
一次,楼下有人弄断了通信线路,我和大哥上不了网,也打不了电话,当时我们又没有手机,我们就像困在孤岛上一样,跟外界失去联系,买回来的菜和米都吃光了,更严重的是我和大哥得了重感冒,靠仅有的小半袋洋芋维生,直到好几天后,才用房东的电话叫来电信的工作人员恢复了正常上网。
2010年6月份后,因房租到期。大哥和我的病情也不断加重,实在无法支撑下去,我们不得不打算离开这个城市。可回到农村老家,没有网络,我们这些年在外拼命打拼和付出的劳动都将付之东流。网络对于大哥和我来说太重要了。有一天,我灵机一动: 要想拉通网络,只有请中国电信帮忙。同年5月8日,我迫不及待地给中国电信云南公司的赵俊达总经理写好信,并附上昆明电视台对我们采访报道的光碟,一起寄给赵总。信寄出去后,我心里忐忑不安,每天二十四小时开机,生怕错过每一个重要的电话。5月11日,大哥接到了云南电信的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会尽力想办法帮助我们实现在家里上网的愿望。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和大哥都非常激动,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把消息告诉出差的二哥,家里父母和小弟,这是全家人最开心的一天。
2010年10月中旬,中国电信投入20万元专门为我们家接通了宽带。虽然大哥没有等到这一天就因病辞世了,但他临终前得知家中已接通宽带,他表示:“没有遗憾了”。
能在老家上网,我们非常感谢中国电信的关心和帮助,是中国电信云南公司让我们兄弟能在互联网中自由翱翔,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我们的梦想。感谢网络让我认识越来越多的朋友,每天都有朋友的问候、关心和祝福,让我感到每天都很温暖。感谢网络让我们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让我们的生命得到延续,让爱和感动的故事继续发生和传递下去。
——《春城晚报》2011年2月17日A08版 作者 罗月雨 来源:http://www.yntelecom.com.cn/www/DisplayPages/ContentDisplay_728.aspx?contentid=5248
上一篇:《春城晚报》副刊《春晓》浅析 下一篇:生平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UFO!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